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
一支年轻的队伍
从困牛山上一跃而下
集体跳崖
大部分人英勇牺牲
书写了红军长征中
撼人心魄的壮举

1934年8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9000余人
从江西出发
踏上长征先遣征途

图:红军遗留在石阡的战刀
其中
红18师52团
平均年龄不到20岁
但战斗力极强
反“围剿”屡立战功
部队行军过程中
屡作后卫阻击敌人
萧克将军称之为
“湘鄂赣久经战斗的部队”
1934年10月
红六军团在贵州省石阡县
遭遇国民党军二十多个团
损失惨重
16日
红六军团从石阡南撤
为保证军团主力顺利转移
红18师师长龙云和红52团团长田海清
率领红52团800余人
改道向西
一步步将敌人牵制到了困牛山
此时 陷入敌军重围中的红52团
仅剩下400多人

困牛山是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境内
一座小山
南、西、北三面有黑滩河环绕
山谷幽深 悬崖壁立
极为险峻
红军退到困牛山时
四周高山已被国民党军占领
为最大限度地保存有生力量
师长龙云率200余人
攀陡壁下到河沟突围
团长田海清率100多位红军战士
在困牛山上的鼎罐堡
依靠有利地形阻击敌人
红军战士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敌人伤亡惨重

16日下午4时左右
面对英勇的红军战士
气急败坏的国民党军拿着枪躲在后面
胁迫当地老百姓走在前面
向红军战士一步步逼近
为了避免误伤老百姓
红军只能瞅准机会
打击后面的敌人
这样一来就陷入了被动
他们边打边退
一直退到了悬崖边上
即便退无可退
他们也宁死不当俘虏
宁死不伤百姓
战士们砸烂武器
纵身跳下悬崖

跳崖时被树藤挡住得以生存的
司号员陈世荣对此记忆深刻:
“红52团为了拖住敌人
战斗十分激烈
当时吹响军号
不是为冲锋
而是为牺牲”

图:幸存红军陈世荣的军号
陈世荣还回忆道
“我们四百多人,全被打垮”
“有一百多红军跳崖”
“红军跳崖不是在一处,
是一长段,顺河沟一线”

图:陈世荣
当地有些民众目击了这场惨烈的战斗
记住了英雄的事迹
核桃湾老人刘朝选回忆:
“红军打枪打得很高,
不乱打,
不打百姓。”

图:困牛山虎井沟红军跳崖处
困牛山红军英烈集体跳崖的壮举
虽然已经过去80多年了
但他们的英雄事迹却在新的时代
被更多的人学习传诵
困牛山上的决绝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人民军队为人民
忠诚信仰重千钧
回顾 2021年6月28日 【紫秋纪实】文化长征1006:
2021年6月28日周一(北京多云/22℃-32℃)。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党建新长征》联合发起人周浩同志,带领贵阳市双龙新区(双龙镇)小碧乡水坝村党支部的四十二名党员一起走进石阡县沙坝镇困牛山,了解一百多名红军战士为了保全百姓生命,宁可牺牲自己,紧要关头集体跳崖的壮举。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同时结合时代所需,与大家一起: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践初心,分享交流《党建新长征》,明白长征精神及意义与目的,从而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周浩同志感慨道:自5月17日,我随365重走长征路总部先锋队受邀去贵阳纪念塔小学讲述“如何弘扬长征精神”后,便根据紫秋老师给出的主题,结合党员培训活动、红色文化传播及党风廉政建设开发了一个“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的主题课程,以图文并茂的PPT讲述,与党员同志们分享感悟,大家反响效果不错。未来,我将继续结合遵义地区的长征文化,独山地区的抗战文化,开发出系列利于《党建新长征》活动的课程,让学员愿参访、勤思考、乐互动的投身四史学习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牢葆红色江山永不褪色!

5月17日,让长征精神照耀人生分享会走进贵阳纪念塔小学(周浩分享主题: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6月26日,“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主题讲座(主讲:周浩)
党建新长征,我们在路上!
(资信/贵州贵阳红色驿站、图文/周浩、编撰/紫秋)
编辑 :余丽梅
来源:CCTV国家记忆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