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节畅想杂感
毋东汉

清明时节雨纷纷,果真如此,据天气预报,亦然。我出于多方因素考虑,在“家和万事兴”群中,发了上坟烧纸祭祖扫墓的通知,全家积极响应,如期实施。
我的二妹、三妹,两儿两女,儿媳女婿及孙子共十多个人,参加了此项活动。我们去祭祀逝世的亲人:我的祖母、我的父、母,我的妻,我的大妹。
我走在祭祀队尾,打破“七十不上坟”禁忌,我觉得我腿脚还行,先前天曾登天水麦积山,今日瞻仰恩德情义山。心绪荡漾,联想浮翩,怀念逝者,历历在目。

我的祖母享年85岁,是我儿童时代导师,她怀里抱过三代人,劳苦功高。我没见过祖父,祖父死于“虎列拉”瘟疫。
我的父亲享年69岁,他言传身教,是我效法楷模。他的入党比我迟,他的《重读入党志愿书》一文是我家文物。他退休后继续为国家做贡献,因高血压而病故。村中广场的追悼大会至今难忘。
我的母亲享年91岁,她协助我父亲教育我,亲自去杜曲邮局给我订《中国少年报》。在我经历群众运动、不想当村队干部时,她教育我勿忘党和政府减租减息对我家的拯救。
我的妻享年68岁,她是我的另一半。她支持我业余文学创作,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足见她的远见卓识。由于她病故,我的母亲失去周到的侍候,添病逝世。我的妻是我得力帮手、忠诚战友。她把夫倡妇随做到极致。我当年领导青年搞玉米试验田,她挽裤管、穿草鞋,带头给试验田担水浇旱苗。

我的大妹,一位共青团员,患病,22岁夭折。我砍柴,她曾多次推着推车子,到蛟峪山口接我。她的离世,使我心头阴云密布十多年。
我的父亲没见过他的爷爷,我没见过我的爷爷。这是封建社会里的中国人的“东亚病夫”命运。1949年解放以后,中国人平均寿命从35岁上升到76岁。我家从我祖母健在算起至今,一直都是四世同堂。
烧纸祭扫归来,我仍在队尾,看见他们亲热的态势,我想,家和万事兴,信为不虚。儿媳女婿和儿女一起上坟,说明了什么,三代人一起上坟,又说明了什么,姑嫂妯娌一起上坟还说明什么,自不必说。要教我说,这都是我健康的客观因素。结论:孝道是可以传承的。
我认为清明踏青祭祖是传统文化。香火相传也是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加固了民族家族氏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延续至今,五千年历史辉煌,原因如此。
人类从兽群中直立,从猿到人,有了语言文字,学会用火,会制造工具,知道自己从那里来,到那里去。而且不忘记过去。这就是人兽的区别。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忘本。学党史,学国史,还要学村史,学家史;更要用自己的脚印谱写自己的奋斗史。
清明时节雨纷纷,
祭扫归来细思忖。
和睦孝顺不忘本,
继往开来向前进。
2024-4-2-于樵仙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