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节
旖旎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叫踏青节,也是祭祖和扫墓的重要节日。
清明时节,气温逐渐升高,是万物生长、农民耕作的好时节。此时郊外的绿草、细柳、油菜花便构成了我心中最美的自然风景。
古时清明,人们到城外踏青春游,孩子们尽情地奔跑和放风筝,处处散发着春天的气息。如今,人们可借助各种交通工具便捷地到达几百公里之外,欣赏清明时节的自然美景。
远山,披上一层新鲜绿装连绵起伏在春日的大地上一片郁郁葱葱;
近水,微风吹过,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大小湖泊清澈明亮,湖畔到处是绿柳如烟;
田间,铺满了一望无际的金黄油菜花,阡陌纵横中舒展着大地的广袤无垠;
村庄,高高低低的院落掩映在绿树红花中,粉墙黛瓦尽显着山居的诗情画意。
清明的江南,山、水、城、林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画,纵然只有墨、绿两色的轻染,春天的画卷依旧呈现出惊艳之美;清明的江南,明前春茶的采摘正当时,茶树蛰伏了一个冬季后新发的嫩芽,保留了一方水土孕育出的春天味道,新炒的春茶散发出醉人的香气,苏东坡曾写诗赞道:“从来佳茗似佳人。”春茶是大自然赠给人类的珍贵礼物,那一缕茶香温暖了多少人的生命旅程。
在我国的典故中,清明节来历众多。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介子推的传说。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创立了寒食节,后来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这个节气仅差一两天,久而久之,两者开始合二为一,到了唐朝时,清明扫墓开始盛行,并相传王今。
每逢清明节,人们去墓地祭拜祖先以寄托哀思,通过祭拜不仅追溯血脉渊源,同时怀念故去的亲人留给我们的温暖亲情和抚育之恩。
清明,对于在霍州定居的我来说,除了对已故亲人的怀念,还多了一层春日的乡愁。
每次离开父母段庄墓园时,回首满山的苍翠松林,放眼一望无际的金黄油菜花时,映入眼帘的就是
一幅乡的春天画卷
上面有我熟悉的
每一座山、
每一条河、
每一个村庄、
每一处建筑、
每一串足迹,
满满都是大地之美和人间之情。
“天地有长卷。清明在画中。”
诗里画中的清明,始终带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斜风细雨中独坐,品一杯明前新茶,
茶香袅袅始终伴着萦萦思绪,
怀念着故去的亲人。

清明节为何祭祖
文/郝龙珠
人若没有后子嗣,
逝后即没人祭祀。
他就真的故去了,
血脉断茬孤独息。
祭祖每人本分事,
没有祖先哪有己。
子孙生命赓延续,
表达感恩特方式。
更是香火传承继,
寄托真情与哀思。
百善孝为先文明,
孝顺父母长辈敬。
祭祀故去的祖先,
真正善举行孝亲。
人人感恩自祖宗,
中华孝道文化铭。
不孝有三无后大,
有后亦图有虚名。
祖先不祭大不孝,
是非曲直得报应。
人都是生命之树,
从小到大果而因。
欲想硕果结不停,
根系发达才能行。
树根似同吾祖先,
祭祀树根水灌浸。
祭祖要有至诚心,
恭敬感恩和孝心。
做国社会有用人,
敦伦尽分赢赞评。
令祖先以己为荣,
家人年年祭祖临。
2024.4.3

七绝 清明
淡泊
又逢春绿杏花芳,闲客登高问故乡。
竹涧梅溪幽径处,谁人与我共阶廊?

清明吟
诗/贾王广
层林尽染郁郁葱
踏青思亲祭祖宗
一炉高香升碧空
三杯清酒敬先人
躬身趋前捧花篮
伏地叩首披彩虹
光前裕后百世昌
壮志凌云物华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