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历史小说,讲述了一系列故事,反映了许多道理。不同时空、不同年龄的人,读后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有聊不完的话题。
——题记
《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有一个精彩的片段——诸葛亮骂死王朗。魏主曹睿太和元年(227年)十一月,魏国大都督曹真率二十万大军来到渭河西岸扎营,抵御进犯魏境的蜀军。头天晚上,曹真与副都督郭淮、军师王朗商量如何退敌。王朗信心满满地说:“老夫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王朗是东海郡(今山东临沂)人,汉献帝时做过会稽太守、谏议大夫、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丕逼汉献帝禅让皇位建立魏国后,王朗任司空(建设和水利部部长),晋封乐平乡侯。曹睿继位,王朗官升司徒(宰相),封兰陵侯。王朗还是经学大师,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他说的话,不由曹真不信。次日,魏、蜀两军排兵于祁山脚下。王朗纵马出阵,质问诸葛亮:“你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还要兴无名之兵?”诸葛亮回答:“我奉诏讨贼,怎能说是师出无名?”
王朗说:“天数变化,群雄逐鹿,江山社稷应归有德之人,这是天理。自从黄巾造反,盗贼蜂起,民如倒悬。太祖武皇帝(曹操)扫清天下,万众倾心,天命所归。世祖文帝(曹丕)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完全符合人心、天意。你为何还要违背天理、人心,而行事呢?难道没听说过‘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的古训吗?你若肯降,定会封侯,天下太平,百姓乐业,岂不是大好事吗!”
这套说辞,一是强调“天数有变”,汉朝气数已尽。二是强调曹魏代汉,顺天应人。
诸葛亮听了,哈哈大笑道:“我以为你是汉家朝廷的大佬重臣,一定会有高明的言论,万万没想到竟然会说出如此卑鄙无耻的话来!宦官酿祸,黄巾作乱,董卓劫持汉帝,都是因为你们这些狼心狗肺、奴颜婢膝之徒,弄得朝政败坏,苍生涂炭!我早就知你品行不端。举孝廉入官场,理当忠君报国,维护汉室,辅佐刘氏。怎么也想不到你会帮助反贼,与他们同谋篡夺汉朝天下!真是罪孽深重,天地不容!普天下的人都恨不得喝你的血,吃你的肉!蜀国继承汉室正统,我奉旨征讨贼寇。像你这种阿谀奉迎的无耻之徒,只可藏身缩头苟活于世,怎敢在阵前妄称‘天数’!老匹夫,老奸贼!你不久将要命归九泉,看你有何面目去见大汉的二十四代皇帝!快快退去,叫叛臣曹真与我决一胜负!”
诸葛亮首先指出:在国家危难之际,王朗这样的汉廷大臣贪生怕死,趋炎附势,不顾百姓死活,简直禽兽不如。接着怒斥王朗助曹为虐,篡夺汉室江山,死后无颜去见列位汉朝皇帝。
在那“独尊儒术”的年代,王朗原为汉臣,又事魏国,就是很不光彩的“二臣”。七十六岁的他被诸葛亮当众揭穿丑行,羞愧难当,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诸葛亮的嘴真够“毒”的,一顿痛骂就活活气死了王朗。
在这之前,诸葛亮气死了东吴都督周瑜。《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说,赤壁之战后,诸葛亮用计夺取了南郡、荆州、襄阳。周瑜白忙活一场,气得箭疮崩裂,跌于马下,昏死过去。
第五十五回说,周瑜向孙权献计:假意许诺将孙妹妹嫁于刘备,诓他到江东来成亲。然后把刘备作为人质,换回荆州。没想到赵云遵照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行事,使周瑜的“美人计”弄假成真,并且让刘备带着孙夫人安全回到了荆州。周瑜带水军跨江拦截,但为时已晚。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呼:“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怎能不气?于是箭疮再次崩裂,倒在船上,不省人事。
第五十六回说,周瑜“美人计”失败后,又思一计:假意要替刘备攻取西川,刘备得了西川须将荆州还给东吴(这是双方以前达成的协议)。实则准备在路过荆州时,趁刘备出城劳军杀了他,夺回荆州。哪知周瑜来到荆州城下,赵云在城上高声喊道:“诸葛军师早就识破了你的‘假途灭虢’之计,已派关公、张飞、黄忠、魏延四面杀来。”
周瑜听到杀声,箭疮第三次崩裂,坠于马下。众将救起,忽报诸葛亮派人送来一封书信,周瑜拆开一看,上写:西川山高路险,民风强悍,吴起、孙武也难攻取。曹操新败于赤壁,怎会忘记报仇?如果您兴兵远征,曹军乘虚攻吴,江东危矣!我实在不忍袖手旁观,特此告知。
周瑜看罢,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随后,留下遗嘱,瞑目而逝。
可惜啊,可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文武双全的周瑜曾率五万水军大破百万曹兵于赤壁,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他纵横江东十多年,为东吴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有,风流倜傥的周郎与倾国倾城的小乔琴瑟和谐,更是令人羡慕。然而,他竟然被诸葛亮气死了。多少年,我都恨死了诸葛老道。你赢了也就罢了,一点儿口德也不留,还要揭穿人家的那点儿“隐私”。
后来,看了《三国志》才知道周瑜是“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的,与诸葛亮无关。但我还是为周郎感到惋惜,他才三十六岁啊!如果再活二十年,周瑜一定会再造辉煌。我们看到的《三国演义》,也一定会增加许多精彩的篇章。
顺便告诉读者: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故事,也是罗贯中虚构的。为了塑造一个“高大上”的诸葛亮,罗先生这样写也无可厚非。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还写了一个诸葛亮羞辱司马懿的故事: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兵出祁山,司马懿在渭河北岸扎营抵御蜀军。两军交战,司马父子被诸葛亮诱入上方谷,险些被火烧死。幸亏天降暴雨,浇灭大火,司马懿逃回大营,挂起免战牌,坚守不出。百日过后,蜀军粮草不济,诸葛亮想出一个计策,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装,还写了一封信讽刺他像女人一样胆小。目的是激司马懿出战,然后消灭他。但是,比诸葛亮大两岁的司马懿老奸巨猾,根本不生气。他笑呵呵地接受了女装,并且厚待使者。使者回报,诸葛亮无可奈何地叹着气,说:“他太了解我了!”这个事儿史书有载,多半是真的。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先后气死了周瑜和王朗。后来,面对司马懿,他又故技重施。司马懿没上当,诸葛亮反倒气出病来,不久死在了五丈原。掩卷沉思,我觉得还是阎敬铭先生《不气歌》说得好:“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张泽民,1949年生,陈吴乡陈吴村人,中共党员。退休前曾任县政协办公室主任、文史委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