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溪沙.四月春光寒食天》
周阳生(盐城)
四月春光寒食天。
奉花祭祀到碑前。
相思泣泪化啼鹃。
稚子放鸢风里舞,
扁舟侧畔柳生烟。
归来已是月婵娟。
注:本词格一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
。。。。
《五律.寒食夜无眠》
周阳生(盐城)
寒食夜无眠,
鸡鸣泣墓前。
儿时承雨露,
老境拂云烟。
倦鸟迷芳草,
飞鸢化杜鹃。
思娘添白发,
戚戚泪如泉。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放筝、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中,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