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张洪艳
母亲离开我已整整13个年头了,她老人家还来不及享受人生的天伦之乐就离我而去。我常常努力地回忆与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把它们拼凑起来印入记忆相册中;她人生的曲折和生活的辛酸,有时会一幕幕再现在我的脑海和眼前。每当想起她老人家艰辛的一生,我便独自潸然泪下。我期待着梦中能与她相遇,我多想能穿越时空,扑进她的怀里,向她倾诉我对妈妈的思念之苦!我多希望有来世,我们还能做母女,让我好好补偿对她全部的爱!
随着时间的消逝,母亲离我的生活越来越遥远,所以有时我会悔恨自己的疏忽,担心自己会在无休止的工作忙碌中把她忘记。我经常提醒自己,永远要记住母亲的坚强、勇敢、宽容、勤劳、朴实、深明大义……
母亲出身贫寒,一生耕作,陪伴儿女在贫瘠的土地上描绘平淡而多彩的人生。贫寒归贫寒,却从未向命运屈服过。她不卑不亢、敞敞亮亮,不媚俗于世俗和权贵。她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儿女们的未来,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向我们无声地诠释着天道酬勤的哲理。
母亲的一生,是操劳的一生,平凡的一生。然而,母亲的一生又是充实的一生,不平凡的一生。
小时候听母亲说她一家五口人,生活虽然贫穷,但是一家人相依为命也是其乐融融。然而就在在母亲八岁的时候,由于饥饿的缘故姥姥被太姥姥的家人卖给了很远的人家。家中就由姥爷带着母亲和一个六岁的舅舅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当时大姨已经出嫁。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其中的苦楚只有她自己清楚。
姥姥被卖掉后,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由于生活的所迫,就连他们居住的仅有的两间厢房也被姥爷变卖维持了生活。于是姥爷就带着两个孩子白天沿街乞讨,晚上蜷缩在别人家的碾道或是门洞过宿,夏天还好说,到了冬天,肆虐的东北风像狼嚎一样透过他们的破衫侵蚀他们的肌体,母亲的手脚冻得肿成像馒头一样,过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过着,母亲到了十三岁,可以寄养到一户人家去了。于是经人介绍,母亲就由一个娇娇女带着一种生存的渴望离开了亲生父母变成了一个童养媳,嫁到了一个属于可以终生寄托的家。从此母亲凭着自己单薄的身躯背负上了家庭的重担。年龄幼小的母亲,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
60年代初期,那几年爷爷奶奶病得都很厉害。为了给爷爷治病,妈妈靠养几只母鸡下蛋后换钱给爷爷买药。后来爷爷的腿浮肿,都顺着大腿往外流脓水。吃什么药也不管用,妈妈得到一个偏方,说鲫鱼熬汤能治这病。妈妈徒步到远离家近30里外的集市上去买几条小鲫鱼回来给爷爷熬汤喝。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爷爷的病似乎有些好转,但由于爷爷年老体弱,多病缠身,还是没能留住爷爷,在那个非常时期爷爷就离开了我们。于是妈妈又把全部精力花在了伺候奶奶的身上,奶奶的病一天天好起来。直到我高中毕业后奶奶才由于年岁已高与世长辞。
母亲的一生多灾多难,最让我难忘的一件事是发生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那一次因为天气马上要下雨,房上晒着玉米,母亲急忙登梯子爬上房用塑料布去盖晒着的玉米,结果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了下来,当时母亲正怀几个月的身孕,躺在地上不省人事,导致大出血。我们几个姐妹都惊惶失措,不知该怎么办。我们大声呼喊母亲惊动了左邻右舍,大家纷纷赶过来把母亲抬到炕上,喂她开水,大概10分钟后母亲终于苏醒过来了,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可是鉴于当时出血过多,以免有生命危险,当时的交通又不发达,由乡邻把母亲放在门板上抬着送到了医院。经过数日的住院治疗,母亲终于又回到了我们身边。我无法想像如果那一次母亲永远睡着了,我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下去。从此以后我就特别依恋母亲,总想日日夜夜都呆在她的身边,担心有一天她会悄悄地抛下我离我而去。
1979年父亲患病很严重,正值住院期间。我在外地工作每星期只能回家一趟来探望父亲,什么忙也帮不上,全靠母亲一人照顾,哥哥姐姐能临时帮一下母亲。所以我只能在空闲时间就偷偷地跑回家看望一下父亲,或多或少尽一下孝心。
然而就在我工作两个月之余,父亲带着对我的很多惦记,带着很多遗憾离开了我们。
失去了生我养我的父亲,家里突然间像塌了一片天,家里的顶梁柱没有了,一切负担又全部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虽说是七十年代末期,土地贫瘠,经济极度落后,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面对膝下6个儿女,我无法想象父亲去世后母亲会多么悲伤。那时,她一定觉得天塌地陷,悲痛欲绝。我也无法想象,一个40多岁的农家妇女,怎样引领我们六个兄弟姐妹去抗争命运,拼打人生;我更无法想象,那时母亲的内心是怎样一种不可言状的酸楚……。
父亲去世那年,母亲四十多岁。从那时起,她便担当起养育六个儿女的重任。在世俗和偏见面前,母亲因失去丈夫是那样的渺小,而她在我们儿女面前顶天立地坚毅、果敢的形象却是那样的高大。农村欺小、欺弱,可母亲敢用她瘦弱的身躯面对,捍卫做人的尊严。遇到村里人欺负我们的时候,母亲敢于直面和对方讲道理,辩曲直。母亲用胆略震慑不怀好意的人,用谦逊和实诚感化与人为善的人,她用真诚和道义待人,用温暖和辛勤立家。懂事以后我才明白,在农村,妇女失去男人,不仅要扛起家庭的重担,还要撑得住来自外界的无形精神压力。所幸的是,我的母亲扛过来了,她用坚毅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养育了我们,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晴空。
从我记事的那天起,母亲整日劳作、身憔力悴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我的面前。但是我从没听母亲说过一句埋怨的话语,总是面带微笑的面对我们几双儿女,
每年的母亲节,我都会带上一束康乃馨和各种各样的食品、衣物献给母亲,与母亲共同度过母亲节,享受着儿女给她老人家带来的欢乐!
如今望着儿子为自己买来的康乃馨,那绽开的笑颜,那放飞的思绪,随着初夏的暖风,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村庄,回忆起那条泥泞的小路,古老的房屋沧桑的模样,望着屋前的葡萄架,房后的银杏树,还有坐在庭堂屋中的母亲。
虽然母亲已经溘然离世,可是母亲的音容笑貌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油灯下。每当晚饭后,我们会围坐在母亲的身旁,听她讲那“狼来了”的故事。每逢年关岁末,母亲又要给我们兄弟姐妹缝制新鞋和新衣裳。母亲的手很巧,也很能干。当我们个个困得坚持不住要去睡觉的时候,母亲却借这盏小油灯要忙到通宵达旦。然而这油灯就是母亲最好的伙伴。母亲就是在这盏油灯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黑夜。
灶台前。母亲烙的煎饼是全村顶一的最美味佳肴。尤其是在小麦收割时,母亲会在屋后边的空地上搭起一个临时灶台,把煎饼平锅架上去,坐在锅前烙出一张又一张馨香的煎饼。记得七十年代初,下地干活的村民会路过我家门口,母亲一如既往的把一大簸箕煎饼放在大门口,任他们去品尝。这可是无私奉献啊,乡亲们都说这是母亲的一绝!无人可比拟。
饭桌中。母亲总是干在前,吃在后。总是最后一个上桌,几十年如一日。尤其是那个年代,特别是到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会把冬天晾干的白菜叶子,洋槐花,参杂在玉米面或白薯面中,做成饽饽吃。这还好吃些,等到粮食特别紧张的时候,留下一些给生病的奶奶外,妈妈就吃磨高粱米剩下的糠粉做成的窝头来充饥。这些苦让母亲一个人全扛了。
农田间。这是母亲每天必去的地方,母亲的身影会经常出现在田埂地边。那时家里孩子多年龄又小,奶奶常年生病,地里的活就全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因此母亲就带着孩子下地干活。母亲个子比较小,干完活回家时,还要拾些柴禾。这样,母亲前边抱着孩子,后背上还背着一筐柴禾,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
病床头。记得爷爷早年就患有哮喘。后又得了双腿浮肿,不能走路。母亲整天守护床头,喂饭喂药,端屎端尿,多少个日日日夜夜从没有间断。后来听有人说鲫鱼能治浮肿的偏方。母亲就不辞辛苦步行到三十多里外的集市上去买鲫鱼,给爷爷熬汤喝。母亲的脚底走出了血泡,她全然不顾。就这样精心地照顾爷爷。
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时刻萦绕在自己的脑海中。母亲为了这个不富裕的家辛劳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然而她自己全然不知这是在受苦,反而觉得这是幸福。为了儿女,为了家庭她宁愿一辈子都这样付出。
2003年,我不幸染上癌症住进了医院,在医院一个月的治疗中,母亲经常到医院来陪伴我,给我安慰。那时的母亲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而且由于常年的劳累患有腿上的疾病。但是母亲克服了行走的困难,我感到有母亲在,我很幸福。在母亲身上,我汲取了她甘甜的乳汁,延续了她吃苦耐劳的精神。她也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朴素道理
母亲就是这样坚强地面对坎坷,与儿女们共度种种艰难生活。想想母亲过去受过的苦难,真的越发感到她的坚强。母亲是平凡的女性,她没有物质上的富有,却用无价的精神信念支撑着几近破碎的家庭;母亲是伟大的女性,她没有强壮的身躯,却用顽强与命运抗争的铮铮硬骨折射出她的伟岸。 母亲没上过学,讲不出高深的道理,但她却用质朴的言行影响和感染着我们。
记得我考上中师那年,母亲一夜没有合眼,从她老人家不溢于言表的神态,我捕捉到一位母亲在儿女身上收获希望时的喜悦和充实。去学校报到前,母亲亲手为我缝制衣物,打点行装,叮嘱我好好学习。带着母亲勇于克难制胜的精神行囊,我圆满完成了学业。参加工作后,母亲嘱咐我:“三条道路走中间,别让谁挑出毛病。”正是母亲的教导,时刻修正着我的言行,我才走到了今天。
母亲,我真的感谢您,我只有老实做人来报答您。如今,您的儿女都已成家立业,日子不算富裕,但生活的还算殷实。这殷实有您的艰辛,也有您的叮嘱,有您的牵挂,更有您的精神支撑。
母亲还健在时,记得一次回家,我们谈了许多。开始我害怕我的生命会截止在母亲之前,怕她老人家接受不了失去女儿的痛苦,白发人送黑发人。所以我在努力地坚持着、维持着我的生命。
母亲常对我说,注意自己的身体别累着,冷了多穿件衣服,可千万别感冒了,一旦你有个三长两短的,你让母亲可怎么办呀?一定按时吃药,定期去检查。每次回家母亲什么都不叫我做,生怕我累着,就是连饭碗都端到我面前。看着母亲头上长出的丝丝白发,我不禁觉得一阵阵心酸。如今应该是做女儿的孝敬母亲的时候,然而我这身体却不能为母亲分忧,不能为母亲做上几件事情,真是愧对母亲。所以我只能从物质上来孝敬母亲。同时也暗自下决心,等我身体稍好一些,再亲自陪伴母亲来献孝心。
平时母亲想我时会打电话给我,用很清脆的声音叫着我的乳名,和我说上几句话。而且还会自言自语地、自问自答地故意说上几句让你开心的话:“张洪艳,回家来不?”接着就马上补充道:“没时间啊,你忙……等过几天不忙了再回家来。”
可是我连做梦也没想到的是母亲却突然离开了我。而不让我见她最后一面,我心如刀割,全身冰冷。悔恨、痛苦、绝望一齐向我袭来。我恨老天爷的不公,我恨可恶的病魔!母亲啊母亲,您用这样世间罕见的残忍又伟大的方式来爱我,来维护我而离开,我会怀念您一辈子,感激您一辈子的!虽然在您准备离开人世时不能见您最后一面,但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和遗憾会永远陪伴着我。我将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好女人,好母亲,好儿媳,好妻子,更加懂得用您那份特殊的母爱延续到我的儿女身上!
还记得是正月十四那天,回家探望母亲。只是因为自己的身体不适,没能在母亲那里吃中午饭。然而这也是我终身遗憾的事情,谁知道这竟是我和母亲的最后一别呀!
亲爱的母亲,您在世的时候为我们的生活日夜操劳,如今,您在天堂的那头过得可好?
时至清明之际,现在的我只能用诗歌来抒发自己想念之情吧。
清明节怀念母亲
苍天洒泪浸衣襟,时至清明想母亲。
犹记当年柴炕热,谁知今日锦凉衾。
酒樽斟满虔诚拜,香柱燃烧寄厚恩。
冷雨寒风啼倦鸟,菊黄一束敬孤坟。

作者简介
张洪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已出版个人诗集《鸿雁心语》《兰心若梦》《红尘情韵》。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华诗词家联谊会会员、中华当代文学学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诗词家协会理事,秦皇岛诗词学会理事,秦皇岛《碣石诗词》编辑,《北戴河诗词》执行编辑,《九龙诗社》编审,与人合集编辑《幽燕诗词家》——最美家乡北戴河礼赞、《新中国七十华诞礼赞》、《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年华诞、
《幽燕诗词家2023年》。
北戴河诗词学会副会长,北戴河幽燕诗社社长。直接亲自创办了北戴河剑秋路社区、幽燕诗社获得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和“河北省诗教先进单位”,亲自参与了北戴河区获得全国“诗词之乡”的创建工作。诗词曲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诗词世界》《诗刊》《中国诗词》《诗词之友》《诗词百家》《中国诗》《燕赵诗词》《诗词月刊》《文学月报》《中国诗人角》《作家报》《秦皇岛诗词》《秦皇岛日报》《碣石诗词》《南英诗刊》等几十余家报刊近千首。并有作品多次荣获全国诗词大赛特等奖、一等奖和优秀奖;有作品荣获“秦皇岛市解放70周年有奖征文”三等奖;有作品荣获北戴河第一、二、三、四、五届“文艺繁荣奖”;荣获2018年度“秦皇岛好诗词”奖;连续两年被河北省诗词协会评为2021年、2022年度先进工作者。2022年荣获秦皇岛市诗词学会先进工作者。
编辑:叶子 莹心
美编:惜缘
文字审核:惠玲玲
总编 制作: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兴民
图标制作:旭晓霞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中华诗经阁总社简介
荣誉顾问 张文汉 韩春见 熊静中 沈阳 石生 郭仁炳 浬鎏洋 王亚中 秦玉才 周镇添 胡兴民
名誉总社长 王今伟
总社长兼总编 王连社 副总社长 胡乃华 副总编 惠玲玲
总监 蓝天
文化总监 铃龙
中华诗经阁江苏分社社长 泰然 荣誉社长 陈立新
副社长兼总编 辛谷 副总编 汪雯 编审 铃龙
中华诗经阁内蒙古分社社长 夏青海
副社长 刘东华主编兼群管
中华诗经阁陕西分社社长 惠玲玲
副社长 张培良
总编 李广远 副总编 翟英
中华诗经阁山东分社社长 赵芳香
总编 铃龙
宣传部
部长 刘建荣(河北)
副部长 左福启(河北)明雪琴(河北)
宣委
李宗平 张志国 唐生平 刘莹心 王素香 李绍芝 王杰侠 暴金娈 赵富娥 李飞 麻九石 柳艳娥以及所有编辑部成员
诗经部
部长 董杰(河北)
副部长 卢华山(河北)
编委
韩爱华(河北)惠玲玲(陕西)刘书琴(河北)毛恒昌(上海)石富城(重庆)李延军(陕西)杨莹(陕西)彭小毓(陕西)刘德生(陕西)王荣(辽宁)张建民(陕西)(添加中)
楹联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李彦蓉(河北)
编委
泰然(江苏)邱百灵(甘肃)周富成(江苏)王东海(河北)(添加中)
音频部
特邀部长 巧丽(新疆)
部长 于冰(河北)
副部长 骏马(河北)梦露(黑龙江)
编委
香乡(北京) 冬日艳阳(黑龙江) 田浩(天津) 心语心声(山西) 碧海青天(河北) 喜洋洋 英子 张志国(河北)枫叶(宁夏)悠闲(湖北) 山涧红枫 李严 惠玲玲(陕西)冯文静(陕西)刘崇甫(陕西)李民龙(陕西)陈莉(陕西)谢丽(陕西)孙琦(黑龙江)宋淑平(山东)杨海荣(陕西)月儿(黑龙江)李红琴(北京)王秀茹(陕西)杨晓红(陕西)穆涓涓(陕西)默韵(陕西)贾景华(陕西)高晓莉(陕西)凌子(黑龙江)莫莉(陕西)婉清(陕西)张卫静 张颖 孟繁燕(秦皇岛)张晓凤(陕西)谢艳芳(陕西)罗玲珠(陕西)程亚利(陕西)大囡(河北)贞礼(陕西)杨海静(陕西)乔晓莹(陕西)姜雅范(黑龙江)
格律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夏青海(内蒙古)翟英(陕西)刘激扬(河北)
编委
秋禺(江苏)乡音(湖北)孙春梅(河北) 辛谷(江苏)刘淑芬(辽宁) 槐增良(河北)佘正发(湖北)么忠文(北京)白公平(河北) 马到成功(河北)李庆山(河北)李曼秀(河北)郝福生(河北)田永香(广东)孙上舒(黑龙江)娄洪魁(河北)朱建美(江苏)钟家奇(湖南)陈天培(广东)凌远科(广东)冯新民(陕西)(添加中)
词曲赋部
部长 汪雯(江苏)
副部长 文墨冰言 胜利(河北)
编委 周镇添(广东)张永庄 (河北) 李杰猛(湖北)连丙堂(河北)李振汉(辽宁)陈立新(江苏)铃龙(江苏)蒋兴国(江苏)葛君(海南)付胜光(陕西)冯宝哲(陕西)(添加中)
古风部
部长 李元超(河北)
副部长 魏增才(河北)
编委
闫俊山(河北)成俊峰(陕西)唐永恩(上海)李德宛(陕西)槐丙让(河北) 翁新政(河北)(添加中)
新诗部
部长 胡乃华(辽宁)
副部长 张荫成(河北)
编委
杨慧月(湖北) 卢庆学(河北)吴萍(安徽)赵雪梅(吉林)杨永振(北京)邓自然(湖南)赵芳香(陕西)王苍洲(陕西)李耀国(天津)攸春仙(山西)钟家奇(湖南)刘小奇(陕西)许增正(陕西)(添加中)
散文部
部长 莹心(山东)
副部长 李华(河北)
编委
铁裕(云南) 王玉(河南)清风月(河北)王新平(陕西)李东林(陕西)(添加中)冷月(北京)潘远芬(天津)袁占凯(河北)田方芝(山东) 李密林(河北)齐英华(山西)陈新安(陕西)王全峰(陕西)
小说部
部长 贺宝璇(山东)
副部长 张合军(河北)任春铭(山东)
编委
王振伟(吉林)李拴强(陕西)(添加中)
杂文部
部长 熊静中(河北)
副部长 王俊颖(河北)
编委(添加中)
书画部
部长 胡胜利(北京)
副部长 王栓柱(河北) 张守平(河北)
编委
王春阳(河北) 邢富强(河北)仇建庄(陕西)刘进海(陕西)周继业(陕西)支铁锤(陕西)姚万杰(陕西)许炳荣(陕西)雷鸿飞(陕西)计泽潭(河北)雷百计(陕西)乔永胜(陕西)岳七虎(陕西)田小弟(陕西)毛凯(陕西)齐宝田(山东)卢绪高(山东)冯登厚(陕西)张培良(陕西)贺志明(陕西)潘琦(陕西)徒超(陕西)周君明(陕西)王学艺(陕西)雷金霖(陕西)(添加中)
影视部
部长 耿进柱(河北)
副部长 高聪英(河北)
编委
宋闯(黑龙江)许毅斌(陕西)任山泉(陕西)(添加中)
榜书部
部长 胡兴民(陕西)
副部长 郭青凡(陕西)
编委
雨田四郎(陕西) 程引岳(陕西)田德有(陕西)张学印(陕西)赵云斌(陕西)胡玉全(陕西)肖红斌(陕西)陈宏伟(陕西)张培良(陕西)刘进海(陕西)潘琦(陕西)陈兴顺(陕西)齐宝田(山东)
美编部
部长 王彩维(陕西)
副部长 郑翠利(陕西)
编委
婉萍(山东) 王申未(陕西) 梁聪苗(陕西)赵香利(陕西)孟五利(陕西)田保寿(陕西)(添加中)
诗评部
部长 秦本云(湖北)
副部长 宋京平(四川)
评委
刘朝智(陕西)李剑东(黑龙江)刘丰彦(陕西)高润南(陕西)王乃仁(陕西)(添加中)
直播部
部长 李海龙(陕西)
编委 李民龙(陕西) 任隽(陕西)
戏曲部
部长 刘奎芬
副部长 刘冬至 孟凡志 李飞
艺术指导 葛建州 孟凡志
部长助理 王俊茹 王焕生
后勤管理 孟凡成
摄像 王建民
编委
陈瑞发 张庆增 罗淑花 罗淑琴 杨双银 崔文秀 王新玲 陈秀峰 蔡香梅 刘秀清 毕站稳 汤富花 刘永清 邓春兰 刘铁桥 刘香平 孔维华 王福利 李凤霞 张凤霞 方明 裘艳华
中华诗经阁——传播诗经文化,弘扬正能量,以公益为宗旨,以奉献为准绳。诸子因兴趣爱好而志同,因传统文化而道合。期待国内外才子佳人入驻,尽情展示您的风采!
温馨提示:投稿、荐稿、组稿、音频配制、赞赏、点赞、留言、转发、推介等均属友情体现!衷心感谢!
【免责声明】
1、本平台基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发布链接,但并不意味着支持赞同所有诗、文的观点和态度,并不意味着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并不意味着文体文本合格或合乎要求。诗、文是否原创,无法考证,坚持奉行文责自负之原则。
2、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下载、或以其他形式复制、使用本平台链接图片等,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本平台所采用的音频图片等,如有不妥,请及时通知予以删除。如无意中侵犯了某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平台将立即删除。
4、本平台对于涉及政治、文化、权益等一切责任概不承担,均由相关作者或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