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一二年
清明日和丽,
春江水碧绿。
蛱蝶双旋舞,
麻鸭啄新泥。
清明日,风和日丽,不冷不热。吃过早饭,夫人陪我出去买了一双运动鞋,穿在脚上感觉是那样的轻快,不仅跑了起来。
风和苑中的桃花已开,白中透红,煞是可爱。石榴树也露出了新芽。特别是那几株海棠,粉中透白,红白相间,同绿叶相互映照,风姿绰约,我徘徊其下,久久不肯离去。
出了风和苑,看到小江两边的柳树柳絮基本落尽,只剩下绿绿的叶子,绿得逼人的眼。清风吹过,柳枝轻拂,树间不知名的鸟儿不知疲倦的叫着。看着这一切,我心里充满了喜悦。
转过苑外桥头,沿着江边的石栏杆望江里一看,江水青的发亮,哎呀,不知从哪里出来的麻鸭在江里欢快的嬉戏,觅食。鸭子游过,身后留下扇形的波痕,慢慢扩大。有一只鸭子不时将头埋入水中,把嘴巴使劲往泥里钻,露出白白的屁股……看着这一切,我和夫人哈哈大笑。旁边有一个妈妈带着小孩,嘴里念着春江水暖鸭先知。我看着,心中突然冒出了一幅对联:何处青鸟语新声,谁家麻鸭啄青泥。
江边开着些不知名的野花,一双蝴蝶在轻快地飞着,忽然,它们互相追逐着,飞快的沿着一个圆,舞动了起来。我久久看着这一切,夫人看了我一眼,不解的问到,想啥呢?我大叫道,有了。小诗已成。
二O一四年
清明前纪梦
云浮天阴近清明,
梦中又复故乡行。
风驰电掣门前路,
腾云驾雾崖上松。
眼前似睹严父影,
耳鬓复闻慈母声。
欲诉梦境无人会,
辗转反侧到天明。
清明记事
李花已化春雨去,
桃英却随东风开。
清明柳飞絮纷纷,
紫藤幽香远处来。
清明节气足堪夸,
紫荆蕊中绿舌发。
风则江边观柳絮,
东池园中赏樱花。
二O一七年
草凄花迷清明天,
遥想兄弟祭坟前。
纸钱翻成蝶落地,
蜡炬化作泪不干。
往者彼泉长己己,
生者此世常安安。
吾心乐处家自在,
夜梦何必返长安。
三月草木长,
子孙扫墓前。
木无根不立,
江河自有源。
此节有真意,
后人慎追远。
大道寂不灭,
生死自循环。
生前名利事,
死后寂寞眠。
人生多努力,
贫富且由天。
临别挥手去,
子孙保平安。
无作儿女态,
临节心黯然。
纪念我的母亲
母亲去了,母亲还活着。母亲活在绍兴文理学院的风景里,母亲活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活在我的诗里。我用自己的诗为母亲刻下一座纪念碑。
落叶如棉久徘徊,
树下已非旧池台。
夏日阖家凉坐晚,
慈亲也曾放生来。
招待所外花似锦,
小东门内树连荫。
满园景色还依旧,
不见当年白发人。
雪村路上几番过,
八号楼内昔曾家。
两鬓斑白亲已去,
楼外犹开旧时花。
两楼对峙明镜开,
迎春岸边旧池台。
常记昔日初即越,
几度携亲看景来。
二O一八年
清明时近雨凄迷,
越中游子泪沾衣。
离别家乡二十载,
年年悲听杜鹃啼。
清明时近雨丝丝,
杜鹃鸟啼杜鹃枝。
昔年旧事浑忘却,
却向江边看柳丝。
长安只合梦里望,
此身未老莫还乡。
吾生己至白头际,
还乡须知更断肠。
二O一九年
清明登高
永和宝塔高千寻,
来往道上祭吊人。
新枝老叶纷纷落,
人生悲欢五十春。
依稀梦里慈母泪,
萦萦异乡赤子心。
西北有家归不得,
亭山望断天上云。
二O二O年
无滋无味过清明,
载妻驱车水岸行。
如雪杨花迷人眼,
晚樱枝头满越城。
二O二一年
处处黄鹂鸣翠柳,
樱花纷放繁如织。
清明堪堪行将尽,
又到三春归去时。
风则江边杨柳依,
寒食将近送春归。
恼他一夜潇潇雨,
打落樱花如雪飞。
似雪非雪花非花,
抛落路畔与水涯。
黯黯阴雨清明近,
游子江南未还家。
窗外子规听有情,
霏霏阴雨近清明。
年年兄弟登高祭,
惟见余身在越城。
风则岸边今复行,
江南载载过清明。
晚樱无语枝间俏,
杜鹃有情如绢红。
二O二二年
见故乡照片有感
无滋无味过清明,
望远登高在越城。
圈内异乡看此照,
如何不起故乡情。
二O二三年
百花盛发竞纷纷,
无限春光又一新。
好水好山看不尽,
奈何却作伤心人!
世人皆谓春光好,
而我独言春已老。
斯人凋零花放时,
冷月寒土萋萋草!
遥望风凉春草生,
嘉川流水似含情。
伤心莫过灞桥柳,
只为离分二月中。
咋夕潇雨今清明,
人在江南忆二兄。
父母安息身后处,
一人又少拜坟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