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晨光,常用名“程光”,1941年9月5日生于陕西府谷。山西农业劳动大学绵山分校毕业,终生从事林业,历任山西省太岳山森林经营局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关帝山林局办公室主任、林学会秘书长、森林公园调研员,1998年考取“高级工程师”。
在职时曾先后借调林业厅、省国营林场管理局,执行编辑《山西国营林场概览》(30万字),并为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执笔完成《山西水资源和林草涵养水源研究》课题论文。
2001年退休,写作为业,笔名楚胥、林一夫,网名“山林野叟”。2003年编著《儒商常家》(33万字),2005年出版《石膏山生物世界》,2007年编著《晋商茶路》(16万字)和《晋商十大家族》(30万字),2008年主编《晋商堡寨》(15万字);2008年参编《山西林业志》(副主编),均已出版。2010年主编《榆次旅游志和晋商志》,2012年主编《太岳山志》(180万字);2015年主编《关帝山林区志》(140万字);2019年出版《草木小品》和《鸟兽杂谈》,2020年编撰《文水生态文化系列(含“文水寺庙”“文水古树”“文水山花”“文水鸟兽”)》。2021至今主编《白马仙洞系列丛书(“景观大全”“生物世界”“神话故事”“民俗信仰”)》,《关帝山区的生态文化系列(含“峰峦景观”“沟谷温地”“寺庙古迹”“历史人物”“抗战烽火”等十册)》,主编《方山梅洞沟景区》(10万字)和《薛公岭景区概览》(8万字)。
2023.9.15

《妄侃唐诗》之九十二
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yún)原名温岐,字飞卿,并州祁县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后裔,大约与李商隐同岁。他出身没落贵族家庭,8岁时父亡,随母亲生活。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带他至杜陵(今西安城区东南的三兆村附近),与其子段成式(后来成为文学家、《酉阳杂俎》作者)结伴共读。
温庭筠颇有天赋,文思敏捷。唐代从仕的正途是应进士试,考诗赋,所考的诗赋,有一定的程式,考验应试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科试之日,给每个考生发三根大蜡烛,三根蜡烛烧完,要作完八韵的诗赋。当时有人作对联说:三条烛尽,烧残士子之心;八韵赋成,惊破试官之胆。温庭筠每入考场,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戏称。
文宗大和九年(835),他与段成式分手,离开西川北上长安。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温庭筠曾与太子李永交往。
武宗会昌三年(843),温庭筠往返于长安与吴中之间,曾有湖湘之游,后入襄阳与荆南幕府从事。宣宗大中元年(847),他长安应试不第,与裴度的儿子、令狐楚的孙子等无赖子弟游荡狎游,“士行尘杂,不修边幅”,饮酒赌博,坏了声誉。大中六年(852),杜牧见温庭筠诗,赞赏,但没有为温庭筠引荐。他曾数次参加科考,虽然才学超人,都没有被录取,很可能与他的品行不端相关,但他却曾帮助别人应答考卷,几次都成功。
懿宗咸通三年(863),温庭筠返长安闲居,后曾任国子监助教。咸通七年(867),贬方城县尉,不久病故。
温庭筠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五律《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几番试比,均不及。
《苏武庙》,历来被视为佳制,可与李商隐的七律并驾: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近代学者郑振铎在所著《中国文学史》中评述:“晚唐时代的代表作家,无疑是温庭筠与李商隐,其余诸作家,除杜牧等若干人外,殆皆依附于他们二人的左右者。”
晚唐诗坛,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202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