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07年,在长安香积寺皈依,参加过一次法门寺大型活动之后,就忙于工作上的事情。鲜于佛事,那颗朝拜的心也被荒芜了很久。
机缘巧合,我的一个茶艺同学,无意在我的朋友圈看到关于我写的《唐玄奘》文章,提到了镇安的共修,时间刚好可以安排,就约好了出发的时间。
烟花三月,天气格外得好,像极了喜鹊的心情。虽然艳艳查了那边24度的气温,可我认为山里还会偏凉,衣服武装的比较厚,因为头一天刚刚领教了玉华宫的风度。

原计划两个半小时就可以抵达的距离,一不小心还是被错过,38公里,来回就多出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耽误了晚餐的餐点。
镇安很热闹,灯火辉煌,像梦里的影视城。沿坡而上,1400多年的寺庙巍峨而庄严地矗立在那里。那佛堂里透出来的光,像母亲在等着每一位孩子回家的怀抱。
我带着去年留给我的伤痛,在蓉蓉绵绵的牵引下,完成了对月光阁观世音菩萨的虔诚参观并聆听了行佛师傅的详细讲解,随后跟随着大队人马顶礼膜拜舍利。我不知道这一次的出行,弥补了我内心多少年的亏欠。

夜晚休息,住宿在四周是佛文化墙,颜色安静的小二楼,铺着高德居士供养的蓝色被褥,满满是感恩的温度。有一种大爱的传承,从五根手指花瓣样的掌心,绕着兴隆寺,顺着经文渊源流长。
翌日,五点多的起床、爬山、迎接大殿的早课,行佛师父的领诵嗓音是我听过的最有磁场立体加环绕音的声音,那些原本不相识的字和陌生的内容,在佛家弟子集体的诵读声中,开始入耳并生出欢喜心来。
饭堂的止语和惜福水,让我记住了老祖宗的食不语和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之不易的粮食的不浪费的恭敬心和对劳作者的敬畏之心。

下午慈光师父的共修课,与我是醍醐灌顶。虽然我赶的是末班车,已是48愿的第46愿——自然得闻妙法愿,但一点也不影响开悟呀!首先自然是自然而然,妙就是如意如法,发心为大众,各种因缘都会俱足。
其次,不退转的愿力。不退转就是坚持,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不知不觉,只有真实不虚,全心全意才能回到自信、本性和正能量上。修行的人看到的都是菩萨,无魔障不入娑婆,自觉、觉他即菩萨。
最后是觉醒:要算生命层面的大账,而不是生活层面的小账。不要伤人眼,不做任性的人,做一个福慧双修的人,坚持精进,做一辈子的菩萨。一念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有大智者才学法,才能改变自己的业力习气,才能得到福德和资粮。觉醒、不苦恼才是解脱。
第三天的放生和踏青,让我们看到师父一行慈悲心的落地和践行,真正的自然而然。六年来,三个佛堂一年二百多场的共修课,慈光师父几乎是小跑。二十多年来的住持,他摆渡了多少人的劫浊、见浊、众生浊和烦恼浊?
当我们从山水田园间归来,即将要离开古城镇安时,脑子里旋转着慈光师父布施的善知识——“究竟”即“永恒”和“终极”,无声法忍即智慧,菩萨是在无声上下功夫。再一次用眼睛依依不舍地临摹住宿墙上的佛曰:“不可说,爱不可说,恨不可说,怒不可说,嗔不可说。”

伴随着车轮的启动,对照我们自己的前半生都在无明的此岸与半自然的彼岸之间穿行,其实终极愿力都是凡尘无纷扰和羁绊,彼岸修行到莲花朵朵,清水一畔,心中菩提盛开。
三月的共修结束了,每个人的禅修还会在路上,连同我们每日功课的回向都将在山芯里回荡: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楚丰华
2024.3.31
23:38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联系方式:199091955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