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作 者 段 永 铭 (中国)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 总 编 火 凤 凰(海外)
图片来自百度
一个老父亲的怀念
作者:段永铭
在兒子旭峯刚过三岁時大女儿莺莺问世了。女儿的问世我们全家上至我的老妈妈下至我们夫妻二人打心里往外的高兴。做为父親的我给女儿取了个既喜兴又祥和的名字叫:莺莺。莺莺这个名字它寓意着莺歌燕舞满门喜气的意思。
当時我的老妈妈已过了古稀之年,老人家帮我们夫妻照看俩了孙子。她老人家对俩个孙子是关心备至疼爱有加。老人家把孙儿旭峯昵称为:宝儿,把孙女莺莺昵称为:莺妮。就这样:宝儿、莺妮这两昵称从家里到外面就一直叫下去了。
莺莺打小就不爱多说话,当别人戏逗她時她也只是甜甜的笑一笑算是做了回答。
当时中国那场史无前历的大动乱刚刚降温,国家一切机制还不有完全恢复元气
,故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下,口粮标准一年也就是三百来斤多也多不了多少,其中玉米高粮是主粮占百分之七十。家里劳动力多的人家按工分能多点代工粮(这叫代工粮)少饿几天肚皮。家里人口多劳力少的人家,到头来连口粮也粮买不回去,剩至还负债累累。
在此等状况下,我们全家人只好节衣缩食以勤俭节约过日子了。他们家的孩子很少甚至根本就不能向别人家孩子有什么零花钱。
村里偶尔来了卖小吃和玩具的货朗孩子就躲在一边从来不向大人要钱买东西。大人们看到孩子小小年纪就这样懂事这样乖巧就动了侧隐心,给买些许的小吃或玩具好让孩子开开心。 对孩子儿童时应有的需求,他这个做父亲的有太多太多的愧疚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当時的大气候所造成的。孩子们能理解吗?
农历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五日他小女儿蛐蛐问世了,就在妻子 ‘月子,地里他的老母亲去世了享年七十三岁。
安葬母亲后已进了腊月, 他在一种索然无味的、思亲念亲的心情陪伴下过了一个索然无味的春节。春节过后刚过了正月初七生产队就开始反粪送粪,春耕生产正式拉开帏幕。
他们夫妻俩都得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来惟系他们一家五口人的生活。这样一来
照看小女儿的任务就由七岁的儿子宝儿和五岁的大女儿莺莺来承担了。转眼儿子已到了入学年龄,照看小女儿的任务就落在大女儿莺莺身上了。
一九八四年,大女儿莺莺也到了入学龄,小女儿该咋办?天无绝人之路,办法总比困难多,做为父亲的他怕搁着孩子,在小推车车板上铺上厚厚垫子,怕孩子晒
在小推车上搭上凉棚。给孩子带上凉开水和干粮备用,困了就在小推上睡。直到下午学校放学后再由他们兄妹来照看小女儿。大女儿莺莺打小就性格温柔善良朴实勤快。凡是她能做的营生她就主动去做,而且做的有模有样从不用人指拔。
一九八七年下半年莺莺要升五年级了,她觉得学习負担太重自己接受不了,就辍学了。大人再三劝说她也不肯返回校园,就此辍学回到家中务农,这年大女儿莺莺还不满12岁。
起先大女儿莺莺年龄小只能干些洗锅刷碗扫地喂鸡等杂活儿。再一点就帮着妈妈做饭喂猪,再大一点就跟着大人到集体的田地里干活儿了。
莺莺干营生既踏实又勤快从不惜力,做甚营生都做的有头有尾有模有样。夏天人们都要歇晌,还不到下地时间她就悄悄的拿上工具就走了,当大人们起一看她早就在地里干开了。莺莺从12岁辍学回家到她出娉在农田里整整干十个年头。村邻们对莺莺勤劳朴实娴惠的品质很是赞赏。
农历一九九七年春上经熟人介绍与邻村一鸯姓的青年定了婚,同年冬季出娉在鸯家。莺莺回到鸯家,孝顺公婆体贴丈夫团结妯,与邻里和睦相处得到家人和邻里们的一致好评。
唉,人常说:‘天有不侧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女儿莺莺这么个既娴淑又善良,人人夸赞的好女子却突然间就走了、永远的走了……
给爸妈、亲戚、好友留下的只有无止境的悲痛和叹息…
…莺莺我可怜的女儿呀妳咋忍心丢下爸妈丢下亲人、还有妳那还又乖巧又懂事的宝贝儿子就走了呀……
莺莺走了至今有15个年头了,老爸只能在心中默默的怀念女儿莺莺那在天的一缕香魂了……
这正是:
父女诀别两茫茫
阴阳隔世难相望
生离死别人皆有
只怜女儿英年丧。
简介
段永铭:於公元1948年元月19日農歷腊月初九出生於原狼山縣境内天逢西村。兒時因固举家搬迁於五原縣民族鄉興豐大隊現天吉泰镇興豐村定居,16岁辍学回鄉務農
其间干瓦工活儿八年,高小學歷。在上學就酷爱文學,现将进八旬之际,仍然以笔耕為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