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任素江
作者:茅剑
合诵:宋重东、刘新星、
王双林、杜燕梅
甲、乙、丙、丁
甲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两颗璀璨的明星。
他们在战火中相遇,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首永恒的乐章,奏响了革命的主旋律。
乙
他们的故事,
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
描绘出奋斗的色彩。
丙
他们的故事,
如同一本厚重的书籍
传承着精神的力量。
丁
他们的故事,如同一位时间的老人,记录着历史的沧桑。
甲
在华北的平原上,在宁晋县的田野里,在一百年前的二四年。有两个婴儿呱呱落地,革命的火种悄然然播撒。
乙
那时战争的阴影尚未笼罩,他们在这古老的村庄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杨世明读完国小五年级。
丙
直到一九三八年,战火蔓延至平静的家园。日寇的铁蹄践踏着和平的土地。青春的热血在他们的心中沸腾。
丁
那年,她14岁。
张书岭,一个响亮的名字。告别亲人,踏上革命之路,投身到抗日的妇女运动中。
甲、丙、(男声)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她像女战士般奋勇。
乙、丁(女声)
照顾伤员,传递情报。
为战争的胜利舍身忘我。
甲
一九四零年,抗日的烽火燃遍神州大地。年轻的杨世明,17岁的少年。毅然投身革命的洪流中。
乙
在河北宁晋县的战场上,他英勇无畏,奋勇杀敌。从普通的战士到班长再到区小队长。一步步成长为八路军副大队长。
丙
他带领战士冲锋陷阵,
为民族的独立和祖国的解放,他英勇奋战,无私奉献。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共产党员的篇章。
丁
一九四五年一月,张书岭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被任命为河北宁晋县妇女救国会主任。肩负起领导妇女抗日救亡的重任。
甲
她带领妇女们积极投身抗战。
乙
纺纱织布,制作军服棉被。
丙
送医送药,支援前线作战。
丁
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半边天。
合诵
她带领自卫队,严密巡逻,保卫辖区的治安稳定。为前线提供物资支持、后勤保障。为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甲
一九四六年的春风吹过战后的废墟。
杨世明身披军装,站在新时代的起点。
乙
他从硝烟中走来,被任命为68军营长,率领战士们再次踏上征程。为了和平,为了新中国。
丙
一九四九年的中国,百废待兴。杨世明被任命为监狱大队长。在北京市第一监狱的高墙内
履行着职责,守护着民主专政。
丁
一九五一年的初夏,张书岭身着制服,英姿飒爽。被分配到北京市第一监狱女队,担任中队队长。用爱书写新篇章。
甲、丙(男声)
她关心每一位女犯,倾听她们的心声,了解她们的痛苦。
用爱心和耐心温暖她们的心灵。引导她们走向光明,重返社会。
乙、丁(女声)
一九五七年秋天,杨世明迎来人生的又一次转变。他携家人前往黑龙江,密山县兴凯湖。在兴凯湖劳改农场,担任二分场场长。
甲
此时的兴凯湖秋风萧瑟。
乙
杨世明站在新的起点,目光坚定。
丙
他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满荆棘。
丁
为了理想,为了信念,永往直前!
甲
他带领着农场的干部职工,在广阔的田地上,耕耘播种希望。他在兴凯湖畔度过了数十个春夏秋冬。他的身影逐渐融入了这片黝黑的土地。
乙
他的家人陪伴在他的身旁,共同度过生活的喜怒哀乐。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一起走过人生的坎坎坷坷。
丙
张书岭,被任命为兴凯湖劳改农场,二分场长,草绳,草袋厂,厂长。
带领干部家属和犯人家属,投入紧张而有序的生产劳动。
丁
她经常深入车间与工人交谈,了解她们的困难与需求,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受到广大职工的赞誉与爱戴。
甲
一九六一年一个寒冬的早晨,邻居的孩子踏雪而来,寻找他们的长子杨继平。那年他11岁.活泼可爱。
乙
听到窗外小伙伴在喊他的名字,他高兴的起身推门,却因长期饥饿,
贫血导致一阵眩晕,昏倒在地。虚弱不堪的他永远闭上了眼睛。
丙
他们夫妇悲痛欲绝,心如刀绞,泪如泉涌。
中年丧子之痛,让他们陷入无尽的悲伤。他们自责不已,作为一名场长,竟然让自己的孩子忍饥挨饿,他的心在流血。
丁
他们夫妇悲痛万分无法释怀。领导和同事们前来安慰,也难抚平心灵创伤。
他们相互依偎着度过了那个漫长的冬季。
每个夜晚他们都默默祈祷儿子在天堂安息。
甲、丙(男声)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全国。
往事不堪回首,岁月不容细说,在那动荡的年代,杨世明被无端打倒,遭受冲击,被管制教育下放劳动。
乙、丁(女声)
一九七零年,他被任命为五七干校副主任
这一切证明他的坚持是对的,信念是对的。他用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端坐在洮河五七干校主席台的中央。
合诵
一九八二年,北京的阳光温暖而明媚。杨世明与张书岭更是感到心情敞亮,他们携家人回到阔别已久的都城,回到他们心中的故乡亲爱的北京。
甲
在北京的日子里,他们经常回忆起,过去的峥嵘岁月。
他们时常讲述那惊心动魄的故事。
他们分享着那些艰苦卓绝的经历。
乙
今年是他们诞辰一百周年。在这个特殊难忘的日子里,让我们铭记他们的名字传颂他们的故事。让他们的精神永远流传,继承他们的传统。
丙
此时此刻,让我们更加怀念他们,怀念他们的音容笑貌,怀念他们高贵品质。
丁
怀念他们的革命精神,怀念他们奋斗历程。
合诵
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与日月同辉,光耀千秋!
后记:
从我的同事好朋友杨州平那得知他的父母二老革命历程让我深受感动,决定动笔写成诗歌让更多的人和下一代不忘革命历史,他们不但在战争年代立下战功,在解放后和平年代同样付出,曾参与端掉鬼子炮楼、活捉国军军长、被敌人的炮弹击伤脚踝严重骨折等,他们的事迹不胜枚举,我构思的这首叙事诗,不仅是缅怀,更是是对未来的激励,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身边这些为了信仰、为新中国而奋斗一生的革命者。杨世明和张书岭他们的一生是一部充满奉献、坚韧和信念的壮丽史诗。今年是杨世明、张书岭两位革命老人的 100 周年诞辰,让我们一同缅怀他们,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作者
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