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曾有幸去过中越边境,在那坡县的山坡上瞻仰了烈士陵园。寂静的山坡,年轻的战友们,把他们的一腔热血留在了边陲,无不令人感叹敬佩。
家住此地的表妹,含泪讲述了当时战争激烈情景,以及战士们血染疆场的悲壮场面。
让我倍感今日安稳的生活来之不易。

近日在网上看到,老山前线战士,战前的一封普通遗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过多表白,朴实无华,却让人泪目。
牛志强,1967年8月生,河南省郑州市人。
1984年1月入伍,成为南京军区,某军某师某连的一名普通的战士。

1985年初跟随部队,开赴对越战争前线。战前按规定要留下遗书,1985年1月16日,在坚守116号高地,无名3号阵地的战斗中牺牲了,牺牲时年仅18岁。
我今天在阅读这封遗书的时候,几次哽咽读不下去了,现在我把原文摘录下来,让大家一起来阅读,请铭记我们的英雄们吧!

妈妈,哥,嫂,姐姐,你们好!
部队马上就要开赴前线了,写下这封信,放进了大哥给我买的那个提包里,一件棉衣给妈穿,棉裤给二哥留着,一双新的解放鞋,鞋里有25元,给大哥大嫂留着,我穿一双旧的就中了。
一件的确良军上衣,给三哥留着。姐呀,你别伤心,弟没有东西给你了,我当兵时间短,发的衣服少。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牺牲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哥,嫂,姐,我走了,咱爸死的早,妈吃苦太多,千万别让她伤心,咱妈就交给你们了。听老兵说,战士如果牺牲,国家会补给五百元,这五百元钱,妈留一百,大哥一百,二哥一百,三哥一百,姐一百,就这些了。

妈,昨晚我睡不着,自个儿到山上,向着北方咱家的方向跪下,给您叩了18个头。我今年18岁,一年磕一个头,报妈妈的养育之恩,别的,儿实在写不下去了,儿跪下再叩头……

遗书就这么短,但是很震撼。有网友说,能否写进教课书,我认为很有必要。我们及我们的后人,都应该好好接受这方面的教育。
我们生于盛世,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长眠于地下的英烈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