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飞-日本“红曲风波”敲响保健品警钟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综合新华网、央视网4月1日援引日本主流媒体消息,近期,日本有多人在服用小林制药公司生产的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后因肾脏疾病住院甚至死亡。截至3月28日晚,服用该公司涉事保健品的消费者中已有5人死亡、114人住院,另有约680人入院就诊或准备就诊。该事件引发日本国内外关注,并再次敲响保健品安全警钟。
日本百年制药巨头小林制药公司因问题保健品引发的“红曲风波”持续发酵。小林制药已于331日宣布:紧急召回该公司三款含红曲成分保健品,日本厚生劳动省则对该公司生产原料的大阪工厂与和歌山工厂进行检查。据报道,小林制药和歌山工厂2024年1月开始进行红曲原料生产,部分产品已出货。
日本这起“小林红曲风波”事件,看似偶发,却暴露出日本保健品行业诸多安全隐患,以及对日本曾引以为傲的企业管理、制造质量神话的质疑。小林保健品事件给该行业带来什么警示?日本制造业近年来为何问题频出?
据日媒报道,小林制药公司曾是享誉全球的日本百年家族性老店。该公司从2016年开始将 “红曲”作为食品原料提供给饮料、食品厂商,5年后开发出含红曲保健品,并打出“史上首次”招牌,强调其降血脂、降胆固醇之功效。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小林制药共生产红曲原料约18.5吨,其中约2.4吨为该公司生产保健品自行使用,余下约16.1吨被销售给其他企业,这其中约6.9吨被用于生产保健品,有一部分红曲原料里可能含有疑似导致肾脏疾病等健康问题的未知成分。这些企业包括食品企业、化妆品企业以及批发商,但原料全部详细流通情况尚无法确认,事件波及范围将扩大到何种程度目前仍难以预计。
这起事件波及面甚广原因之一就在于小林制药把自己生产的红曲还卖给了其他企业。随着日本食品加工业、餐饮业等行业规模化、连锁化,一种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会波及到无数厂商。这就要求处于供应链中下游的企业加强警惕和监管,不要掉以轻心,盲目迷信上游公司的质量。
小林红曲事件再次敲响日本保健品安全警钟。作为日本知名药企,在保健品领域“栽跟头”还是头一回。专家认为,这起事件看似偶发,但在日本当前的保健品准入和监管制度之下,爆雷可能是迟早的事。据报道,保健品在日本被称作保健功能食品,分为特定保健用食品、营养功能食品与功能性标示食品。其中“功能性标示食品”相关制度设立始于2015年,生产商只需在上市销售前向日本内阁府下属的消费者厅提交与其声称功能相符的科学依据进行备案即可,无需日本政府部门审批许可。小林事件曝光后,日本政府才决定采取行动,称将对所有申报过的6000多种功能性食品实施紧急检查。只是“亡羊补牢”,是否真的“为时未晚”,仍待时间检验。
众所周知,保健品不是药品。但日本对“功能性标示食品”这类保健品宽松的准入与监管机制,导致问题产品更有机可乘。现在,对于小林公司及日本专管部门是否存在“明知恶意涉毒”?还有待专业调查定性。为此,笔者特赋《雪花飞》为评为观。
监管疑存漏洞,
惊闻保健涂污。
红曲风波发酵,
惶恐无辜。
标榜功能品,
追星误服巫。
人命关天誉溃,
涉毒当诛。
一一2024年4月2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