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书简:杨焕亭 王满院
作家:杨焕亭
文缘真而生力 文缘情而绮靡
---致王满院
王先生:
您好!
看了您发来的10篇佳作,感触颇深。这些作品,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涌动着激越的生活激情,打着一个作家浓郁的主体审美印记。但我觉得,最可贵的在于这些作品不仅承继了建国以来散文写作直面时代,贴近生活的优良传统,更体现了一位曾经有过“领导干部”非自致角色经历的作家对社会和人生的个性解读,表现出一种全媒体时代对文学自律性的艺术自觉。
文缘真而生力,是这些作品的第一个显著特征。在全媒体时代文化背景下,散文写作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生态。但归结起来,不外三种中潮流:一是历史文化散文,二是性灵散文,三是以现实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生活散文,而且日益回归为主流写作。您的写作,执着地走在发现生活,发掘生活,反映生活的道路上,从而充分展示了“唯真是美”的艺术张力。无论是对党的基层工作十分熟悉,处理现实矛盾游刃有余的李片长,还是业务精到,心系民生的植保站长;无论是殷殷执念于乡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棚镇长”,还是以“善美”书写风雨人生的老奶奶,在现实性上,既是活生生的生命“此在”,又是时代精神、传统道德的载体;既在群众之中,又是作家的审美对象,唯其如此,才能在读者中引起强的共鸣。而散文的生命力就在于真实。
细节的真实是作品成败的关键,读《片长》,会为他处理矛盾时的智慧和幽默而忍俊不住,读《植保站长》,会为他发明果树药剂的精神而心灵触动,读《大棚镇长》,会为他在雪夜魂牵梦萦群众利益而感动,特别是《片长》中,李片长处在既要维护群众利益,又要保证工程按时按质完成这两难之中,从而与工程队负责人之间明里谈笑风生,暗中心理揣摩;大处张满政策力度,小处放活情感尺度的细节,真实地再现了乡村思想工作的细致与复杂,一个血肉丰满的片长形象跃然纸上,充分彰显了现实主义的魅力。由此我想到了近来有些论家认为,随着散文理论的发展,也可以借鉴小说人物塑造的表现手法。您的这几篇文章对于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刻画不仅生动、真实,准确,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这当然与您对于写作对象深入肌理的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大大地拓展了散文的审美视域。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安妮.埃尔诺说:“写我所知道的现实,写我所经历的一切”,是一条文学创作的客观规律。
文缘情而绮靡,是这些作品的第二个显著特点。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散文是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文体。南北朝时期的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唐人白居易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散文大家季羡林先生提出散文“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抒“真情”。如果说,《片长》《植保站长》《大棚镇长》等是以象动人,那么,《爷孙不了情》《五毛钱》《祭父》等作品的闪光处就在于记叙和讴歌了“情感”这一人类最真实、最丰富的显性意识。它是在两个分面展开的,一是审美对象身上那种打着亘古以来中国国民心理烙印的朴素情感,二是作者自己对这些人和事的深情解读,二者交汇在“人性”这一人的“类”特征上,统一于作家缘情叙事的写作实践中。这一点,在《五毛钱》中表现的十分突出。老奶奶这个形象的价值不仅在于人物自身坚守着中华民族救难纾困的高尚道德,更在于对于当时尚处于少年时期的作者人生观的影响和塑造。这样,作者在担任领导干部后,仍然虔诚地为老奶奶扫墓的举止,就被赋予浓郁的文化含量。然而,作家并不止步于对情感的审美表达,而着意于表现人的“发乎情,至乎礼义”的情感机制,维护爷孙俩情感,支撑作家对父亲追念,促使老奶奶慷慨解囊的,不仅在于作家与亲人之间血缘纽带和乡亲之间悲悯情怀,更有着深层的道德垫底。这一点,在获奖作品《大年夜“转门子”》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样,无论是客体的情感还是作家主体的情感,都被提升为一种人文精神。正如德国作家古尔纳所说:“文学具有跨文化的共通性……总是和自己的经验联系在一起,这一点是非常奇妙的。”
文因朴而语质,是这些作品的第三个显著特点。李白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苏轼在谈到散文写作时强调“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认为作品走向“清丽”是作家成熟的表现。您的这些作品,没有故作姿态的寻章觅句,也没有沉迷“零度”情感的“心灵鸡汤”,字里行间活跃着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的话语珍珠,特别是对关中乡村俚语的运用精稔而灵动,充盈着人间烟火气息,读来如闻其声,如甘其味,如临其境,有着鲜明的在场感和汉语的质感。
还是马尔克斯说得好:“归根结底,创作的源 泉永远是现实。”
愿写作为您的退休生活增添新的光彩。
杨焕亭
2024年3月18日
作家:王满院
如沐春风 欢欣鼓舞
---致杨焕亭先生
杨老师:
您好!
收到您发来的评论文章,我欣喜若狂,也非常感动。
我工作四十多年,曾长期在行政领导岗位上。退休后,忽然爱上了文学创作,几十年的生活积淀和文学情怀喷薄而出,一时间文思泉涌,激情万丈,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写作的感觉。自去年九月处女作《一次生命享受之旅》发表以来,已在多家网络平台和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十多篇。中国散文学会接收我为会员,又被《世界文学》网络平台吸纳为签约作家,散文《大年夜“转门子”》荣获“最美中国年.全国作家诗人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文学写作使我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我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毕竟还是一名新兵,一位业余爱好者。而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著名作家、学者,却对我这个业余爱好者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无疑增加了我今后深入耕耘的信心。
您的书评,引经据典,古今中外,娓娓道来,入情入理,让我充分感受到一位睿智的长者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我从中也学到了许多东西,从而对文学的使命和创作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您提点我,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的真实是作品成败的关键。创作的源泉永远是现实,要我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不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写出自己的特色,莫人云亦云复制别人……令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冒昧给您发去十篇作品,您那么忙,且已73岁高龄,健康状况又欠佳,可每篇作品您都看了,看得很仔细,并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多有褒奖之意,丝毫没有一点大作家的架子,更没有“扣帽子”“打棍子”,表现出了一个仁慈的长者对于后学的宽容和呵护,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您爱惜人才,甘为人梯,乐于提携新人的高风亮节,也深为您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前天碰到一位文友,我给她说,近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结识了您,亲耳聆听了您对文学和历史的一些高见,受益匪浅。她说,您是一位仁厚的长者,退休以后,十年笔耕,《汉武大帝》(1、2、3卷)《武则天》(上、中、下卷)《汉高祖》(1、2、3卷)三部长篇历史小说,横空出世,星光灿烂。说它是文笔之经典,史家之绝唱,一点也不夸张。说您文品、人品俱佳,在文坛上口碑很好,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文学导师。
衷心感谢您对我的关心和厚爱!
今后我将多读、多看、多思、多写,虚心向大家学习,向生活学习,与古今中外名著交朋友,不断扩展视野,领会多种创作方法与写作技巧,潜心锤炼,享受写作的快乐,保持一颗纯净的心,感悟人生、体验情感、表达思想,努力让每一篇文章都成为心灵的印记和思想的闪光。
真诚敬祝杨老师龙年吉祥!幸福安康!
王满院
2024年3月22日
作者简介:杨焕亭,西安市鄠邑区人,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中国作协会员,曾任咸阳市作协主席,咸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出版历史长篇小说《汉高祖》《汉武大帝》《武则天》、散文集《烛影墨影》《山月照我》等著作14部。作品曾多次在国内评奖中获得奖次。
作者简介:王满院,陕西乾县人,退休干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西咸新区作协会员,《世界文学》签约作家。曾在多家网络平台和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短篇小说多篇,荣获“最美中国年.全国作家诗人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