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罗宗志文集卷六•高崇文萃》汇集了作者近20年来倾力创作的散文、纪实、评论文章(包括一些著名作家为作者的作品、书籍写的序及评论)共40余篇,有的在各种文学报刊及官方网络平台发表,有的曾在各种文学征文大赛中获奖。现整理成集,名曰《高崇文萃》,将陆续在都市头条推出,为新时代文学增添隆重的一笔。
《罗宗志文集》总共分为六卷,卷一为长篇小说《乡魂》(已出版);卷二为长篇小说《乡梦》(待出版);卷三为中短篇小说集《爱,可不可重来》(待出版);卷四为诗词集《翰苑心韵》(已出版);卷五为诗词集《翰苑清音》(待出版);卷六为散文集《高崇文萃》(待出版)。欢迎社会各界热心人士鼎力支持,亦欢迎作家学者为本文集撰写序或评论。文稿将一并辑入文集并赠送作品集及作者亲笔书法作品,以示鸣谢!
(作者微信号:gc894357378 通讯邮箱894357378@qq.com)
黄显声烈士
英雄早逝 精魂长存
——追忆四会年轻的抗日英雄黄显声
黄显声,又名黄中,四会大沙大布村人,1914年生,1950年逝世,时年36岁,是抗日战争时期四会年轻的抗日英雄。《肇庆市志》、《肇庆人物》、《四会县志》、《四会文史》等史籍,均有黄显声的生平事迹记载。
黄显声早年就读于广州广雅中学和智用中学。在学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救亡活动,成为一名爱国热血青年。1937年7月,日军制造7.7卢沟桥事变,公然对我中华大地发动侵略。对此黄显声非常愤恨,毅然放弃学业,加入“广东抗日救亡动员委员会”和“抗日教育实践社”,在广州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并随流动工作团奔赴珠江三角洲一带动员青年加入“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协助地方成立“抗日救亡后援会”,把群众组织起来,一致抗日。此时,黄显声年仅23岁。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黄显声随队撤回老家四会,继续发动群众起来抗日,在此期间,黄显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发动和组织青年参加抗日壮丁队,开展武装斗争。1939年4、5月间,为了抗日,四会县建立人数众多的“国民兵团自卫队”(简称民团),下设几个大队和若干个中队。那时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当地共产党组织“临工委”,趁机将年轻能干的新党员黄显声安插到民团去,委任为第一大队第一中队队长。黄显声上任后,党组织又派李国柱、关德、黄其、余仲平、邓俊贤等共产党员到该队作黄显声的助手。接着,在中队秘密成立党支部,由黄显声担任党支部书记,从而大大加强了党在这个中队的领导地位。
为了带好这支抗日队伍,黄显声处处先身士卒,与士兵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训练,很快提高了队伍的思想素质和杀敌本领,成为一支出色的抗日队伍。当时,日军已占领四会邻县三水,向四会及西北地区进犯,这样,四会便成了抗日最前线。为了截断敌军去路,由抗日名将伍观淇任司令官的第七战区抗日游击队挺进第四纵队,与四会民团联合作战,阻击敌人,坚守北江西岸,防止敌人渡江西进。黄显声的中队,驻守在北江西岸的马房一带。因为这个中队有中共党支部的多名共产党员,他们在黄显声的带领下,在战斗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这支部队作战特别勇敢顽强,在与日军战斗中打了许多胜仗,被誉为“抗日英雄中队”。
1939年秋天,近百名日军乘坐数艘橡皮艇气势汹汹从对岸的榄岗渡口向马房这边驶过来。这时,黄显声即以小分队为作战单位,埋伏河堤滩头,官兵们个个金睛火眼,严密监视来犯之敌。待敌人渐渐靠近,黄显声一声令下,战斗当即打响,各分队的机枪、步枪、手榴弹,同时向敌人打去。倾刻间,眼前硝烟弥漫,杀声震天响,打得敌人一个个倒下。此刻,黄显声发现日军一指挥官在一艘橡皮艇内挥刀督战,他便让身边的神枪手向其开枪。“呯、呯!”敌人指挥官应声倒下……指挥官被击毙,日本鬼子即阵脚大乱,慌忙逃命。就这样,黄显声的抗日中队,又一次取得阻击敌军西犯的胜利。这时,四会当局和当地群众纷纷前往码头,犒赏这个抗日英雄中队的官兵,鼓励他们继续坚守北江,为民除害,为国立功。此时,黄显声25岁。
黄显声不但作战有方,连打胜仗,对党更是忠心耿耿,尽心尽力。有个时期,当地党组织经济拮据,缺乏活动经费,这时,黄显声与夫人黄梅商量,拿出自己的工薪和变卖首饰,给党组织维持抗日活动的开支。一次,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殷丹路过四会大沙,被当地驻军以汉奸嫌疑拘留,投入四会监狱。黄显声得知这个情况后,不顾个人安危,多方斡旋,终使驻军释放了李殷丹。
1942年,四会党组织根据上级的指示,暂时停止活动,黄显声因此回到家乡大沙。这个时候,四会战时集结自卫大队第三大队驻在大沙,律师出身的大队长区国器因缺乏带兵作战经验,请黄显声协助,让他任副大队长。对此,党组织不但同意,还指示黄显声逐步掌握这支武装队伍,为准备武装起义创造条件。由于操劳过度,当时黄显声才28岁,就患上肺痨病,不时吐血,但为了抗日,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他毅然出任这个副大队长之职,带病带兵,为国效力。
1944年11月,四会党组织恢复活动,成立中共四会县委员会,陈德任书记,黄显声、陈铮郎为委员。这时,中共四会县委根据西江临委关于组织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的指示,即以黄岗小学部分师生、黄显声所在的集结自卫队第三大队及大沙自卫队三单位组成起义队伍,再与广宁起义队伍组成“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四会起义队伍编为四会大队,黄显声任大队长,陈德为政委,陈铮郎为参谋。这时候,广宁地方反动势力,纠集600多兵力包围四会大队,大有消灭起义军之势。此时,黄显声带领部队在广宁罗汶口打退了反动势力的进攻之后,联合广宁大队一起,向队伍未合拢的地方转移,占领排沙墟后面三角顶一带制高点,成功突围。后来,黄显声又指挥四会大队在广宁进军排沙钥匙牌(地名)打伏击战,全歼广宁地方反动势力,俘获反动头目周少保等20余人。接着,黄显声又率四会大队进军广宁古水,直捣北市,开仓分粮,威震绥江两岸,为抗日战争胜利扫平道路。黄显声时年仅30余岁,便建立赫赫战功。
遗憾的是,残酷的战争使身强力壮的黄显声日渐消瘦,病情恶化,尽管抗战胜利后,党组织让他到香港治病,但仍回天乏力,医治无效,在共和国诞生后的1950年逝世,年仅36岁。

英雄早逝,精魂长存。黄显声的一生,是抗日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不辞辛劳、带病作战、赴汤蹈火、不惜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永远激励人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根据《四会县志》《四会文史》《四会红色印记》等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入选《四会乡贤》一书。图片选自四会市党史方志办《四会红色印记(八)》)
作者(左)为晋文书院赠送本人作品集
罗宗志个人简介及创作成果
个人简介:
罗宗志:(笔名高崇,书斋号:隽逸轩),汉族,广东省四会市黄田镇人,归国华侨侨属,四会财政局退休干部。2006年参加广东省作协文学院第一期(总第十期)小说创作高级研修班学习,2016年参加广东(肇庆)长篇小说高级研修班学习。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汉诗协、中诗协协会会员、肇庆市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肇庆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 、中国散文学会东莞创作基地特邀作家、都市头条网络平台认证编辑。与人联合创办四会市诗词学会、四会市楹联学会并任执行会长。2013年创办《玉城》杂志并任执行主编;2019年与人创办《楹联大观》杂志并任执行主编;《龙甫文史荟萃》《人文罗源》《罗源风采》等书籍执行主编。
创作成果:
著有长篇小说《乡魂》(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中国文学》连载)《乡梦》两部、中短篇小说集《爱,可不可重来》一部、诗词集《翰苑心韵》(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翰苑清音》两部 、散文集《高崇文萃》一部、诗文合集多部。作品发表散见《中外文艺》《世界华文作家》《当代华文文学》《中国文学》《财政文学》《作品》《贵州文学》《齐鲁文学》《诗词选刊》《雅剑诗刊》《珠风小说》《商海儒风》《香港散文诗》《羊城晚报》《珠海特区报》《西江日报》《肇庆作家》《西江文艺》《星河诗刊》等全国各地报刊及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诗刊微信平台等各大网络平台;作品曾获“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诗书画大赛诗词类一等奖;《小说选刊》首届、第二届全国小说创作笔会征文二、三等奖;石膏山杯“我与自然”全国散文大赛三等奖;中国散文学会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全国财政系统建党90周年征文三等奖;《创新大旺》全国诗词楹联征文三等奖;《广东文学院》主办的“星湖之春”征文三等奖;广东观音山全国诗词征文大赛三等奖;“金城杯•中国梦”全国征文大赛三等奖;肇庆作协、西江日报联合举办的“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征文诗词类一等奖等多项全国、省、市各类征文大赛奖。作品入选《世界诗歌年鉴2022卷(汉英对照)》《当代中华诗词库》《中国当代诗词作品精选》《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肇庆当代新诗选》《肇庆作家文集》《肇庆文学》等大型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