

清明随想
文/石城吴钩 南京
三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是后代子孙对有养 育教诲之恩的先辈的一种怀念,是一种来自內心深处不忘本根的责任。为人子女,为人父母,清明,是感恩,是孝道,是让人静思净心,洗涤心灵和灵魂的节日;清明,更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一种文明,一种传统,一种精神的传承。
“万物鲜华雨乍啨,春寒寂历近清明。”时光过得真块,一岁一度的清明又到了。清明节啦,亲们,请放下手头一切的俗亊,在桃红柳绿、花香鸟语中,我们一起去踏清插柳、一起去扫墓寄思吧——
时序交错,花开又花落;人世轮回,云卷又云舒。
你呱呱坠地来到人间,你成家,你立业,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角色,每个人都向社会承担一份相应的责任。你为人子为人女,你为人夫为人妻;你又为人父为人母;但不管你为何种身份,担何种责任,我中华之父母妻子儿女,皆是炎黄子孙,华夏血脉;皆是龙的传人,尘世人子;皆是会说话、有思维、有智慧,有血有肉,但最后终将化为泥土的一具生物;所以,你是……如此而己!
假如此前你尚未明白了“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那么,读文至此,你是不是有些豁然了呢?

四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日寄哀思。
清净之人,如有清风拂拂抚拭心灵;明洁之人,宛有明月皎咬清光萦身。来到红尘走此一遭,能清明做人,清白做事,足矣!人生,如梦,岂能事事尽如人之意,但求无愧于心而已。假若我们自己碌碌无为平平淡淡,那么,就让我们在清明这一天,在祭奠悼念先人亲友亡灵的同时,也点上一盏烛火,纪念所有为国为民献身的英雄志士,悼念他们可爱而令人敬仰的灵魂吧……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说的是,悠悠千载,谁贤谁愚、谁是谁非,鱼龙混杂,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最后终都掩埋在一望无际、长满野草的荒丘之中。自古以来,人们评价一个人,常用的一句话乃“盖棺论定”。说一个人的功过是非、贤愚好坏,应在他死后才能作出定论。所以,人活在世上,生前须多做好事善事,死后方得留芳,有个好口碑;千万莫胡作非为。死后如秦桧般被千人指万人唾。
孟子云“达则兼济天下”。是告诫发达了的当官者,你得志发达了,务须清政廉明。切莫贪赃枉法,要心中放着人民,多为百姓着想,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身居庙堂之高者,宜戒之慎之,切莫忘了来处,忘了本根,临了无颜见江东父老,无颜见先人于地下;又有云“穷则独善其身”,他告诉没发达的为民者,不得志时应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为人善良仁厚,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做个好人,身处江湖之远者应记之守之。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踏春扫墓、寄托哀思,一个节日,撩起几多思绪,几多亲情,几多忆念!清明时至,缅怀先辈,追昔抚今。拉拉杂杂,随想随写;叽叽呱呱,不知所云,就此打住罢。
人间四月天,春雨润心,暖阳如酥。祈逝者安息,愿生者希望生生不息——
原创首发

个人简介
石城吴钩,原名刘刚。求学、从军、教书。先后在中学、大专院校任教,后应原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之邀开设人文课,讲授文学赏析、古诗词文。教书育人之余爱读书,勤笔耕、常操琴。诗词文散见于报刋杂志及网络平台。2021年获当代诗词网诗词中华全国诗词大赛年度作品金奖;2022年荣获中国散文网"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