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周进法
作者:军魂

作者简介:军魂,原名周书平。河南省知名作家,诗人,新闻编辑。中央电视台CCTV《艺术名家》栏目组特聘艺术顾问。曾在北京法律学院溪水分校学习。1984年9月入伍到东北野战部队服役。1985年秋任通讯员,文书。1968年被分队领导推荐到81233部队教导队培训学习。毕业后任教官。1997年参加辽河抗洪救灾。1993年参加汝州市公安局危险物品防爆押运队工作。2007年在市公安局人防大队中队长兼中医院保卫科长。2016年任大队长。经市政协王书记推荐加入市诗词协会。后加入省文学会。2019年受聘任一家主流媒体认证编辑。

天空阴暗,凉风习习。今日清明节。古人曾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悲伤哀痛之语句。不由让人倍加思念故去的亲祖。
昨晚遇一痛心之事难以释怀,今日到父亲的坟墓前磕了三个头,坐下来,想聆听父亲的训示。然而千声万唤,父亲静静地躺在里面不声不响。
泪水模糊了眼睛,往事涌上了心头………!
我父亲叫周进法,出生于三面红旗万岁的年代。姊妹五个,两个姐姐,两个哥哥。他们关系相处的很好,遇到什么事,就到一起商量。我记事起到他们故去,从没听说他们谁跟谁红过脸。父亲最小,可能是受父母宠爱,姐姐哥哥们的鼓励,文化知识相对较高。毕业后就到于庄学校当了教师。

听说征兵开始,满怀抱负去应征,一试就中。因为某种原因,继续留在学校任教。
我母亲薛贞女,曾经是薛庄很有名望大户人家的千金,和父亲在同一学校学习过,后经人介绍,结为伉俪。
父亲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厚道。对我们姊妹要求严格。可我脑后长有反骨,是个钻牛角尖不省心的货色。

父亲任教19年后,和新上任的李校长政见不合,不得不辞教务农。
“一朝为园丁,桃李满天下”,我们大队几个村,好多人都是父亲的学生,每当见到我,都会说这是周老师家儿子,言语中透漏出对父亲的崇敬之情。我也感到自豪。

我9岁那年,因失手弄坏了家用物件,受到父亲训斥,心里委屈,和村里两个伙伴离家出走。回来后,母亲搂着我哭了一场,父亲轻轻说了一句,回来就好,眼角闪出泪滴。二伯父(我很敬重的长辈)过来开导我几句,一场闹剧算结束。

后来我渐渐长大,总是和父亲闹别扭,整天死拧。时不时找二伯父说父亲的不是,诉说心中的委屈。二伯父总是耐心地听完,微笑着给我交流。父亲无奈,只有宽容忍让默不做声。母亲和父亲常常吵架,可是每当把饭菜做好总是盛在碗里,让我们给父亲端去。教育我们,要尊重长辈。父亲是一家之主,没有他的努力就没有我们这个家。我们不管心里愿不愿意,父亲总是第一个尝到饭味的人。

因为父亲为人实在,我家做了几年粉条生意,总是赔钱。我们姊妹几个成家后,不再做粉条生意,父母到洛阳谋生,父亲托人在瀍河区找了环卫工工作。老家村里人听说后好多人嘲笑讥讽。
父亲心善性子直,为人谦和。倍受众人赞扬和尊重,因为工作认真,踏实肯干,成绩斐然,上级领导研究决定,破格提升他为洛阳瀍河区环卫局一把手,管理多个县区。成了我们祖上几代从未有过的荣耀。也是讥讽嘲笑他的人的几代人高不可攀的阶层。虽然没有给子女带来荣华富贵,但也让儿女们甚感誉荣。

后来父亲得了癌症,到医院检查结果是晚期,作为儿女悲伤而又无奈。于当年农历八月三十日,父亲驾鹤西去。
父亲倒头,村里人帮忙挖墓坑,迁走坟的二爷家两个叔达说是五婶去世不到百日,不允父亲进老坟。我听说后非常恼火,和弟弟商量,准备用屠刀说话,把父亲送进老坟,本家子两个哥哥周转运和周松坡知道后,从中劝说调停,把父亲另葬新址。父亲入土为安。避免一场灾难发生,不管是曲剧还是豫剧,谢场落幕。

起初, 我以为当了几年兵,干了几年工作,自以为比父亲强,很多时候不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当我儿孙膝下承欢时,我才感觉到父亲的伟大,一生的辛苦和不易。然而所有的愧疚只能在他祭日里,多烧纸钱冥币以表忏悔。
坟墓旁的草木多次换装陪伴着父亲。我多想让父亲带着我去庙下街吃当年两毛钱一碗的素面条,临汝镇两毛钱一碗的豆腐汤,洛阳老城一元钱一碗的牛肉汤。可是这一切已经远不可及……远不可及……!

绵绵细雨洒湿了衣服,阵阵凉意侵袭倦身,再次给父亲磕了头,离开坟地,走在雨幕中………

作者本人
作者:军魂。
2024年清明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