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文化奇缘》系列三
作者:点 亮
主播:梓 翔
监制:心太软
责编:夏 天
总编:阳光波


转瞬龙年元宵节已经到来,春寒料峭。正月十五,虽雨水已过,可我们东北哈尔滨却乍暖还寒……。
哈尔滨欢迎您,特别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我们家乡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因为,她有着深厚冰雪文化内涵,同时也影响着世界。
做为一名黑土地文学爱好者,特别是年前聆听了作家郑旭东老师的讲座:《冰雪民俗文化的衍生与发展》倍感亲切,启发很大,我对写作家乡的故事找到了方向,目标明确,笔耕不辍,深入细致了解,家乡的冰雪民俗文化衍生与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讴歌赞美家乡人民勤劳智慧的勇敢精神,不畏惧严寒,把冰雪变幻为产业,为哈尔滨经济振兴发展做出贡献。这种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弘扬的!
人们永远不能忘记 1950年朝鲜战场长津湖战役中,美军南逃沿途被这样的情景震惊: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40摄氏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1师242团5连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成建制被冻死的壮烈场面。从此,“冰雕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被载入军史。 “冰雕连”是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所筑城,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抗美援朝牺牲的先烈们。他们的英雄气魄,精神永在,他们是祖国和人民的骄傲!
冬天,小兴安岭银装素裹,漫天飞舞的雪花,分外妖娆,给林城披上节日的盛装。说起冰雪文化奇缘,不约而至想起在林区孩提时的那些往事。六七十年代,伊春林区做饭取暖都得需要柈子。每年夏天;林区植被,刨穴,打带。冬天是林区采伐的季节,林区伐木号子有专人喊山的;根据树木生长的位置,分别喊出不同的声音;“顺山倒拉,仰山倒拉,横山倒拉”……。

林业工人拿起伐木的油锯,把拖拉机采伐的原木拉到山下。马拉爬犁,采伐完原木需要工人们归楞。然后,工人们拿着抬原木的绳子和杠子,一根六米长,直径五十公分以上的原木,八名工人两个人为一组。一次排开抬着原木向前走,抬木头时有专人喊号子的;“抬木头啊~呼嘿,向前走啊~呼嘿,加把劲儿啊~呼嘿,一二三~呼嘿,四五六啊~呼嘿”……。
大家不约而同符合着步伐一致往前走,最后把原木归纳到一起。
小时候在林区玩的东西并不多,但是孩子们都喜欢过冬天,因为,那时候虽然天气寒冷,但是与冰雪相关的游戏很多;如打冰尕,打出溜滑,滑冰鞋游戏等。只要有冰雪的地方,自制的飞机爬犁都能用上了排场。

每年的十二月份,寒冬腊月,北风呼啸,雪下的特别大,于是孩子们开始打扫积雪,堆雪人,打雪仗玩。有的小朋友家里大人帮制做的单人和双人滑冰鞋。孩子们玩的开心,乐此不疲。玩的最开心的就是单人滑冰,(单腿驴)和(双腿驴)。两只脚同在一个滑冰板上,(滑冰刀是用旧冰刀做成的)。身体保持平衡蹲在滑冰板上,目式前方,两只手里紧握冰牵子,然后。用力往前滑。在大河套里边,此项冰雪运动,在冰面上如剑一样的飞翔,那是我童年最开心的一项冰上表演艺术。后来和大人们一起在冰场上学滑冰。
冬天在大河套里钩鱼玩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一种冰上游戏。我们利用大人穿过的冰窟窿,然后趴在冰面上手里拿着是先准备好的鱼竿,鱼竿上帮着鱼钩,身体趴在冰窟窿望着水里的鱼来回游荡,然后用手里的鱼钩对准鱼快速的往上提,鱼一下子就被钩上来了。 一起来钩鱼的小朋友们拍手叫好,那是非常兴奋特别开心的事情。有时候玩的时间过长把眼睛都空得肿了起来,棉袄棉裤都弄湿了。不敢回家,还怕挨打。
寒冬腊月,小时候林区的孩子们经常用脚登着自制的钢筋铁滑子,带上棉帽子和棉手闷子,一手提着酱油瓶子上小铺给家里打酱油。自制的冰铁滑子,是孩子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一只脚保持身体平衡,另一只脚在用力地加快速度,暨快捷又节省时间。

每年冬天,人们都得上柈子场买烧材。只看柈子场里油锯轰鸣,工人们紧张的忙绿着,把截好的原木怼放一边,(原木桦树比较多)然后进行下一步,只看工人用打柈子大斧头把原木打分成多块,马好堆成一榴。一榴柈子长四米,高一米,柈子宽为六十五公分左右。卖价是八元钱一榴。一大解放牌汽车能树装五榴柈子。冬天林区上山的人很多,为了防寒取暖,上南北山拉原木。有的用自制的爬犁,有的人直接把一根铁钉钉入很粗的原木头上,然后拴上绳子利用地上的冰用力往家里拉。总之拉柈子的手法五花八门,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充分利用“冰雪”这一特殊资源。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黑龙江考察,更给我们东北定的调调。“南方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我东北黑龙江,“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在这一理念的驱使下,才有了我们哈尔滨今年冰雪文化的火爆。
近年来,哈尔滨地处东北亚重要地带。它是远东地区对俄罗斯贸易的桥头堡。因此,哈尔滨的经济振兴关系到全局,关系到东北亚。清晨天刚蒙蒙亮,眼望东方,旭日正在冉冉升起……哈尔滨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2024年2月25日



【作者简介】周宪龙 笔名:点亮,哈尔滨市人,中国诗歌会黑龙江分会副会长,黑龙江省老艺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呼兰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作家联盟》签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不老河畔人家》一部,诗歌文集《太阳岛抒怀》。有诸多文学作品刊于中国诗歌会黑龙江分会《特刊诗集》以及《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哈尔滨广播电视周报》《林城晚报》《 伊春日报》《法治文苑》《哈尔滨市党史书刊》《中国都市文学社》及《精品阅读》《冰凌文学》《红袖天香文学社》等网络文学平台发表文章数百多篇,并多次获奖。


姓名:王怏儒,网名:梓翔,哈尔滨市人。中国诗歌会黑龙江分会会员,哈尔滨呼兰区作家协会会员。爱好广泛,金牌主持人,喜欢唱歌跳舞,摄影艺术,诗歌朗诵,编程导演微电影等。从事大健康行业多年。










☆ 免责声明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