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点亮智慧的明灯
-----《孙子兵法》为你开阔的博大世界
文/张洪生
【虚实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军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地形篇】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 九地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火攻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用间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莫亲于间:指没有比间谍更应成为亲信了。赏莫厚于间:指没有比间谍更应该得到丰富的奖赏了。事莫密于间:没有经间谍的事更应该保守机密了。间事未发:用间之事还没有开始进行。间与所告者皆死:间谍和告知用间之事的人都要处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孙子兵法十三篇,即: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文化的瑰宝,似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哲理与实践兼备的军事巨著。也是世界上流传时间最长,传播范围最广历史影响最大的兵学圣典,享有东方兵学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经等美誉。
诸如,兵贵神速,避实击虚,
孙子兵法的精髓是什么?
孙子兵法的精髓: 一、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认为最高明的战争方法不是百战百胜,而是不用战争就能够使敌人屈服,因为战争是耗费国库的行为,是关乎国家兴亡的大事,不可以不慎重为之。 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战争是敌我双方的事,不但我的行为影响成败,敌的行为也影响成败,所以在清楚地了解敌我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取得胜利。 三、争取主动的地位。让自己处于主动,敌人被我调动,这样敌军就处于劣势。 四、避实击虚。避开敌人的锋芒,寻找敌人薄弱的地方集中兵力攻击之。 五、用兵不厌诈,能够欺骗过敌人。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用而示之不用,不用而示之用。 孙子兵法的开篇为“始计第一”讲到在军事上必须“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体现出孙子用兵之道乃“以计为首”。现代社会战争已较为少见,但“商战”却愈加无情与惨烈,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同样是“不得不察也”。改革开放之初,社会经济处于卖方市场,很多商品均呈现短缺状态,企业愁的是资金与产量不足,无需太顾及市场的反映。而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企业间的竞争遍及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等各个方面,而要使企业能够适应这种竞争,经营者必需从产品选择定位,内部各种机制的建立,市场的开发与跟踪等各方面都要弹精虑竭,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计策,因时而变,因地而变,甚至因人而变,稍有不慎,则祸及企业,与“兵道”比较,实际上现代商业角逐同样是智慧之争了。 现代商业机会不可谓不多,但并非每个机会都能创造财富而利于企业。如何去捕捉住有利的机会呢?孙子兵法中“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未战之前,一定要做周密的分析、比较和谋划,“计先定于内而后兵出”。现代的商业机会多,诱惑大
但如果不经细致的分析策划,对于经营目标、经营的计划、方针以及实施程序、各项监管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做好谋划,做到心中有数,操之有度,才能使这些机会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的利益。 “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这对现代企业的领导人同样也是根本素质上的要求。试想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如果不懂经营,不知趋利避害,那么这个企业绝对难以生存与发展。同时,企业的领导人必需在人才的搜罗选择与使用上有深刻的认识。“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我们选择与使用人才,现在都讲究以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作为用人之道,必需因人而异,因才而用,以适当的人选去承担适当的责任,做到人尽其才,而企业才能因这些人才充分发挥出聪明才智而得益。同时,企业领导人也应努力提高自己选人用人的技巧,提高驾驭企业的能力。“将者、智、信、仁、勇、严”。“智”能发谋:有智者,当能多谋善断,抓住机遇,做出战略安排,使企业这艘船能沿着正确航向驶向发展壮大的目的地。“信”能赏罚: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约束企业的每个运行环节,有功者赏,有错者罚,赏罚严明,达到“治众如治寡”的境界,那企业团队精神合一的竞争能力必然大增。“仁”能服众:治理企业,当以诚信,公正待人处物,这样才能使同事员工心系企业,共同努力工作,言与行服从于企业的利益。“勇”能果断:现代商场如战场,机会稍纵即逝,有时真的容不得优柔不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然也不能“勇”字挂胸前,不审时,不度势,胡乱决策酿成错误。“严”能立威:现代企业,靠的是规章制度的框架支撑,但并非有了规章制度就万事大吉,要靠严格的执行去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而且领导人的“严”,还体现在处事公正,不因亲疏远近而处事有别,这样的“严”才能立“威”,才能保证威信的建立与运用得当。我觉得上述这些“将”的素质要求同样可以作为对现代企业领导人的素质追求。 兵法提出军争中应对道、天、地、将、法,“五事”,主孰有道?将孰有能?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的“七计”相等于现代企业的投资策划,综合分析,可行性研究和风险分析等相一致。孙子的“道”列首位无异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需符合客观实际。企业综合要素和科学民主决策,同时兵法中提示的“仁心为本”、“佐以权谋”、“水形兵势”、“将为核心”这些系统的观点,完全与现代企业参与商业竞争时所必需具备的人才、智慧、诚信、谋略,对商业形势变化的掌握和准确分析等综合要求一致。
诸如,兵贵神速,避实击虚,兵不厌诈,
现实意义,我觉得孙子兵法是智慧之书,是人生哲理之书,我们读了此书,了解到在几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有那样如此高度的认识能力,把问题分析研究的入木三分,确实体现了非凡的智慧。那么远见卓识,高瞻远瞩,了不起,不简单,确实可用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定位。用孙子兵法回顾一下,我国古代的三大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双方对峙时,钧莫掌握孙子兵法的精髓,顾此失彼,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被表面的数量冲昏头脑,不知己也不知彼,结果惨败而归。
官度之战袁绍好谋而无断,结果被曹操截了粮草,忘记了孙子兵法所揭示的规律,结果惨败。赤壁之战,曹操号称军事家,却连连违背孙子兵法所讲规律,中了反间计,苦肉计,火攻计,结果也是惨败。
我们今人,回顾往事,深思熟虑,那就是要活学活用,战争规律,不能教条主义。所以说,兵不厌诈,要随时掌握战争实践千变万化的各种条件。
毛主席对战争规律研究的非常透彻,可以说,炉火纯青,运用自如,比如他对《孙子兵法》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运用的非常深刻,把中国国情,国民党的本质,腐败,内部派系斗争,争权夺利,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不得人心 ,内部矛盾,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回旋余地大,东方不亮西方亮。总的敌强我弱,己彼,分析的入木三分,并得出结论,决定战争胜负不光是武器,人心向背,得民心,得天下。整个解放战争是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加大炮。以弱胜强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都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又如街亭之战,马谡只会教条主义,刻舟求剑纸上谈兵,不会机动灵活。毛主席把古今中外的战争研究得非常精当,创造性的开辟了先河,无论理论上实践上都是无与伦比的。这是肯定的,但不仅仅是。中国革命长期处于农村包围城市环境下,也就是说长期战争形式是游击战,给人印象毛泽东只是游击战专家,实际上在解放战争后期已经是正规兵团大规模的运动战、攻坚战、阵地战、像战略决战中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每役歼敌四、五十万,在世界上少有。特别是朝鲜战争,我们的阵地战打得相当好,有相当大的发展。完全靠阵地阻止住了敌人的进攻。上甘岭战役,我们只有3.5平方公里,却打退了敌人先后投入4万余兵力的900多次冲击,歼敌27000多人,我军阵地则巍然不动。所以主要是阵地战。
此外美国除了原子弹,包括细菌战,所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都用上了。难道这不算现代战争,什么才算现代战争。假如我们也有和他们同样的武器,大家在一个现代化水平相等的条件下作战,我想消灭他是没有问题的。在朝鲜战争中,我们常常把敌人包围,因为敌人机械化程度高,而不能完全歼灭他,甚至在坦克、飞机的掩护下,很快就逃之夭夭,不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所以给毛泽东只带上一个游击战专家的“帽子”是不合适的,那是一种偏见。毛泽东不但是游击战专家,而且在正规战,在现代战争来讲也是专家。三大战役打得多漂亮,按说蒋介石在政治上就够狡猾,在军事上也是够精的了,他为什么输在毛泽东手里,当然与战争性质有关,我们实行是革命的人民战争,但在战役战术的指挥上,在战争指导艺术上,他确实逊毛泽东一筹。
我们说小米加步枪是形象的比喻,是用劣势装备打败了蒋介石和帝国主义的优势装备,并不是说我们的仗,就完全是小米加步枪的落后的理论。实际上到解放战争后期三野、四野都有了坦克、炮兵。淮海战役,坦克也用上了。1948年济南战役前后,战争形式转变了,毛泽东反复强调加强纪律性和组织性,提出要适应当时的正规战争,朝鲜战争就更现代化了。而关键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是反映了中国革命战争基本规律和基本指导原则的科学。毛泽东在每一个战争时期或终结阶段都有经验总结,有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如十年内战结束时,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战争初期,有著名的《论持久战》等四篇军事名著。解放战争又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三个月总结》和十大军事原则,毛主席不但是伟大政治家,理论家,中国人们的伟大领袖,也是古今中外少有的伟大军事天才,奇才,伟才。
尤其是当今年轻人,个别人,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卓越功勋,军事思想,军事指挥艺术,作为古今中外少有的伟大军事天才,了解的不深,不细,不系统,我们有责任大力宣传,正本清源,让伟大
领袖的光辉思想世代相传。成为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炎黄子孙的骄傲。
孙子兵法的地位:孙子兵法在我国军事史上,思想史上,哲学史上都占有突出的不可忽视的地位,以至于孙子有武贤人之称,历代军事家,思想家都对孙子推崇备至,曹操说:我视兵法战策多矣,孙子所著深矣。明代戚继光,认为此书纲领精微,是上乘之教,茅元议则说: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孙中山评价道: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两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为中国的军事哲学。,毛泽东也常提孙子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真理,孙子兵法对世界军事思想史也产生了广泛影响,他比古希腊希罗多德,色诺粉芬和古罗马的菲龙庭的军事著作都早,而且更具体,更有学术价值,所以早在唐代就传入朝鲜,日本并被翻译,十八世纪60年代就传入欧洲,有了法文本,称之为东方兵学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可以和施拉塞维茨的兵书比美,一些著名的军事家都很推崇,孙子兵法。今天孙子兵法的社会影响,已远远超出军事学领域,各国的企业家,外交家,政治家,科学家,等均将之视为圣典,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
北国夏天赛江南,歌声嘹亮入云天。
感悟
我们需要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过,
一切顺其自然,
老天爷为你张罗。
活着才是硬道理,
不怕别人非议,
活命哲学,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争强好胜没有意义,
赢了又怎样,
输了又如何,
无所谓,
平民百姓,
赤腹条条的来,
赤腹条条的去,
大人物,小人物,
谁也不能永远不去,
任凭风浪起,
车到山前必有路,
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
如是而已。
我对人生的认识
有你不多无你不少,你不要太在意自己,一个平民草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你是啥?你是谁?一棵小草,一粒沙土,一滴水珠,一个蚂蚁,实在渺小,不要在意,不管别人对你说什么,你都不要过分在意,当回事,因为他们说的不会改变你的存在。你为么烦恼,就是愿意把名利看得太重,金钱地位,你不要羡慕,不要攀比,世界上的一切人和事都不是一刀切的,总有高山平地,过去是正确的,今天和昨天的认识不一样也是正确的,因为事情总是在发展变化。不能静止。
你不比任何人差,你也不必任何人强,不过如此,摆正位置。
人家有人家的长处,人家有人家的存在理由,你不要用自己否定别人,别人否定你你也不要往心里去,不管怎样,谁也不能否定你在人间存在过。不要比,什么都不用比,羡慕嫉妒恨,更没必要,事不关自己高高挂起。
面对人生,我可以提出众多为什么?,你为什么睡不着觉,你想得太多,欲望太强,虚荣心作怪,你心不静,你要有正确的理念,你是你过去无时无刻,不在做蠢事,自我欺骗,异想天开,一切都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要顺其自然。你总是恐惧焦虑,自己吓唬自己,从来没彻底解放自己,总是在患得患失,斤斤计较里,你什么都明白,道理都明摆着,可你还是口是心非,自己做弄自己。
我为什么追求长寿,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我天天都在变,接近认识真理。
张洪生:
老高三,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上山下乡山河农场。
做过公立学校校长,私立学校校长,连年先进工作者标兵,劳动模范。
多次上中央台和重庆等地方台表演节目。
曾任鸡西市政协委员,恒山区人大常委,工商联主席。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鸡西市作家协会会员,鸡西市关心下一代专职委员。曾任鸡西市作协第五届副主席,宣传部长,艺术团宣传部长。
出版了《本不该属于他的路》等多部著作。
目前有多部著作《生命长河中的漩涡》等准备出版,本人虽耄耋之年,却精神矍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