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魂攀登
文/菩提树
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这份强大正是来自心灵的寂寞享受。独处,孤寂是生命的需要。我在左右逢源的自律中写着自己的故事。而这些都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段验证着、进行着,我真的很幸运。
《庄子》有曰:“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上文大意是物之有形,人皆知其用,然而无形部分方为真正“大用”,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有形之用皆为小用,故“无用之用,方为大用”。道家提倡“无为而无所不为”,“道法自然”而万物自然皆得。无用而无所不用,乃道家之无为务虚精神。
走到今天,我才觉醒,我始终在做别人眼中的无用之事,但对于我,对于一生一世的本我、真我、灵魂之我,却是在天地间成就大我的有用之举。
灵魂知己,可遇不可求。有些人的灵魂能让你享受一辈子的丰足,而能与灵魂匹配的人在一起的不仅仅是琴棋书画的艺术,而是精神的拔节。这也验证了命与运的必然一一一灵魂相吸。
一生勇敢,从不委屈灵与肉的对话,在岁月的颠沛流离中,早已养成了一份超然的自信,它陪伴着我的灵魂、我的脚步。除了拥有独立的思想,拥有独立的人格,我还要做好我想要的角色。买房子、养孩子,教育后代、丰盈灵魂。这份独立与自信,已经走到了我的高维境遇。看山就是山,如如不动。看水也是水,外方内圆,从不屈服世俗,从来都按照灵魂的方向在道上行走。
庄子说:“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把自我丧失在物质上面,把本性丧失在世俗上面,这样的人叫做颠倒的人。”
生命本简单,道法亦自然,天人合一处,心自落达观。一切生命过程其实不是生存的过程而是修练过程,活好当下就是悟达,生命不是就寝觅食,而是灵魂的觉悟,而觉悟中又会认识到生命是由“当下”组成的永恒的“轮回”过程,一点一滴的“当下”无始无终不生不灭,无爱无恨缘聚缘散。
半生教书生涯中,我勇敢地一扫教坛上公式化、概念化的习俗。让语文与音乐有机结合,通过自己语言的思维,对音乐的再创造,将独特思想,以自己独特的人生体悟,独有的天资、悟性、传播、延伸,我已走在了当走的道路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我今生永恒的追求,成为照耀我生命的太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奔文化巅,乘风逐浪摘桂冠。

作 者 简 介
工作中,她善于捕捉夹缝中的资源,善于提取劣势中的特色优势。雕琢生存之道,对接育人之理。将“习惯育人、环境育心、文化育情”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按照递进式的逻辑顺序,分解到各个学年的教育分目标中,形成教育链条的系统化、生活化、最大化。
丰富的思想和思考需要释放,文字和音乐就是她生命中最好的陪伴。平时他笔耕不缀,经常在忙里偷闲中写点心语、听点灵乐,以释放自己的教书情怀。在文与乐的路上,送给自己独有之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器晚成的精神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