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战略崛起(十九)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孙子云: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知彼知己”乃是实现一切战略目标的前提,战略目标愈是长远愈是抽象往往战略定力愈稳健。但文化差异也导致东西方国家在战略目标及规划上的不同追求。“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西方帝国的战略目标就是在军事殖民或经济殖民中以国家实力为后盾去瓜分更多“全球利益”。回顾五百年前的西班牙与葡萄牙两国就以“教皇子午线”为界将世界一分为二各自在势力范围内实行殖民扩张,井水不犯河水。而十七世纪欧洲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诞生,也曾垄断世界海权近百年。十八世纪英国在工业革命中强势崛起,到二战结束也垄断世界海权一百年。西方文化基础上的“霸权主义”与“殖民掠夺”(包括输出货币的金融殖民)是帝国列强的战略目标,曾经发生过的二次世界大战其实就是新兴帝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利益而对老牌帝国进行的“虎口夺食”。
中国属于以农耕为主的防御型国家,文化中崇尚以和为贵睦邻友好的仁义基因,所以中国不像地中海沿岸国家,自古不重视海权,也没有对外殖民及霸权世界的历史,汉唐强盛时期也是用文化影响世界,北方万里长城以及东南沿海的炮台就是中国构筑防御型国家的见证,有容乃大。西汉初年对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和亲政策就是“忍为上和为贵”以及“委曲求全”的大国典型。自古中国的对外战争几乎都是“自卫战争”,不管汉朝对匈奴,还是唐朝对突厥,北宋对辽,南宋对金,明朝对清,清朝对欧美列强,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朝鲜战争、中苏、中印、中越都是自卫战争。当今天的美日对世界鼓吹“中国威胁论”时,我们想问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我们殖民过谁?我们又侵略过谁?这些西方霸权主义的“贼喊捉贼”在国际政治中小小伎俩尽管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又能说服谁?
民族战略的惯性一定会让中国和平崛起且用东方仁义文化去影响整个世界。虽然各个民族几乎都会经历自己的民族磨砺,无一例外!虽然世界不同民族都会有自己的崛起与衰败的历史,无一例外!有人说中华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这种观点纯是民族狭隘主义的思想认识,我们想想在《圣经》中关于希伯莱人即犹太人的记载,我们相对于几千年来历经磨难的犹太民族,我们相对于被贩卖到欧美各地作为奴隶的黑人兄弟,我们相对于被白人赶尽杀绝的原美洲印第安人等土著民族,中华民族是个非常幸运又忍辱负重的民族,是个世界唯一没有中断文明历史的民族,是个从黄河部落不断壮大且极具发展潜力的民族,无论风霜雪雨如何纷呈遍野,中华民族始终屹立在世界东方,像一尊巨岩傲视着从四夷八方纷涌而至的强盗或朋友,这就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意志的体现。
中国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朝,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大秦、大汉、大唐、大宋、大元、大明一直到主导东亚事务的清朝中期的康乾时代,几千年中国文明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北宋时期我们曾有占世界工农业总值百分之四十的光辉历史,清前期我们的工农业总产值依然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这比近百年来的美国份额还要强。中国是个文化传统优秀文化积淀厚重的国家,儒、道、法、佛四家思想对中国影响极深,近二千年来中国的主要指导思想由以上四种文化构成,正是中国《易经》中的太阴、少阳、少阴、太阳四象在东方思想中的典型表现,正是以上四种文化的相互制衡和互补推进才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德主刑辅”政治文化中的阴阳太极,文明之道引领的中华大道由此在历史长河之中清晰可辨且滚滚向前。
用软实力影响世界将是未来中国文化战略走向的必然!文化是平等的,根本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而知识是有层级的,如很多农业知识、工业知识、科技知识等总是后人推翻前人,所以科学的东西其实最不科学。以知识思维为基础的意识形态会发生冲突!文化本来没有冲突的,大唐的文化盛世已经证明!这是文化的理性与道性决定的,文化的发展就是在交流和包容中取长补短形成百花齐放园景局面,中国五千年诸子百家的文化发展历史已经为今天的现实做出回答并进行过验证。一切冲突皆源自民族或国家的狭隘政策与傲慢自负!东西方的所谓意识形态冲突其实就是西方帝国假借理念与价值观冲突的理由展开的“文化霸权”。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20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