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偶陪七龄孙女上学聊清明话题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昨天4月3日,是4月4日龙年清明小长假前孩童上学日。清晨,偶有机会顺路陪正读一年级的七龄童孙女上学。从孙女居住的公园道尊园小区到三江路校区,约千米路途,步行不过8~9分钟。但见大上海车水马龙的路边沿街小花园,春燕低徊、茶花粉樱,濛濛细雨下,落红青坪,正应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之景。机会难得!正好对七龄童孙女轩仪进行“清明民俗与诗句”,“应景解读”,以激发其对“中华习俗”传统启蒙的基础上,对98岁巳故不到两年的曾祖母深情回忆。
今我吃惊的是,“清明民俗”的话题刚打开,七龄童孙女轩仪竟“反客为主”,率先打开了话匣子!“爷爷,昨天班主任老师在布置同学们4月4~6日三天“清明小长假”注意事项时,专门讲了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祖、扫墓、踏青、春游的节日”。老师还讲解了唐代大诗人杜牧所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句,我看哪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与“此时此刻”,我们上学路上“所见所闻”,“好相似哦”。正在我好生惊诧孙女的记忆之时,孙女轩仪竟接着“咬文嚼字”地说:爷爷,“此情此景”,让我“回想起了”前几年常常与老太太(98岁曾祖母)在一起生活、游公园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七龄孙女的一席应景之言,让我不失时机地,以感慨的口吻表扬她一番:“哟,轩仪宝贝,毕竟巳从幼儿园大班小朋友,成为一名小学生啦”!“作为小学生,就是要把老师的教导,用来观察、解读周边事物!爷爷我在想,如果已故98岁太太,真有在天之灵,一定会笑颜逐开的!”
……。清明前,偶陪七龄童孙女上小学沿途不过千米、8~9分钟路途,很快走完了。看着小孙女身穿绿白镶拼的春装校服、背着沉沉大书包、甩着头上的马尾辫,如小鸟般蹦蹦跳跳地闪入校门……笔者志清,颇有感慨地吟出一曲“清明应景”词《诉衷情》为评为记。
飘雨。风舞。低燕俯。落红微。青艾品。春锦,思渠随。
童语祖情题。慈慈。昨天音貌依。乐颐陪。
一一2024年4月4日(甲辰清明)凌晨定稿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