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的葬礼
/见贤思齐
清朝同治六年(1868年)初秋的一天,双城县韩集店西南的周家屯、周府的大宅院内,人头攒动、烟雾缭绕、哀乐凄婉,这里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葬礼。死者是曾为家族做出重大贡献的周傻子,享年六十八岁。
当年,自从周傻子鸿福得宝(捡到上万两银子)之后,周家的日子就节节攀升,福气旺盛,好运连连,家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十年过去了,周府不但积累了雄厚的财富,而且门庭显赫,声誉远扬。今日家门不幸,功臣仙逝,理应厚葬。葬礼场面宏大,盛况空前,一是告慰亡灵,再就是彰显府第实力。
停柩七日。其间,宾客八方云集,吊唁者络绎不绝。接到的烧纸能拉几牛车,仅孝布就扯了四、五十匹。其它详情暂略不提,仅就殡葬有关事宜一表。
坟墓:是用砖、石砌筑的,直径一丈八,高六尺六,有门带窗通气孔的大碹坟。墓內摆放着石柜、石桌、石凳、祭祀台、烛台、香炉等物品。
棺木:整个棺材是由大、小两个套在一起的:外面的大椁是六八型的黄花松木质,上面画有“二十四孝”;里面的小棺,是三五型的珍贵的桐木。棺木重量达二千斤。
寿衣:死者穿的衣裳面料均为绫、罗、绸、缎四种。上衣穿了十一件,裤子穿了九件。
陪葬品:有玉器、宝石、金锞子、金元宝、银锭、铜钱、古董、玛瑙烟袋、水晶眼镜等。
另外,从屯子到坟茔地整整二里半地,出殡前周府动用三千根木杆,一百二十匹青布,灵棚从宅院一直搭到墓地,遮天蔽日,一路不见阳光。
葬礼开始,先是由龙聚寺的高僧为死者做法事,然后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紧接着鸣放鞭炮、奏哀乐、敬酒……。最后由二当家的致悼词。上午八时,正式起灵。二十四杠,四十八人(九十六人分两班替换)同时擎起棺木,缓缓走出来庭院。灵柩后面是四、五百人披麻戴孝的队伍,送葬队伍后面是八拨乐队,乐队后面是抬着纸扎的房子、柜子、轿子、仆人、牛、马等祭品的队伍。队伍的最后,是马车拉着的“喷钱兽”:像旧时农村用的扇车子,从上面的漏斗中倒入铜钱,然后抓住上面的把柄,用手一摇、一转、一扇,钱币就向四外飞溅,一路喷洒铜钱,一刻不停,一直到终点为止。据说这一次共撒出十八口袋铜钱,跟着看热闹的大人、小孩儿捡个够!
这样的殡葬规模,在当时是很少见的,虽然耗费了一些银两,但也轰动一时,让老周家的名声大噪!

作者简介:
刘兆军,笔名见贤思齐,1952年生,大专学历,黒龙江省双城区韩甸镇人。曾做过中学教师、镇教育办辅导员、民办高校《现代汉语》教师。退休后在哈市学习国学,并给学生家长讲授《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启蒙知识。2018年开始学习写诗作文,曾有作品在《文化范儿》、《桃李竹韵》、《作家美文》、《深圳头条》、《都市头条》发表。向大家学习,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