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
作者:点 亮
主播:梓 翔
监制:心太软
责编:夏 天
总编:阳光波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1938年,那年父亲刚满十七岁。(父亲三岁那年奶奶就病世了),爷爷和父亲相依为命。一天深夜,北风呼啸,狼烟四起,村里的狗汪汪地叫个不停。村民很是害怕,有胆大的村民出村口探个究竟。回来告诉大家,不好了,外边有日本鬼子把村子给包围了咱们出不去了。这一宿,村民们在恐惧中度过。天刚蒙蒙亮,日本鬼子进村挨家挨户抓人,特别针对青壮年说是修建机场。就这样爷爷和父亲还有村里人被强征押送开往了桦南。
日本关东军,不把中国劳工当人对待。他们用尽残酷的手段,对中国劳工进行压榨,殴打,辱骂,甚至枪杀残暴迫害,手段极端恶劣。在工地上,劳工们一天干十几个小时的活儿,吃得是白菜汤,高粮米,发霉的玉米面。有时开饭去晚了就捞不着饭,还得饿着肚子干活儿。爷爷提醒父亲,中午要开饭的时候,让父亲提前把干活儿的铁掀在小河沟里刷洗干净。只听工头一吹哨,父亲迅速朝开饭地方冲过去,用铁锹对准高粱米干饭就是一铁锹。然后,爷俩儿就上一边吃去,这样才能添饱肚子。

新建机场工棚里,劳工们住的地方条件很差,“劳工们住得是简易的芦席棚,夏天蚊虫叮咬,憋的喘不过气来。到了雨季,更是遮挡不住任何风雨。冬天到了,实在冻得受不了,劳工们挤在一起取暖,这种恶劣环境下,再好的体质也承受不住。”工地没有医疗设备,劳工生病还不能停止干活儿,于是在工地上,累死、冻死的人很多。据史料记载:“在桦南机场建设中每天都有生病和劳累过度死去的劳工。然后,被日本人拖出去,扔入荒郊野外喂狼,日本人对中国劳工不当人看,每天都有逃跑的劳工。” 据史料统计:“在桦南这两个机场的建设工地上,因病、累、冻死的劳工达到三千多人。”
劳工住地工棚四处都有围墙和炮楼,日本鬼子监视戒备森严,雪亮的刺刀冒着寒光,经常能看到逃跑劳工尸体触电挂在铁丝网上。更不忍目睹劳工逃跑被抓回来,把劳工捆绑,被狼狗把人活活咬死凄惨的那一幕。日本工头手拿皮鞭耀武扬威失声力竭地喊道:“大家都看到了吧,这就是不好好为皇军干活,逃跑的下场!其悲惨状况,让人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目睹这一切,爷爷按耐不住心中的愤恨和恐惧,然后和父亲商量感慨道:“想要活命我们必须得想出一个万全之策!爷爷,感叹到,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我们都得死在这里不可。”
那年六月,爷爷在干活儿的工地上,突然发现一块六米长的跳板。爷爷眼前一亮,喜出望外小声地对父亲说:“这回咱们可有救了!”爷爷事先把跳板藏在工棚外不起眼的地方,然后,算准逃跑日期和时间,一天晚上,爷爷和父亲趁着工地都熟睡时间,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爷爷和父亲从工棚里溜了出来,然后,爷爷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跳板,小心翼翼把跳板搭在带电的铁丝网上边,他示意让父亲先爬上去。等到爬上跳板头儿时,爷爷轻轻一台跳板的父亲就被翻到了围墙外边。爷爷用同样的办法上去翻过围墙。
就这样,爷俩儿在夜幕中,一路狂奔,没走多远他们遇到了一条河,河水很深,父亲迟疑不决,爷爷果断地说道:“我们必须得尽快游过河对岸去,只有这样,即使日本人追上来,也发现不了我们的踪迹 ,因为警犬遇到水,就失去了嗅觉。就这样,父子俩不加思索跳入揣急冰凉的河水中,拼命地向对岸游去……
上了岸父亲问爷爷往哪里去?爷爷果断地说:“尚志老家我们暂时不能回去了,回去肯定会被日本人给抓回去的。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去伊春林区大山里才会安全!”

爷俩儿逃出桦南,一口气跑出了一百多公里路程,爷儿俩逃亡途中历尽艰辛。父亲脚上一只鞋跑丢了。白天不敢走大路怕人看见。一天一宿没吃东西了,父亲累得一瘸一拐地实在走不动了。爷爷会打猎,在河里摸几条鱼来充饥。就这样坚持了三天,父亲光着脚走路,脚上磨出了血泡。连渴带饿脚又发炎了,父亲实在挺不住了,就昏了过去。爷爷咬牙背起父亲继续赶路……傍晚,翻过了山岗,走进了大山深处。看到山坳里一点光亮,爷爷背着父亲迎着光亮往前走,发现是一间茅草屋。原来是一户守猎的人家。我们说明情况,猎人急忙把爷爷和父亲让进屋里,这户人家老两口,长年在山里守猎。猎人为父亲敷上伤口药,又送给父亲一双草鞋,猎户爱人忙为他们做饭。就这样,父亲的脚伤得到了救治。猎人为他们准备干粮路上吃。吃过早饭,爷儿俩开始赶路了,猎人手指前方说道: “顺着这条山路往前走大约二公里处,有一条是猎人长年打猎走出的山间小道,然后往右转西北方向,翻过山岗就是伊春地界。这条路有陡峭悬崖,艰难曲折,经常会有野兽出没。所以,你们爷俩儿一定要倍加小心啊!”临走前,猎人送给爷爷一把匕首和两根“腊木杆”以防不测。就这样,爷爷和父亲经过死里逃生,艰难险阻,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伊春。
后来啊父亲在伊春工作结婚并且有了我们这一家人。当年如果不是爷爷的聪明睿智勇敢精神,就没有我们今天这一家人了。听老人讲,被日本关东军抓去做劳工同村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回来的。
日本关东军建机场,是为了对付老毛子,永久霸占东北三省。劳工有很多都是在山东,河北一带征召或骗来的。新建机场旁边,就是一个乱尸岗万人坑。有很多劳工服苦役得病之后,日本人不给医治或者人还没等咽气,就直接扔进万人坑里。
2024年3月18日


姓名:周宪龙 笔名:点亮,哈尔滨市人,中国诗歌会黑龙江分会副会长,黑龙江省老艺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呼兰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作家联盟》签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不老河畔人家》一部,诗歌文集《太阳岛抒怀》。有诸多文学作品刊于中国诗歌会黑龙江分会《特刊诗集》以及《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哈尔滨广播电视周报》《林城晚报》《 伊春日报》《法治文苑》《哈尔滨市党史书刊》及《精品阅读》《冰凌文学》《红袖天香文学社》等网络文学平台发表文章数百多篇,并多次获奖。


姓名:王怏儒,网名:梓翔,哈尔滨市人。中国诗歌会黑龙江分会会员,哈尔滨呼兰区作家协会会员。爱好广泛,金牌主持人,喜欢唱歌跳舞,摄影艺术,诗歌朗诵,编程导演微电影等。从事大健康行业多年。










☆ 免责声明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