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逗香樟林》
作者:阿满
朗诵:罗兰
在步行街的拐弯处,四颗香樟树两两一排便成了林。有了树的街道徒增了一抹绿意、有了些许春色。
也许当初种树的人觉得四颗树实在孤单,在树下又设置了四条石凳;又不知哪位路人在正中的条石上手书了“小逗香樟林”五个隶书的大字。整条街因为有了这香樟林、有了“小逗”的正名,就有了生气。仿佛一个流浪汉手里有了一管笛子、一个游子手中有了一卷诗书,香樟林便有了生命。
与小区里的树木隔墙相望的香樟林给匆匆的路人一处停歇的绿荫,也给打闹的孩子们一个仰望天空的理由。下雨的时候有人在树下避雨,正午时光有人在树下躲阴,偶尔也会看到一群散学的孩童在树下的石凳上完成课堂上没有完成的作业。
人行匆匆,路人终究是路过,孩童他妈也要喊他回家吃饭。小逗香樟林大多时间是孤零零站在原地。樟树不言,石凳无声,石凳上闲坐着落叶,林下小逗着风雨。
在全城开始用口罩武装的时候,小逗香樟林来了一个读书人,他以樟林为帐、石凳为桌,一驾轮椅、几本旧书,就旁若无人的在树下读着(其实,在口罩武装的很多时候,整条街也只有这个读书人)。他像一个坚定的修行者,又如一个孤独的守墓人,只要不是狂风暴雨,从未间断。
那段时间,楼上的窗子里会有一双一双藏在口罩后面的眼睛在大街上寻找,寂寞的街道店铺紧闭,除了路过的风,就只有香樟树和孤零零的读书人在林下小逗。石凳上的书被风随意翻阅着,读书人手中的书却坚定而执着。夜晚来临的时候,路灯是他唯一的伙伴。
有一次我从香樟林下走过,因为百无聊赖也到林下小逗。石凳上放着《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书已经翻得很旧,随手拿起一本翻开,在一些篇章的空白处密密麻麻写着读书人工工整整的批注。
“这是你写的吗?”我望着书上的钢笔字问。
“......”他这才发现旁边有人。扭头瞟了一眼我,又看了一下我手里的书,没有回答。
“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看到读书人正在阅读的是余华的《活着》。
“一位真正的作家只为内心写作,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我对读书人重复了一句余华写在《活着》序言里的话,表示赞同作者的观点。
“你也读过这本书?”
“读过,不过大多忘记了!”
读书人把手中的笔夹在书里合上书本。我们聊了起来。
原来,读书人小时候因为一次医疗事故致双腿残疾,从此就离不开轮椅。后来他的生身父母也不知去向,跟着爷爷奶奶靠拾荒度日。爷爷奶奶可怜孩子不能上学读书,只要在外面捡到书本就给读书人带回去。就这样,读书人逐渐认识了很多字,再后来就开始阅读《红楼梦》、《巴黎圣母院》这样的大书。
“你能读懂吗?”虽然见面不久,我们俨然已经成了朋友。但话一出口我就感到我的问题是多么愚蠢、多么无知。
“读书使人快乐!”顿了一下,他又说:
“读书会让你忘掉疼痛。”
是的,后来读书人的爷爷奶奶也走了,去了天堂。一个腿脚残疾的少年靠轮椅行走在人间,孤独地活着,能不痛吗!
上天不公,对一个好人太多残酷的磨难;但是上天又是公平的,上天让爷爷奶奶从城市的垃圾堆里找到了使孩子快乐的文字,捡起了被城里人丢进垃圾堆的曹雪芹、施耐庵、雨果、莫泊桑、余华......。正因为有曹雪芹、施耐庵、雨果、莫泊桑、余华等等高尚灵魂的陪伴,痛苦的孩子不再痛苦。他在与高尚的灵魂的交流中获得了快乐。
在后来的多次见面中,我没有问过读书人的名字。我不敢问,我怕记住一个痛苦的名字,又怕被一个高尚的名字鄙视。他也没有告诉我。
知道或者不知道一个名字有什么意义呢?无论是我的名字,还是他的名字。我叫他读书人,他叫我“嗨!”
“今天读什么书,读书人!”
“嗨!今天不忙吗?”就这样我们完成了每一次见面时的相互问候。
我一直也想捧一本书,或者在一下阳光明媚的下午、或者在一个夕阳渐落的傍晚,与读书人并排坐在香樟林下小逗呆坐,哪怕心不在焉地闲翻几页书、与读书人多聊几句书本里的故事和书本外的人,但一直“没有空”。
我的时间去哪儿了?我去哪儿了?我不知道。我甚至找不到时间、找不到我了。
就在全城摘下口罩后,我再次来到小逗香樟林,读书人不见了。后来又去,还是未见。再去,也未见。
找旁边店铺里的人打听、从曾经在楼上的窗帘后面探出的眼睛里找寻,读书人不见了。他们再也没有见过读书人。一年多来我再也未见到读书人。
读书人也许走了,去风雪山神庙与林教头谈笑畅饮、去“雪越下得紧”的夜晚与一裳红衣的宝玉大步流星、去找苦根一起背着书包奔跑着上学、去找他心中的艾丝美拉达;也许,读书人去找寻不知去向的生身父母,去找在天堂里的爷爷奶奶。
我想,有了读书人陪伴的曹霑翁生活又多了一份拮据,肇瑞公是不会把一个读书人写进江湖的,艾丝美拉达应该和她的山羊一样快乐。
没有读书人的小逗香樟林是寂寞的,整条街道仿佛失去了灵魂,就连路人也少见到林下小憩,我甚至再没有见过散学的孩童在林下的石凳赶作业。
林下只住着风、逗着落叶和灰尘。

阿满:李远满,巴蜀楚人,卸甲执笔,写诗、散文与小说。新诗学会会员。

罗兰: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人,大型活动策划人,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微信公众平台【罗兰之声】【夜听罗兰】创建人。荔枝罗兰之声FM1264639,触电新闻【罗韵兰馨】,都市头条【夜听罗兰】。录音并制作多部诗集,录制发布朗诵作品近万首。
罗兰之声原始ID:gh_239d57d45a85
夜听罗兰 原始ID: gh_de9fbeae4c9f
罗兰之声荔枝FM1264639
触电新闻网:罗韵兰馨
邮箱:191338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