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泪雨飞,路上行人欲断魂。
每每清明时节,按照中华民族上下5千年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少不了来到公墓坟头,祭奠仙去的亲人,为仙去的祖宗八代烧柱香,哪怕点的是电子烛,烧的是电子香,同样表达14亿中华儿女对亲人的祭奠,永远忘不了中华民族自己的根,共同流淌在中华龙里的那顷涌动的血脉。
每个人的一生,从童年到少年,少年到青年,青年到壮年,壮年到夕阳之年,直至走进天堂,始终忘不了一同生活过,受到宠爱过的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外曾祖父外曾祖母,受之宠爱一同生活的那道影子。
我对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外曾祖父外曾祖母的印象,还是退休后的7年间,每周去老大哥家,陪同耄耋之年的母亲拉家常,母亲把一百多年前,记忆犹新的祖祖辈辈,像放映电影般活灵活现闪现在我的记忆里。
满清时期的那年仲夏,綦江遭遇狂风暴雨,山洪冲刷万亩良田,高祖父竹林湾那块良田被山洪冲塌。雨住天晴,曾祖父兄弟俩带上锄头,杠子绳索前往修复,在挖掘田埂地基时,挖到2罐银子,高祖父将2罐银子许配曾祖父兄弟俩一人一罐,作为嫁妆成了家,曾祖父有了祖父,二曾祖父有了二祖父。
曾祖父将银两放贷,收取利息,时间一长,放出的银两被人卷走,弄得个鸡飞蛋打。二曾祖父将银两买下良田,建了房,请人耕种收租,解放后,落得个地主成分,连累下一代挨批挨斗。
民国初,祖父安了家,结了祖母,有了大孃、父亲、二叔姐弟仨。祖父从小聪明伶俐,喜欢舞枪弄炮,父亲6岁那年,祖父对曾祖父说,“咱们家这头牛喂养了10多年,牛老体弱,不如我牵到集市卖了,换头壮年的牛回来耕地。”祖父花言巧语,瞒过了曾祖父曾祖母,卖掉耕牛,抛下曾祖父曾祖母、祖母、大孃姐弟仨,跑进贵州安了新家,开了自己的兵工厂,后来听说:抗战时期,祖父生产的枪炮,支援国共抗日助了一臂之力。当然,也受到祖母的憎恨,直到临终也没有原谅祖父的花心。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年轻帅气的二叔,戴上别有路徽的大盖帽,身着崭新的铁路制服,乘坐长途公交车,前往贵州探亲,一路受到免费乘坐公交车,饭馆、客栈免费吃住的高规格待遇。刚解放不久,沿路乡民没有见到过铁路,都把二叔当成公安看待,一路欢迎欢送。也见到了阔别30多年的祖父,祖父与后祖母生的金元银元兄弟俩,在祖父兵工厂工作,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家。也带回祖父为祖母、大孃、父亲、二叔,用阴丹布缝制的4件套崭新的下装及长衫服,以及祖父亲笔写的《忏悔信》,祖母气愤之下毁信断情,直到祖父祖母带着那段遗憾走完人生之旅。
外曾祖父外曾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也同样有一段悲凉的遭遇。外祖母4岁丧父,6岁丧母,被篆塘二外曾祖父收养长大。外祖母14岁那年,坐着花轿,嫁到綦江府老赢山一个偏僻的大山里,16岁生下母亲,18岁生下大舅,20岁生下二姨妈,22岁生下三姨妈,母亲10岁那年,欧家外祖父英年早逝,外祖母带着母亲4姊妹,改嫁到杨家外祖父,后来有了杨家4姊妹,1个舅舅3个姨孃,欧杨8姊妹。
母亲在8姊妹中排行老大,烧火煮饭,洗衣挑水,劈柴割草,同外祖父外祖母一道,好不容易把姨孃姊妹拉扯大,也挨了不少外婆的黄荆棍。童年时在山头上打猪割草,经常听到天空传来“隆隆”的轰鸣声,日本飞机从綦江头上掠过飞往重庆大轰炸。
解放前夕,大嬢嫁到綦江铁路局身旁的沙溪村,成为家庭主妇。解放后,二叔二婶、父亲母亲,加入綦江铁路,二叔成为扳道工,父亲成为路基工,4年后改为巡道工,巡了一辈子道,在维护綦江铁路运输安全的同时,各自操持着自已的家,二叔二婶带着赡养的祖母一同生活,父母带着赡养的曾祖母一同生活。在生活紧张那些年,我们小时候,总是受到曾祖母、祖母的厚爱,生活再紧张,母亲为曾祖母煮的冰糖开水蛋,曾祖母总要背着母亲,用筷子悄悄夹上一小块放进我们嘴里,一旦被母亲发现,母亲劈来黄荊棍,总是被曾祖母拦下。
上世纪60年代初,遭遇三年旱涝灾害,粮食颗粒无收,加之苏联逼债,多少家庭缺衣少粮,曾祖母80岁那年含笑九泉,安葬在工区坎上的石灰垭口,坟头望着垭口下奔驰的列车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每年清明节,我们在祭奠亲人的同时,少不了也要为曾祖母点上一支香,寄托亲人的哀思。
曾祖母走后,祖母经常来我们家看望我们,用父母开荒种来的红苕,炕许许多多的熟苕块,带回二叔家补充口粮。每天晚上,祖母亲自为我洗脚,为我挠痒痒,框我入睡,别的小朋友欺负我,祖母挥舞竹响槁,在地上拍得“啪啪”响,吓得那些天棒娃儿拔腿就跑。毛主席逝世那年,祖母含笑九泉,同后来因公牺牲的四弟,葬在同一个山头上,望着老川黔铁路奔驰的列车,度过无数个春夏秋冬。
少年时期,工区家家户户开荒种菜,喂养生猪,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每年寒暑假,我们带上母亲用柏香桠熏的老腊肉,背上喂养的大公鸡,去外祖母家看望外祖父外祖母,每次去外祖母家,我们总是讨外祖父外祖母的喜欢,外祖父外祖母见我们走来,连忙接下背篓,为我们煮来甜甜的醪糟汤圆开水蛋,临走时特意为我们炒上许多又酥又脆的沙苕颗,放在嘴里嚼得“咵咵”响。上世纪80年代初,外祖母68岁那年离开了我们,时过2年,70岁的杨家外祖父也离开了我们。
无论天灾人祸,还是生老病死,每个人总是躲不过命运的折磨,最终走向命运的终结。43年前,21岁的四弟走了;26年前,44岁的二哥走了;12年前,86岁的父亲走了;8年前,81岁的欧家二姨妈走了;去年7月,86岁的欧家三姨妈走了,同年10月,95岁的母亲走了;今年2月,95岁的欧家二姨叔走了。亲人们一同步入天堂,在天堂里没有了痛苦!在天堂里开心快乐!
岁月如梭,时过境迁。当我们渐渐老去的时候,孩子们肩负着时代的使命,耕耘着各自的家庭,忙碌着各自的事业,肩负着赡养双方父母的义务,进入壮年,迈向奔5,孙子辈从小学步入初中……
养育了我们,为了儿孙们的幸福,超劳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沿着先辈的足迹,来到天堂,依然惦记着、保佑着健在的亲人们顺顺利利!幸福安康!
清明时节泪雨飞,路上行人欲断魂。让中华民族56个大家庭在清明节里,让我们共同为天堂里的亲人点上一支烛,烧上一柱香:
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祝福14亿中华儿女幸福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