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古诗联学院对联资料第十八期
根据网络和相关书籍编辑整理
整理人:溪水 日月
(十八)对联的结构要求
结构相应 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词和词组构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介宾结构等(详见第四讲)。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最好是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依此类推。如不能做到结构相同,也要做到结构相近,如联合结构对偏正结构。对应,至少要求词或词组字数相等,二字结构对二字结构,三字结构对三字结构。
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结构相应,还要求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依此类推。

仍以林则徐赠湖南某知县联为例,看其语法结构,大致情况如下:
一 县 好 山 留 客 住;
└─┬─┘ └─┬─┘ └──┬──┘
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 动宾结构
└────┬────┘ └──┬──┘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五 溪 秋 水 为 君 清。
└─┬─┘ └─┬─┘ └──┬──┘
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 介宾结构
└────┬────┘ └──┬──┘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好”与“秋”虽然词性不同,但是“好山”与“秋水”都是偏正结构,同类结构相对。“留客住”与“为君清”虽然结构类别不同,但是大致对应。上下联是主语“好山”对主语“秋水”,定语“一县”对定语“五溪”,主语部分对主语部分,谓语部分对谓语部分。
又如于右任赠蒋经国联:
计 利 当 计 天 下 利;
└─┬─┘ └─┬─┘ └──┬──┘
动宾结构 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
└─┬─┘ └─┬─┘ └──┬──┘
主语 谓语 宾语
求 名 应 求 万 世 名。
└─┬─┘ └─┬─┘ └──┬──┘
动宾结构 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
└─┬─┘ └─┬─┘ └──┬──┘
主语 谓语 宾语
此联上下联语法结构完全相同,自然是结构相应的。
对联的结构,即联句的搭配和排列,也就是上下联的文法结构必须相互照应,相互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如此等等。
请看峨媚山圣积寺联:
半天——开佛阁
平地——见人家
出句和对句都是由一个双音节偏正结构和一个三音节动宾结构组成,其意义单位和节奏单位一致,使人读之上口,不失为一副佳作。
杭州龙井园有一副对联:
诗写——梅花月
茶煮——谷雨春
再看:
勤劳门第春来早
和睦人家燕去迟
“春来早”和“燕去迟”都是“主——谓——补”结构。
请看贵州甲秀楼联: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
在字数相等的基础上,出句和对句各意义单位的语法结构必须相似,方成佳构。再如杭州云栖寺联: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其意义单位为“一三三一”。“水”与“风”,“冷”与“香”分别为名词、形容词相对;“向石边”与“从花里”是介宾结构相对;“流出”、“过来”都是动词、趋向动词,结构也相似。
作品的组织和构造,作品的各个部分的联系和安排,这就是结构问题。

1.对衬、关联
对称:是对联结构最基本的要求。上下两联,要求具有严整的对称美,像飞机的两翼、车的两轮一样。如果上下联光是字数相等而句子结构不一致,那就不能做到严格的对称美。例如陈爱珠女士(大文学家茅盾先生的母亲)挽其夫沈永锡联:
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难瞑目
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江,百身莫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
此联感情深挚,也有精美的词语,但从结构形成来说,却远未达到严整对称美的要求。上联首句是动宾结构,下联首句是主谓结构,“幼诵”对“良人”,“孔孟之言”对“亦即良师”等都没有对好。关联:这是对联结构的第二个要求。
水上公园寻菡萏 (仄仄平平平仄仄)
村中老媪嗜评书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词性、平仄都合乎要求,它能否算是一幅对联呢?不能。因为它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上下句的内容毫无瓜葛,没有一点联系。以上说的是对联结构的一般要求:即上下联要对称、要关联,这是任何一副对联都要达到的。但是对联的内容、句法、体式既各不相同,其结构形式自然也会有多种多样的不同,这是我们要进一步探究的。

2.常式、变式
从形式的角度来说,对联的结构,可以概括地分为常式结构和变式结构两种:
常式:就是经常见到的比较固定的结构,从句子长短的角度来说,像五言、七言,还有四言、六言、八言联,就是作者经常、大量采用的结构形式;五、七言联,就是常见的五言律、七言律句型的对联,四言、六言联,即常见的骈文中四、六句式对联。
变式:就是句子、句法参差多变的对联的结构。长联比之短联,不仅形体增大许多倍,而且声律、格调也随之而起了变化。如各个句子的句脚就得遵循“平顶平,仄顶仄”这条规律。他们的结构,和常见的五律或七律句式的对联的结构显然大不相同。长联的结构是灵活多变的。
变式结构有以下几种:
(1)并列式。所谓并列式结构,即上下两联的意义没有主从之分,它们分别从不同侧面去表达同一主题。请看下列联:
盛世尽雷锋,共秉丹心创大业
新时多伯乐,同具慧眼识人才
尊师重教,英才辈出,中华崛起
简政放权,经济繁荣,民族复兴
碧螺云雾银峰,钟山川秀气,岂止清心明目
绿雪雨花玉露,摄天地精英,更能益寿延年

(2)主从式。上下联意义有主从之分的,就是主从式结构。例如这副航运公司联:
不靠风帆力
全凭水火功
上联是宾,下联是主,上联是虚写,是引子,下联是实写,是正文。又如“满院向阳树,一代接班人”,上联是喻体,下联才是本体。上联是处于宾位,下联处于主体。此联也是主从式结构。

(3)分总式。有的对联,语意有分述和总述的叫分总式结构。例如:
新天新地新人新事新气象
春雨春风春花春月春色美
前四点乃是分说,末尾“新气象”、“春色美”乃是总说。这是先分后总的例联。
下面再看一幅先总后分的例联:
好社会山好水好风光好
新时期地新天新气象新

(4)首尾总括式。此式先说总大意,次将大意分别述说,末尾总述一笔。下面就是这种结构的对联:
祖国在繁荣: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业兴旺开胜景
人民增福利:喜四海丰收,四时恒足,四海升平乐新春
上联头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分别说三个方面,述说祖国繁荣的情况。末尾再来一笔。下联也是这种结构撰成的。

(5)对话式。上下联语,像是两个人在对话,这就是对话式结构。例如这副废旧物品回收店联:
我岂肯得新弃旧
君何妨以有易无
“我”是店主自称,“君”则是称来店的顾客,像是对面说话似的。
又如明代著名学者邱壑幼时答一同学的家长联,也是这一类:
孰谓犬能欺得虎 (家长)
安知鱼不化为龙 (邱壑)

(6)问答式。有的对联语意一问一答,是为问答式结构。例如李调元答友联:
洞庭湖,八百里,波滔滔,浪滚滚,大人从何而来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院自天而降
下联针对上联所问作答,语意十分清楚。

(7)环递式。联语用环转相递之法组成,形成环环相扣,便是环递式结构。
例如原《前线》刊物编缉部同志挽吴晗联:
文章满纸,满纸丹心,丹心遭厄,奇冤绝古今
风雨同舟,同舟聆教,聆教难忘,心花慰英灵
除接句外,前三句环环相扣。又如: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这是全联各句环环相扣的例联。

(8)排偶自对式。排偶为原始的对句形式,对仗要求仅为句子等长,以及相对的词语在词性上、句法结构上大体相同。允许句中音步失替及两边平仄失对,又允许同字相对。例联: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帝,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这是佚名题杭州岳庙旁关庙联。
再如民国初曹民甫挽宋教仁联:
不可说,不可说
如其何,如其何
后一例全部以同字相对。此式常常用来表示深挚而又激动的感情。

(9)排比自对式。排比自对由排偶向参差化发展而成,可以同字相对,同声相对,但对仗之相数至少为三,句长可相等亦可不相等。例如:
涪王兄弟,蕲王夫妇,鄂王父子,聚河岳精英仅留半壁
两字君恩,四字母训,五字兵法,洒英雄涕泪莫复中原
这是佚名题杭州岳鄂王庙楹联。再看一副与此大同小异的、佚名题江阴双忠祠(唐张巡、许远)楹联:
僮可烹,妾可杀,城不可失,矢志保江淮半壁
生同岁,死同岁,神亦同祀,精忠比日月双辉
前一例为等长排比句自对,后一例为不等长排比句自对。自对之相数为三,且都有同字相对。排比句之相数至少为三,故无双相自对。
对联的词组结构
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摇红;
涤翠。
(单组,二字结构)
谦受益;
满招损。
(单组,三字结构)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单组,四字结构)
栀放同心结;
莲开并蒂花。
(单组,五字结构)
丛桂一枝香满;
昆山片玉连城。
(复组,六字结构)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复组,七字结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复组,八字结构)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复组,九字结构)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复组,十字结构)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复组,十一字结构)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复组,十二字结构)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五、对联的起句规则
对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与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如:
五言联仄起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
仄起式上联第二字用仄声,下联第二字用平声。
五言联平起式: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无争。
○○●●○ ●●●○○
六言联仄起式:
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
●●○○●● ○○●●○○

六言联平起式:
月明别枝惊鹊;风清半夜鸣蝉。
●○●○○● ○○●●○○

七言联平起式: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 ●●○○●●○
七言联仄起式:
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
●●○○○●● ●○○●●○○

八言联平仄规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五断句,如:
梅芯花开,香分座上;
○●○○ ○○●●
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 ●●○○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
○○● ○○○●●
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 ●●●○○
八言联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 ●○●●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 ●●●○

九言联仄起句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
九言联平起句式:
塞翁失马,又岂知非福;
●○●● ●○○○●
郑人覆鹿,只浑欲是真。
●○●● ●○●●○

十言联大致采用四、六骈文体格式: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 ●●○○●●
阶崇万级,俯临千幛奇观。
○○●● ○○○●○○
十言以上的长联,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断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要协调。如下文例句的这副对联,除每个断句平仄协调外,上下联每一个字,平仄都很工稳。
此地可停留,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
○ ○ ● ○ ● ●
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 ○ ●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
● ● ○ ● ○ ○
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 ● ○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渔夫 野鹤 段志军
武汉军 张丽辉 汪凤森
收稿: 成人之美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3.3.5
360个图网:xishui186.360do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