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章【原文】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1]!以王季为父[2],以武王为子[3];父作之[4],子述之[5]。武王缵zuan3大tai4王、王季、文王之绪[6],壹yi4戎衣而有天下[7],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注释】
[1]文王:指周文王。
[2]王季:名季烈,周太王子,周文王之父。
[3]武王: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
[4]父作之:指父亲王季为文王开创了基业。作,开创,创始。
[5]子述之:指儿子武王继承文王的遗志,完成统一大业。述,循、继承。
[6]缵:继承。大王:“大”古读“太”。大王,即王季之父古公亶父。绪:事业,这里指前人未竟的功业。
[7]壹戎衣:即歼灭大殷。壹,同“殪yi4”,歼灭。戎,大。衣,“殷”之误读。

【原文】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1],追王大王、王季[2],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ji1之丧[3],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注释】
[1]周公:西周初年的政治家。姓姬名旦,武王之弟,故又称“叔旦”,因采邑周地,又称“周公”。
[2]王:第一个“王”为动词,即尊……为王。
[3]丧:丧礼。

第十八章【原文】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1],陈其宗器[2],设其裳衣,荐其时食[3]。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4];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5],所以逮贱也[6];燕毛[7],所以序齿也[8]。
【注释]
[1]春秋:四季的代称。这里指祭祖的时节。
[2]陈:陈列。宗器:古代宗庙祭祀时所用的器物。
[3]荐:进献。时食:指古代祭祀祖先所进献的时鲜食品。
[4]昭穆:是古代一种宗法制度。宗庙的次序是有规定的,始祖庙居中,以下是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昭穆,在这里指祭祀的时候,可以排出父子、长幼、亲疏的次序。
[5]旅:众。酬:以酒相劝为酬。
[6]逮:及。
[7]燕毛:指祭祀完毕,举行宴饮时,以毛发的颜色来区别老少长幼,安排宴会的座次。燕,同“宴”,宴会。毛,头发。
[8]序齿:即根据年龄的大小来定宴会的席次或饮酒的次序。齿,年龄。

【原文】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礼[1],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2],治国其如示诸掌乎[3]!”
【注释】
[1]郊社:周代于冬至的时候,在南郊举行祭天的仪式,称为“郊”;夏至的时候,在北郊进行祭地的仪式,称之为“社”。
[2]禘尝:在此应为宗庙四时祭祀之一,每年夏季举行。尝,也是四时祭祀之一,在秋季举行。《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yue4,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
[3]示:同“视”。

第十九章【原文】
哀公问政[1]。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2]。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3],地道敏树[4]。夫政也者,蒲卢也[5]。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注释】
[1]哀公:即鲁哀公,名蒋。春秋时鲁国国君,在位二十七年,谥号哀公。
[2]布:陈列。方策:指典籍。方,方版,古时书写用的板。策,同“册”,竹简。
[3]人道:是我国古代哲学中与“天道”相对的概念。这里指以人施政的道理。敏:迅速。
[4]地道:谓以沃土种植的道理。
[5]蒲卢:即芦苇。

【原文】
仁者,人也[1],亲亲为大[2]。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shài)[3],尊贤之等,礼所生也[4]。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注释】
[1]仁者,人也: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人民之间相亲相爱。
[2]亲亲为大:意思是说,人们虽然相互亲爱,但都是以爱自己的亲属为主要方面。亲亲,前一个“亲”为动词,意为“爱”。后一个“亲”指亲属。
[3]杀(shài):等差。
[4]礼所生也:这句是说“亲亲之杀,尊贤之等。”都是从礼仪中产生。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原文】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1];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zhi4、仁、勇’三者[2]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3]。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注释】
[1]昆弟:兄弟。昆,兄长。
[2]知、仁、勇:这三种是儒家的伦理思想,被誉为通行于天下的美德。
[3]一:专一,诚实。

【原文】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1];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注释】
[1]所以:怎样。

【原文】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1],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2];来百工也[3];柔远人也[4];怀诸侯也[5]。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6];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7];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注释】
[1]经:常规。
[2]子:动词,即爱……如子。庶民:众民,指一般的人民。
[3]来:招来,招集。百工:西周时对/工奴的总称,春秋时沿用此称,并作为各种手工业工匠的总称。
[4]柔:安抚,怀柔,引申为优待。远人:这里指远方的来客,即外族人。
[5]怀:安抚。
[6]眩:眼花,引申为迷惑。
[7]报:报答。礼:这里是敬意。重:深厚。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渔夫 野鹤 段志军
武汉军 张丽辉 汪凤森
收稿: 成人之美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3.3.5
360个图网:xishui186.360do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