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老山的刘昌友师长与他的战友们
——追忆一个锐意创新能打胜仗的师党委
作者:李英玉
这是一个不容忘却的日子!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和缅怀的 日子!40年前的今天,在祖国的西南大地上,一场自卫还击作战 的炮击作战打响,由此拉开首战老山作战的序幕!老山作战规模 大,持续时间长,作战样式多,指挥层级高,战争效果好。转眼 4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应当永远铭记那些为国捐躯,血染南疆的 勇士们,让他们的精神永存,让他们的理想高扬!

我们应当更加尊重那些踊跃参战,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让他 们的奉献永续,让他们的付出增值!
我们应当特别厚待那些烈士亲人后代、因战致残、致伤的官 兵,让他们情有所依,难有所靠,荣有所享!让他们永远受到全 民族的尊敬!
我们应当特别支持我们的国防建设,爱护我们的伟大军队。 战争从未运离,危险时时存在!忘战必危!

回首往事,老山作战已经是40年前的事情了。评说战史,这次作战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为严酷的战事之一,是我军准备最充分、突然性最强的战役进 攻之一,也是建国之后规模最大、战果最为丰硕的一次国土防御作战,为之 后6年的全军轮战能够始终保持边境适度的军事压力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 件,打出了我国边境地区近40年的和平与安宁。老山因此成为了一座战争之 山、胜利之山、英雄之山、神圣之山,享誉神州大地,备受国内、国际关注。 20世纪80年代初,我军装备并不先进,武器并不精良,老山作战战斗之激烈、战场之惨烈、官兵之壮烈是难以想象的。面对艰苦的自然条件, 面对凶残狡诈的敌人,参战官兵怀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不怕牺牲、前仆 后继,经受住了血与火、灵与肉、生与死、苦与乐的抉择与考验,可以 说是:进攻,勇似猛虎、势如破竹;防御,稳似泰山、坚如磐石。实战证 明,首攻老山、收复老山、坚守老山的主战部队——陆军原14军40师,是 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好部队。在军区和军前指的指挥下,在友邻部队和地方政府、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援下,在刘昌友师长和他的战友们的浴血奋斗下,40师以较小的代价,换取了歼敌4800余人、俘敌20人、缴获大批武 器弹药的显著战果,出色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战斗任务,受到了中央军委邓小平主席的通令嘉奖。

虽然战争已过去了40年,但师里的老战士谈到40师打胜仗的原因,他们 都认为:离不开师党委的坚强领导、精心策划和灵活指挥。战中,泰国陆军 总司令阿铁上将来访,执意要到老山战场实地勘察,听了刘昌友师长老山作战 情况的介绍,视察老山主攻团部队后,深有感慨的说,“中国军队指挥高明, 官兵英勇善战,打出了中外战争的奇迹。”战后,军委一位首长看了老山战场 实况录像后赞叹地说:这个师长和他的部队真能打!

40师这一届党委是1983初调整班子之后组成的。这一年,刘昌友在120团 团长岗位上被越级提拔为40师师长,他在团里的老搭档、年仅40岁的陈培忠 任师政委。尽管这一届党委班子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在刘昌友师长、陈培忠政委的带领下,一班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适应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团结一致抗敌,带领部队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不愧是一个敢打胜仗、 能打胜仗的师党委。
🔺师长刘昌友(右)与政委陈培忠(左)
刘昌友和他的战友们在战火中锤炼出了一个勇于探索、锐意创新的师 党委。
老山地区攻防作战,面对的是特殊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狡诈凶残的敌人 “两个对手”。40师党委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军委的作战指导思想和上 级的指示精神,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传统,正确借鉴运用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 经验,结合老山作战特点,认真研究新情况,总结推广新打法,确保部队不 断适应新情况、取得新胜利。

🔺在收复老山的作战中,119团团长张又侠(左2)与团班子在研究作战方案
各级指挥员能够深刻洞察对手的弱点,勇于创 新、敢于担当、精于谋划,目标统一、信心坚定、用兵灵活,在作战中越打越明白、越打越有经验、越打越有信心、越打越干净利落,打得很主动、很 有成效,最终使全师有限的作战资源发挥出了无限的能量。反观对手,作战 指挥被动呆板,战术运用不灵活,协同作战能力弱,屡战屡败。
🔺师长刘昌友(左2)在前沿阵地上
不难看出,40师党委、各级指挥员在指挥艺术和指挥素养上明显技高一筹。
作战指导有新创意。受领作战任务后,40师党委先后4次召开常委会, 在深入学习领会军委作战指导思想和上级命令指示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本部 队实际,拿出了一整套创造性的贯彻执行意见。他们提出了“任务是拔点、 关键是时间、目的是全歼”3个基本观点,明确了“攻得块、伤亡小、消耗 少、战果大”的基本要求和“打头、敲牙、割脖、斩腰、断腿”的基本战法(40师官兵形象地比喻为:重锤砸烂老山主峰这个老虎头,锁喉扭住662.6高 地的这个老虎脖,快刀斩断634高地的这个老 虎腰,卷出扫断那拉这 个老虎腿),号召全体 指战员打出经验、打出 战术、打出作风、打出国威军威。这些观点和要求,既准确体现了作 战指导思想,又符合实 际,鲜明生动,好懂易记,为夺取战斗胜利起 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师长刘昌友(左2)参谋长王继堂(右1)在老山阵地上
战 术 打 法 有 新 创 造。 40师党委把我军 的传统战法与面临的作 战任务结合起来,解放 思想,大胆创新,大力 支持刘昌友师长、王继 堂参谋长积极研究、锐 意改革、不断创造新战法。针对过去拔点作战中的薄弱环节,分别到两个主攻团,对战斗编组和指挥、隐蔽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和秘密穿插、接敌开辟通路、步炮协同、纵深战 斗和防御作战等6个战术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总结经验,并在全师范围内加以 推广,统一了部队的战术思想,在实战中发挥了较好地作用。在战斗编组上, 历来都是“三三制”,层层留预备队,他们并没有完全遵循这一原则,而是根 据“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基本军事原则和“山岳丛林地作战要小群多路、多 方向攻击”等战术特点,结合越军防御纵深浅、没有弹性的弱点,提出了主要 方向上突击连不留预备队,以提高进攻作战的首次突击力。按照这一战法, 119团6连在攻打662.6高地时,3个排从3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使敌人首尾不 能相顾,只用9分钟就拿下了高地。他们还针对过去拔点作战中对炮兵统得过 死、减弱了炮兵对步兵的协同能力等问题,与炮兵共同研究建立了师的炮兵 指挥所,实行炮兵指挥员与步兵指挥员面对面协同指挥的方法,使步、炮协 同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有了明显加强,使老山作战成为了我军重大战役中使 用炮火与步炮协同最好的战例。

🔺政委陈培忠(中)军政治部副主任王志学(左)在老山前线
政治工作有新创举。老山地区有着最为复杂险恶、最为难熬的战场环境,参战官兵面临着恶劣环境带来的生存考验,身经百战的敌人、特别是世 界著名的敌特工部队反复偷袭的危险,以及一边作战一边看着战友遗体在身 边腐烂带来的精神折磨。为了适应这样的作战环境,陈培忠政委、陈有忠主任深入前沿阵地连队,和干部战士一起探索总结出了“四个结合、四个 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即:干部与骨干相结合,以骨干做工作为主; 专题教育与简短有力的鼓动相结合,以简短有力的鼓动为主;批评和表扬相 结合,以表扬鼓励为主;召集骨干布置工作与传递纸条相结合,以传递纸条 为主。推广运用这些经验,使部队战时思想政治工作做得生动扎实而卓有成 效。特别是在对待有过失或犯过错误的指战员问题上,40师党委打破了过去 一些“左”的做法,充 分信任他们,把他们放到战斗岗位上,为他们 创造改正错误、争取立 功的机会,充分调动了指战员的积极性。全师有过失或犯错误的指战 员31名,战后有60%的 人立功受奖。
刘 昌 友 和 他 的 战 友 们在战火中锤炼出了一 个善于学习、不断进取 的师党委。

当时,40师党委一 班人都比较年轻,平均 年龄41.6岁,7名常委有 6名参加过1979年的对 越自卫还击作战,战后又多次参加过师、团两级首长和机关的演习,积累了一些指挥作战的经验。年轻的新班子,怎样才能使自己更快地适应作战的需 要、更快地走向成熟?接受作战任务后,他们分析了作战任务、作战对象和 自身的长处和弱点,认识到年轻、有文化、有一定的作战经验,并不等于能 打胜仗,关键还要有勤于学习、锐意进取的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 断总结出适应新情况的新打法,才能保证作战的胜利。因此,他们充分利用 作战的机会,勤思考,勤学习,勤钻研,不断提高作战指挥能力。


🔺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锈(中)军长刘子波(左)师长刘昌友(右)在听取沙盘上推演汇报
向领导学习,弥补不足。40师党委一班人虽然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一定的 实战经验,但缺乏在现职岗位上指挥作战的实践经验。他们决心向上级领导 学习,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作战期间,军区和军的领导同志经常到前线了解 情况、调查工作,给部队作战斗动员,军前指和师前指同在一个指挥所,他 们便抓住这些难得的机会,处处留心,虚心向首长们学习。军区张司令员到 前线检查战备,到了参战的每个主攻团,同干部战士见面,作战斗动员,师党委领导从张司令员的身上学到深入一线、求真务实的作风。军区谢政委曾经指导他们重新设置过师指挥所,后来,他们对团、营指挥所设置的考虑, 就比较注意各方面情况,符合客观实际,经住了实战的检验。

向实践学习,破解难题。老山作战中,如何发挥炮兵的强大威力,如何 保障步兵守住阵地,如何适应以枪战为主转变到以炮战为主的形势,既是夺 取作战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又是作战中急需解决的一个新课题。40师党委 针对越军游动炮打得准、转移迅速、隐蔽适当的长处,开 展战场“步炮协同热”等活 动,总结出了“量敌用炮、量 敌用弹、精选精打、打中求 省”“精用兵、巧用炮、活用 战术”“老鹰抓小鸡,打则 必歼”等作战原则,采取以 “游”治游、隐真示假和“敌 打我阵地、我打敌前沿”等多 种打法,把炮兵用活了。炮兵 既打敌人的进攻队形,又打敌 炮兵及保障分队;既打前沿, 又打纵深;既打正面,又打躲 藏在死角的敌人。6月11日, 越军向我6号高地发动团规模 的进攻,敌人约两个连的兵力迂回向我侧后进攻。师指挥员果断地运用炮火 拦阻敌人的后续梯队,关门打狗,全歼突入之敌,杀伤大量增援之敌。7月 12日的战斗中,歼敌3700 多人,大部分是被我炮火杀伤的。他们高兴地说: “这次作战,步、炮协同成功,运用炮兵得心应手,是在实战中向现代化战 争学习的结果。”

向官兵学习,总结经验。在作战的各个阶段,许多指战员为夺取战斗胜利献计献策,在战术、技术、装备器材改进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合理化 建议。40师党委积极吸取群众的智慧充实自己,提高指挥艺术。在临战训练 阶段,有个连队针对战区特点,发动官兵对作战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预先进行 分析研究,仅开辟通路一项,就预想了10多种办法。师党委把这些办法加以 归纳后,在全师进行了推广,有7种战法在作战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防 御作战中,敌人不断向我打冷枪、冷炮,进行偷袭。119团排长王仁先把部 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开展狙击活动,取得了成功。师党委在全师推广了他 的打法,120团在全团开展了王仁先式的狙击活动后,先后歼敌200余名。

刘昌友和他的战友们在战火中锤炼出了一个既讲集中、又讲民主的师党委。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体领导,是40师党委在作战中能够实施坚强有力领导和指挥的一个重要原因。
领导有力。40师党委始终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在部队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对有关兵力火力的部署、部队的使用、干部的调配和奖励处分等重大问题,都做到了由集体讨论决定。为了坚持集体领导,他们采取了一些 灵活的办法。比如,加强工作预见性,对有些重大问题提前讨论决定;军、 政一把手经常互通情况,认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正、副书记或者下到各部 队,与加强到各团的常委面谈商量、统一思想,或者向在各 个点上的常委打电话或写信征 求意见,等等。
战斗中,几次 调整兵力部署,刘昌友师长、 陈培忠政委分别到各点征求常 委意见,最后才作出决定,切 实发挥了师党委的集体智慧。 118团团长刘永新是老八路的后 代,119团团长张又侠是开国上将张宗逊之子,他们带部队都 有一股子狠劲和魄力。实战证 明,40师党委研究决定由他们 担任主攻和助攻任务的决定是 完全正确的。


分工负责。 40师党委在坚 持集体领导原则基础上,认真执 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放手让行政首长履行自己 的职责,不包揽行政事务。对各 项工作的讨论决定,先由分工首 长与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意见, 然后再提交党委讨论,补充完善,最后由分工首长负责落实。委员之间,互 相支持,密切配合,共 同商量解决问题,既不 吃“大锅饭”,又不分 家。由于充分发挥了行 政首长的积极性,作战 中的各项任务都完成得 很好,为打胜仗提供了 坚强保证。负责留守工作的师副政委马化清大 胆负责,认真做好留守工作,全师家属思想稳 定,营园秩序良好,农 副业生产取得了历年来 最好的收成。

指挥灵活。40师党 委 信 任 下 属 、 敢 于 放 手 , 既 向 团 主 官 压 担 子,又给予他们充分的 自主指挥权。118团团 长刘永新、原政委王映洲、原代理政委黄宏、政委周忠仕带领部队用时1小时 56分钟攻下了老山主峰,119团团长张又侠、原政委张永仁、政委黄明贵带领 部队用时9分钟攻战了662.6号高地并坚守松毛岭和那拉地区,120团团长谢圣明、政委何兴平带领全团防守老山,122团团长杨旭先、崔毅、政委刘乃云带领全团攻占并防守八里河东山,炮5团团长朱明湘、政委陈芝贵,师炮团团长 赵扣斌、政委胡世季等在发挥关键作用的炮击作战中,做到了独立思考、随机应变、谋划得当、指挥灵活,他们都为老山作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昌友和他的战友们在战火中锤炼出了一个以身作则、敢于牺牲的师 党委。

实战证明:打仗打将,充分发挥师团领导的先锋模范作用,是老山作战 取得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40师党委带头践行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五种革命精 神”,处处用不怕艰难困苦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领部队完成好作战任务。
不忘初衷。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指挥员面临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刘昌友 师长、陈培忠政委从不墨守成规、患得患失,能够准确把握战机,适时调 动、充分发挥班子一班人和各团领导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带 领部队大量歼灭敌人,有效减少我伤亡和消耗,使老山作战取得胜利拥有 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师、团领导非常敬佩刘昌友师长的指挥艺术,副师长任 忠、易登灿、政治部主任陈有忠、后勤部部长刘士功、政委宋启帮等在作战 中积极配合、顾全大局,从不争功诿过,确保了作战指挥的顺畅,对取得老山作战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不惧风险。刘昌友师长、陈培忠政委过去就在一个团里搭过班子,都 经历过实战的锻炼,2人带领的师党委班子肩负着“收复老山”“坚守老 山”“交好老山”的重大责任,他们冒着指挥靠前的风险(师指挥所距敌前 沿阵地仅5公里,团指挥所距敌前沿阵地仅1公里)、临机指挥决策的风险、 主动放弃不利阵地防御的风险、指挥所防守难的风险,互相支持,密切配 合,成为部队的主心骨和稳定器,确保了作战指挥机构的高效运转。战前, 师党委一班人先后5次到离国境线只有几百公尺的5个高地上勘察地形,掌握 敌情,确定开进道路和攻击路线,拟制、修改和完善作战方案。作战中,师 党委一班人不顾冷枪冷炮的威胁和触雷的危险,先后18次到前沿阵地了解情 况,为部队解决实际问题。刘昌友师长经常穿梭于前线军区前指、军前指、 各团指挥所和前沿阵地,他成了越军千方百计想要杀掉的目标,他6次脚踩鬼 门关,但每次都安然无恙,奇迹般地生还。5月1日,刚刚收复老山,陈培忠政委便和机关干部一起攀上了老山主峰,视察部队,鼓舞士气。

不辞辛劳。刘昌友 师长、陈培忠政委带领 师党委一班人,战前和 部队一道爬山、穿林、 行军,参加攻防战术训 练,向进攻出发阵地开 进,冒雨昼夜兼程连续 行军3天3夜,战斗中 曾8天8夜不眠坚守指 挥岗位,直至取得最后 的胜利。师党委常委、 副师长任忠一直跟着担 任主攻任务的118团指 挥所,战斗最激烈的时 候,他和团的领导靠前 指 挥 战 斗 , 提高了指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陈培忠政委、陈有忠主任在阵地上同战士们一起啃干粮、喝生水、住猫耳洞,对重大的军、政工作安排和教育提纲、作战命令等 文电,尽可能做到亲自动手,不要机关代劳。师前指设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天 然岩洞里,环境十分艰苦。师领导有的烂裆,有的患胃病,他们都挺住了, 没有一个中途离队住院。

刘昌友和他的战友们在战火中锤炼出了一个勇于揭短、求实务实的师党委。 40师党委之所以能带领部队打胜仗,还在于师党委一班人富有求实精神,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自觉性,丢掉盲目性,敢于揭短亮丑,善于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探索前进。

勇于揭短报忧。临战前夕,针对部队反映出来的自 满清绪,在军前指的指导 下,40师党委集中进行了 一次以“揭短报忧”为主要 内容的思想作风整顿,以整 党文件和实战要求当“镜 子”,对照检查师党委思 想、作风和工作中的问题, 研究制定措施,统一了师 党委班子的思想和行动。有 一个团的团长、政委不够团 结,师党委正、副书记分别 找他们谈心,就存在的问题 对他们进行严厉批评,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总结教训,较好地消除了隔阂。战斗中,这两个同志密切 协同,带领该团出色地完成了进攻和防御作战任务。

🔺40师收复老山后,泰国陆军总司令阿铁将军来到老山前线访问时接见师领导
善于戒骄破满。收复老山的战斗结束后,面对胜利,40师党委及时进行 了一次戒骄破满的思想作风整顿。师党委一班人在端正自身思想路线、提高 认识的基础上,迅速分头到各团,深入到营、连,自上而下地开展反骄破满、揭短求实的活动,并带领部队日夜加固工事、设置障碍,认真做好防御 作战的准备,为后来两次打退敌人大规模的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敢于揽过担责。8月份,40师党委又决定结合战评总结,开展“功劳归于 谁”“打了胜仗怎么办”“作战中有什么经验教训”大讨论,全面整顿师党 委和部队的思想作风。在整顿中,师党委一致认为胜利归功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总部、军区的正确指挥,归功于全体参战官兵特别是受伤和牺牲的战友,归功于云南省特别是文山战区的各族人民。同时,刘昌友师长带领一班 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带头揭短,作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118团1营穿插任 务赋予过重、部分干部作战中执行命令不够坚决、防御时阵地管理存在漏洞 导致战斗中受挫的责任。师党委这种敢于正视错误、揽过担责的实际行动, 给部队官兵做出了榜样。
🔺编辑:艾宗升
一一《和平树下》新媒体以图文方式纪念收复"两山"作战胜利4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