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之闲思
丹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但,什么是美?其标准恐怕就千差万别,因人而异了。
人类的审美观,是有时代特征的。比如,唐朝时,人们以女人胖为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以女人缠小脚为美,而现代,人们认为缠小脚是丑陋的习俗,以天足为美。
人类的审美观,更有其阶级性。富人以万贯家财、锦衣玉食为美,穷人以粗茶淡饭、吃穿不愁为美;文人雅士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为美;统治者以高官厚禄、叱咤风云为美;奴隶以平平安安、无痛无灾为美;土匪强盗以杀人放火、强取豪夺为美;善良人以修桥补路、积德行善为美······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鲁迅先生在其杂文《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里说过这样一句话:“贾府里的焦大绝不会爱上林妹妹的。”当然,林妹妹也绝对不会爱上焦大!
然而,有些认知,却是“超时代”“超阶级”的,所有人能够神奇地达到“一致”。比如,人人都认为花美,玉美。如花似玉的女人美。
在人类社会,有一个普遍“共识”:女人比男人美。女人的长相、穿着、神态,甚至说话的声音都比男人美。
美女陋男,几乎成了人类亘古不变的“铁的事实”!

人类是女性比男性美,动物界呢?
在动物世界,与人类一样的雌性姣好美丽、雄性粗犷丑陋的例子,我还举不出来。
相反的例子,我倒能信手拈来好多!
比如狮子。那雄狮,毛色艳丽,长鬃猎猎,尾球飘飘,是何等的英姿飒爽,威武雄壮,美极了!而那母狮,灰不溜秋,邋邋遢遢,不说是丑陋吧,也绝谈不上美。简直就与雄狮不般配么!
还有,翎毛类的鸳鸯,鸡,雉鸡,等等。可都是雄性美丽好看,而雌性灰不邋遢、缩头缩脑,不怎么好看。
就拿咱们很熟悉的鸡来说吧。你看那公鸡,尤其是花公鸡,羽毛色彩斑斓,明光闪闪;鸡冠高大挺拔;尾巴翎毛潇洒;走起来,昂首挺胸,威风凛凛;鸣叫起来,清脆嘹亮,像唱歌似的,令人神清气爽!真格是,帅呆了!
而那母鸡,无论是白的,黄的,黑的,麻麻花的,羽毛都无光无彩,一个个蔫不邋遢的,连叫声也是“咕咕囔囔”的,只有在下了蛋的时候,才大胆自豪地高叫几声“收蛋!收蛋!”如此貌不惊人、行为窝囊,如何够得上美?!
这人类和动物界,美和丑,怎么就不一样、甚至相反了呢?
蒲松龄先生描写的那“罗刹国”,难道不是虚构?
那么,人类和动物,究竟谁在“罗刹国”里呢?
(2024年3月30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