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在一定的意义和程度上说,书一定会体现作者的某一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说,字如其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说一个人胖,这个人写的字就胖;如果说一个人瘦,这个人写的字就瘦,那就太狭隘了。”
老先生接着说:“过去我们常见人们在找工作的时候,要填写一张履历卡片,必须要亲自写,而且要用小楷。递上去一看,写得不错,往往可以留下;或者字写得一塌糊涂,往往就不要,回去吧。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字很能看出些事情来。比如我们请某某人给我们写幅字,我们挂在家里欣赏,欣赏什么?光看字吗,肯定不是,看的内容多了……比如可以看出一些性情、心境或者说学问吧。性情是温和?急噪?清雅?这些在字中都会有所体现。但不能一概而论,拿过一幅字来,你一看写得不错,自然就会有个好印象,这就是交往的最初凭据嘛;如果字很差,你什么感觉?它总能给你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一个信息,多少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内质来的。”
欧阳中石:“现在我还是学啊。我本来是想学得像,可是学着学着就走样了。不仅学他们的走样了,我学自己以前的也走了样了,反正每天都在变。由己推人,你说就是王羲之,他写的能永远一个样吗?”
笔者:“许多人公认您是功成名就了,那对此您又是怎么看呢?”
欧阳中石:“面对成功二字,我总是问,什么是成功?我要说我成功了,那应该是我教出的学生他有成就了,这才是作为教师的喜悦和成功。我教得好不好?不知道,反正我是把知识都教给学生了。你说哪个是成功的,哪个是不成功的?每一步都为自己的历史描了一道彩。我从来没比较过成功和失败。至于有的人取得了成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很好。但一花独放不是春,大家都取得成就,姹紫嫣红那才是真正的繁荣和成功,我想,这一点应当是大家都有共识的。”
笔者:“书法艺术高雅脱俗,但是因为价格昂贵、百姓渴望而不可及,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欧阳中石:“书法作为高雅艺术在市场上价格确实很高,但实际上也是贴近百姓的,只是没挂在百姓的家中而已。挂在大街上不是也可以天天看到吗,天天都能看到就贴近百姓嘛!”
笔者:“我们看到科学家的成果是可以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为什么艺术家的字或者画却只能到外面去看,而不能或很少挂在自己的家里呢? ”
欧阳中石:“其实名家的字或画不是也有成批量印刷的嘛,只是大家很难满足于买回去的是印刷品,他们都希望拥有真笔、真迹。可是书画家是一个手工业者,他无论怎么写也不可能满足那么多人的需求。应该说有那么多人心向往之,它本身就已经是贴近人民了,其实艺术始终都在走进百姓家。不能因为只有得到了才算贴近百姓,大家愿意欣赏,可以去故宫看、去参观画展,这就达到目的了,你不能说非得得到了才行。如果说不许看,那才是真正的脱离百姓。因此客观上出现很多赝品,我觉得这无可厚非。因为他(她)写得或者画得不错,可是如果写了自己的名字,人家就不要了,可冒充了别人的名字,人家就又要了,哪怕是假的也有人愿意要,这也可以嘛!恐怕也正因为这样,赝品才有了市场。”
笔者:“中石老师,刚才您提到了赝品的问题,那我就想问一下您自己是如何鉴别真假的呢?”
欧阳中石:“自己手做的东西自己当然能看出来了。因为这些东西在做的时候自己是用心的,它是经过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悟,当然也包括了习惯,因而真假不难识别……”
笔者:“中石老师,您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对此您有什么特别的感想,请您谈一下好吗?”
欧阳中石:“好的,可以说自从我认识了学校就再也没离开过学校:不是上学就是教学,这是令我十分欣慰的。最值得自慰和骄傲的是我教过了中国教育体制中的所有年级:小学、中学、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我全都教过。这个全过程,我估计再有名的教授也未必教过小学。”
采访结束了,我的感慨很深,欧阳中石先生的学识、学问、学养,他的做人、做事,还有他的品德和行为举止,是那样的难能可贵,更是那样的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欧阳中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1月5日凌晨3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欧阳中石先生,1928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汶阳镇西徐村,中国当代书法家、教育家、书法理论家、京剧艺术家,其主要作品集有《欧阳中石书沈鹏诗词选》《当代名家楷书谱·朱子家训》《中石夜读同钞》《中石钞读清照词》《老子道德经书卷》《朱子治家格言》《欧阳中石书古文辞》《道德经》等,主要著作有《中国逻辑史》《中国逻辑思想史教程》《书法与中国文化》《中国书法史鉴》《书法教程》《书法教学参考资料》《中国的书法》《章草便检》《学书津梁丛书》《章草字典》等,录制出版了《中石唱念自娱》《白帝城》《乌龙院》《武家坡》等光盘,撰写了《中华颂》《中华美德颂》《齐鲁颂》《泰山颂》等诗篇。
欧阳中石先生于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调入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1993年,遴选为书法博士生导师;2003年3月—2008年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9年,获选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人民喜爱的艺术家”;2013年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7月,获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文化艺术中心高级顾问;2016年12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2020年11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