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香山诗社《香韵》月刊(31)
——游



景学勤 陈永孝 刘锦佃 苏灿明
李海林 陈伦国 刘华田 王玉泉
刘光银 吴建新 刘文阶 张建峰
苏永红 秦翠兰

三 亚 行
景学勤
2012年3月
(一)
三亚晴和万木嘉,南海明珠赏新花。
春风昨夜掀云毯,亮出琼州一派霞。
(二)
三亚神奇“毛公山”,领袖观海定乾坤。
创建伟业领路人,气贯长虹统三军。
注:毛公山:位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东部保国农场境内的保国山,以安卧山顶的岩石毛泽东形象闻名于世。

游拍龙尾村樱桃花开
陈永孝
一路花开春蜜月,黄蜂采蜜蕊房间。
屏传姿韵万千里,飞入丛中无处闲。
写在植树节
苏灿明
挥锨培土上荒坡,三月欢声植树歌。
且待来年春日到,青葱绿韵壮山河。
独 路 游
陈伦国
草原林海路悠长,板栗园中思盛唐。
回忆天门刀剑影,非遗文脉奏新章。
初 春
陈永孝
虫草萌萌动,微微柳嫩开。
洗姜今入窖,孕育一年财。
香山景区赞
陈伦国
香峰奇景泰山东,四季风光大不同。
骚客情迷难下笔,游人忘返梦乡中。
中国飞船游太空(通韵)
刘文阶
华夏飞船游太空,科学探索为民生。
苍穹开发站前列,人类航天唱大风。
潘家沟景区钓鱼
刘光银
山河秀美库湖清,林密溪流白鹭鸣。
芦苇随风涟水动,钓鱼拋线鸟飞惊。
贺《香韵》济南头条(通韵)
李海林
香山沐雨松滋润,汶水和风竹韵新。
打铁全凭身板硬,酒真不惧巷街深。
春日即景(新韵)
吴建新
婀娜柳影水中映,夹岸桃花耀眼明。
黛瓦红墙芳草碧,风吹云动舞娉婷。
游 子 吟
刘华田
我赞家乡川客羡,济南两景地相连。
高峰首数香山冠,独一甜甘趵突泉。
踏 青
秦翠兰
崖边残雪化,陌上草生香。
日丽山川秀,桃花四处芳。

甲辰放歌
苏灿明
湖水银光分外娇,近观峰岭透云霄。
朝欣明月如钩挂,暮赏丹霞似火烧。
致富兴农凭善策,扶贫治本出良招。
新征更喜金龙跃,我赶他追争弄潮。
神州飞船游苍穹(新韵)
刘文阶
华夏英才存志气,神州飞箭越苍穹。
可穿云雾遨诸岭,能跨银河看众星。
追赶美苏争上位,排除干扰沐东风。
科学探索创奇迹,舱体回归立伟功。
画意诗情故园牵(通韵)
苏灿明
昼夜平分两等天,暖来寒去百禾繁。
杨花柳絮招蝶舞,燕语莺声引客欢。
画意农忙春色涌,诗情种穑故园牵。
龙腾虎跃续赓在,瑞兆粮棉富庶年。
乐游大王(新韵)
陈伦国
大王美色似丝屏,古韵香山是靓星。
极顶晚霞欣万壑,石门夜景赏千萤。
唐朝板栗满枝挂,龙尾涛声动地鸣。
笑脸喜迎八面客,游人不舍盼重行。
春 游 记
王玉泉
季月蓝天青柳岸,河边紫燕啄春泥。
香山日丽黄莺舞,秀水风和翠鸟啼。
古树虬枝游客醉,新茶嫩叶路人迷。
清泉石上涓流淌,摆尾鱼儿逛涧溪。
春游香山
李海林
早晚棉装午罩纱,沿河翠绿染云霞。
南坡老妪剜山菜,北岸渔翁弄柳芽。
杏蕊煽情留倩影,桃园志咏忆韶华。
通幽曲径游人驻,犬吠柴门未进家。
早春农事真忙(通韵)
李海林
春耕沃野正逢时,旋转拖机走耙犁。
土豆栽培须暖垄,生姜上炕必温池。
斑鸠觅谷山坡跳,喜鹊寻食树杪栖。
待到惊雷催柳绿,欣观杏蕊第一枝。
迎春花开
吴建新
七九河开风乍暖,迎春早绽尚天寒。
灿黄耀眼花光绚,玉立迷人柳色鲜。
素面金钟柔瓣靓,青皮翠萼韧条绵。
蝶蜂逐影留连舞,桃李惭形空自怜。
初春雨后即景
吴建新
雨后池塘新绿生,东风摇漾柳边明。
山围古郡花光耀,云罩烟城翠意萌。
湖皱游凫浮水戏,舟徐钓客逐鱼行。
竹喧归浣莺啼啭,隔岸笙歌暮色平。
游九天大峡谷(新韵)
吴建新
通幽曲径九回环,涧险峡深一线天。
青蟹银鱼游浅水,奇峰怪壑罩薄烟。
呼朋燕雀蜂蝶悦,翘角亭台风雨绵。
忘世醉心何忍去,徜徉缱绻似神仙。
春分出游(通韵)
吴建新
万仞青峰入碧天,飞檐亭榭探山巅。
红花几树石林炫,白浪千堆云外掀。
婉转黄鹂鸣柳岸,轻盈俊鸟立梢前。
纤姿素面船头眺,翩若惊鸿烟水间。
春游防火
刘华田
春到花鲜天渐暖,踏青禁火保安全。
幽林定止枯柴点,静谷须停萎草燃。
看雨来临防闪电,观风骤起御抽烟。
循规守矩山呈宝,绿色银行获自然。
春游赏景
刘华田
季首金梅荒岭竞,春初紫燕水波争。
桃红朵嫩招飞蝶,李白花鲜引唱莺。
肚腻田头寻野菜,心闲巷尾放风筝。
更装子女城工打,理具翁婆沃土耕。
潘家沟大山采药游
刘光银
晨起清凉刨蒺藜,日升阳晒放高梯。
连翘采摘上村北,苍术营销下港西。
滴滴叮咚传曲径,潺潺流淌过弯溪。
山奇坡陡有名药,雾气云生路走迷。

汉宫春•游春(晁冲之体)
苏灿明
腊去春来,雨霁天渐暖,虫醒莺鸣。翩翩复回紫燕,翔鸟归程。繁花竞放,柳丝青、竹叶香盈。逢美景、登高望远,山川饱揽前行。
挥动像机揽胜,画卷皆眼底,翠色关情。花香鸟歌世界,舞笔诗耕。绿水青山,祥龙腾、华夏繁荣。风正劲、胸怀两论,国家强众安宁。
汉宫春.蝶后张雨霏(晁冲之体)
刘华田
溢彩童年,体坛游锻炼,初现光环。天才幸逢伯乐,成就连连。头疼感冒,似常般、继续波穿。逢挫折、安然笑对,平心击水波翻。
亚运接连夺冠,奥运金奖挂,国帜高悬。人民笑封蝶后,绩满功圆。红旗手誉,基层研、双会书言。兴体馆、良言上递,婵娟怀誉心坚。
汉宫春•游园(晁冲之体)
张建峰
春日游园,遇人群聚拥,谈笑声欢。街坊左邻右舍,乐业居安。谈天说地,会意处,喜笑开颜。好政策,旧园重修,游园覆地翻天。
修葺广场如镜,有凉亭一处,流角飞沿。健身器材锻炼,手臂伸延。观红展板,说学习,户户欣然。农舍院,家家富足,草庐换了人间。
汉宫春·春游(晁冲之体)
李海林
小雪初晴,看东篱紫竹,和煦春风。山阴雪冰未化,杨柳芽绒。群鹅戏水,蝶蜂飞、起舞西东。约数友,闲游览胜,东桥杏蕊花红。
回忆旧时同学,五十年鬓白,不辨音容。青山绿水不老,茂盛溪桐。阳光灿烂,游兴高、天宇归鸿。春正好,耕耘沃野,人勤春早粮丰。
汉宫春·游香山(晁冲之体)
刘文阶
游览香山,看群峰矗立,光耀千秋。山峰高真俊俏,岭美峰优。风光秀丽,景色新,花绽山头。松柏密,遮天蔽日,水清沿石奔流。
游客登高眺望,远方多美景,宫殿红楼。香山色彩灿烂,春夏花稠。鲜花绽放,景色好,扮靓春秋。风景美,引人入胜,游山驱散忧愁。
汉宫春·游香山(晁冲之体)
王玉泉
耳听莺啼,看涓涓流水,大美香山。青松荫翳蔽日,叶茂枝繁。回归大雁,落沃野、自在悠然。白鹭舞、燕飞柳帘,鸟儿围绕身边。
馥郁引来蝴蝶,蜜蜂花蕊里,采粉勤艰。阳春玉兰初放,绚丽鲜妍。桃花蓓蕾,留影照、永驻春天。乘画舸、香湖玩水,涟漪风过相传。
汉宫春·香山游
陈伦国
独立香峰,看卧神静憩,薄雾轻蒸。龙潭垂瀑震耳,俊鸟飞腾。天门依旧,问石碑,曾有留名。四县界,古时屯兵,谁关百姓伤疼。
齐赞如今盛世,赏万民乐业,百姓安生。唐朝板栗名震,姜市争鸣。传神剪纸,香煎饼,誉贯千城。情满眼,平生豪气,大王景色如屏。
注:1、天门,即独路齐长城天门关,也叫后关。2、四县界,潘家沟长城岭顶石碑,是莱芜、泰安、历城、章丘四县交界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汉宫春·游故宫(晁冲之体)
刘文阶
紫禁城中,看楼群林立,各有千秋。楼群多展雄姿,永远存留。楼群美丽,样式新,名匠精修。宫殿多,建修高超,建楼技术潮流。
历代帝王欢庆,华夏多美景。紫禁群楼,城区优良地段,景美楼优。优良宫殿,越千年,永在神州。风景美,中华独有,游人欣赏群楼。
扬州慢·咏兰花(姜䕫体)
——游观钢城区辛庄镇第一届兰花节
李海林
清雅超凡,玉脂凝露,沁人肺腑幽香。更山阴峭壁,漫岭岳芬芳。雨微润,亭亭玉立,傲然开放,幽谷深藏。正黄昏,陶醉山中,疏影斜阳。
记其逸韵,至如今,为尔疏狂。恨万水横流,千山阻挡,归梦彷徨。汶水柳杨仍茂,相思在,淡淡忧伤。看白云深处,香山依旧苍苍。
行香子·春耕农事(晁补之体)
李海林
寒意阑珊,广袤田原。展春耕画卷新颜。人勤春早,实干为先。愿选良种,用良法,种良园。
农时不怠,增收亮点。盼农家丰稔年年。同心协力,绿水青山。记春耕早,备耕细,好耕田。
渔歌子·春日朗(苏轼体)
吴建新
春日朗,江山翠。烟柳万条摇坠。碧波轻漾雨斜飞,斗笠小舟沉醉。
鹧鸪天•卞庄水甜(晏几道体)
刘华田
念眷思亲故里还,山村水碧举家欢。涧溪清澈哗哗淌,泉水甘甜细细涓。
河拦坝,水扬山。自钻深井厦厨连。悠闲坐阁清茶品,游子恒心不返川。

【双调•快活年】庆上元
苏灿明
梅花绽放势恢宏,龙腾春信声。华灯溢彩月通明。一碗汤圆敬,万户元宵庆。祥瑞景。
曲谱:选自《北曲小令常用谱》×平×仄仄平平(韵),平平平厶平(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厶(韵)。×仄平平厶(韵),平厶上(韵,可平)。
【双调•快活年】石门采槐花
陈伦国
石门春暮采槐花,蜂鸣尖刺划。回家烙饼做糊哒。好吃惊呼妈。桌上收拾罢,长嗝打。
【双调•快活年】春耕
李海林
春风回暖雁高飞,时逢微雨催。耕田运粪戴星归。汗水浇春蕾。候鸟飞天累,声嘹唳。
【双调·快活年】水岸人家
吴建新
初升红日映鳞光,轻舟摇岸旁。鸡鸣狗吠媪翁忙,屋顶炊烟荡。草绿山花放,蜂自浪。
【双调•快活年】村边小河
刘华田
山溪流水叫声传。弓身尝蜜泉。周边景物映河源。踪迹清犹见。感叹何更面。河碧显。
【双调•快活年】春游趵突泉
秦翠兰
阳光明媚逛名泉,(一代)词宗清照园①。金鱼戏水客人前,南面湖光绚。北岸观三殿②,身忘倦。
注:①清照园即李清照纪念堂。②三殿指公园内的泺源堂、娥英殿、三圣殿。
【双调•步步娇】植树节随吟
苏灿明
冬麦青青迎春讯,湖水飞鹅进。植树频,荒野坡头美山村。富儿孙,胸有(金山)银山论。
曲谱:(依元人小令格律)×仄平平平平去(韵),×仄平平去(韵)。 ×去上(韵,可平),×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仄平平去(韵)。

春 姑 娘
苏永红
你从晨风中走来
眼眸里全是美好与期待
你撩开如丝纱般的雾霭
请桃李向阳而开
你从晨风中走来
笑容是那么的甜美可爱
你抖落花中晶莹与洁白
为花的美丽喝彩
你从晨风中走来
倩影如空中飘逸云彩
你抚去绿叶间的尘埃
为它的青葱而来
你从晨风中走来
那飘起的衣袂与裙带
让春更加妩媚与可爱,更加的流光溢彩

我爱王庄山和水
陈伦国
我生于西店子村,自然从小最熟悉的景观就是黑脑山。从呀呀学步到成长为一个皮孩子,跟着我的哥哥们,拾柴禾、挖野菜、掀蝎子、放羊放牛……我走遍了黑脑山的角角落落。马鞍石上唱过歌,太师椅上打过牌,牛头泉里洗过脸,石鼓峪里烤过蚂蚱……脚印留在了山上,记忆留在了心里。
长大后,脚步更远了。刚参加工作时,在宅科,课余饭后,游历了学校周边的沟沟壑壑,常常痴迷于大自然的美好。
在所有的景观中,香山无疑是最有分量的存在。几十年来,我记不清到底有多少次登上了香山极顶。反正四面八方能登顶的路我基本都尝试过,东面从石屋子和香山漫道都走过,北面从朱家峪爬过多次,西面从前道沟南北两条路都走过,西南面从洋枫沟上去过,南面从张家庄过小十八盘登临过,每次登顶都有不同的感慨。
难忘的一次探险是在2003年暑假期间,我和我侄子两家从独路后关出发,翻过鸡爪顶、三平山,想进入潘家沟的长沟,没想到山高路险,遍地蒿草超过人高,根本寻不到路眼,天气酷热,蚊虫肆虐。小孙女受不了,哇哇大哭,我和侄子只好折木棍,边抽打蒿草边寻路眼,好不容易,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才下到了长沟沟口。
1999年,应当时独路村支书赵云挺同志之邀,协助为唐朝板栗园和林海草原拍照,我有幸游历了独路独特的自然风光。在板栗园,看到如今仍然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树,思绪总是飘忽在现实与历史之间;在吊兰山顶,俯瞰林海草原,甚是感慨大自然的无私馈赠,远望齐鲁大地,顿时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傍晚时分,我独立香炉石旁,西望落日余晖的逆光中山顶线勾勒出的惟妙惟肖的仙女仰卧图,如醉如梦,流连忘返。
洋枫沟水库修成后,我和妻子几乎每周都上去游玩,山在水心里,水在山怀里,山水相依总是那么和谐搭配。
2009年,我调到大王庄中学工作,期间我抽空走遍了北边的华山村,东边的大舟山,游览了黑龙潭、白龙潭。
2014年,镇上抽调我参加全镇旅游资源调查,大开了我的眼界,潘家沟的四县界、照嘴的马场、造甲峪的冶炼遗址、白碳坡的古庙……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王庄的山算不上最高的山,但却是全世界最好的山,无论是她的姿容,还是她的气质,都使人难忘。王庄的水算不上最丰沛的水,但却是最美丽的水,石门龙湖群山环抱,白云漂浮,众鸟云集,似仙境一般。
我爱王庄的山和水,过去上班忙活,有心没空,如今退下来了,现在正春风荡漾,鲜花依次盛开,我要整理行囊,遍游大好河山,细细品味。
彩云伴海鸥
苏永红
拉科姆有句名言“对于大海来说,陆地是可爱的,对于海岸来说,大海是可爱的。”
我爱大海,因为大海边有无数可爱的精灵。
忙碌中的生活,从未停歇过,感觉日子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过着。对于在内陆长大的我来说,对大海的向往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总想着去看看蔚蓝的大海,去倾听海浪拍岸的声音,去感受大海那宽广的胸怀。
就在上个周末,有幸与海浪赴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海滨之旅。
午后驱车四个小时,经过八个服务区,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有幸欣赏了胶州湾跨海大桥的美丽夜景。
次日清晨,当城市里教堂的钟声敲完第五下的时候,我早已睡意全无。去看大海的激动心情跟小女儿那股初到其他城市的兴奋劲儿相差无几。
洗漱,早餐,匆匆收拾完,牵起女儿的小手直奔地铁而去。买票,进站,上车,天哪,没有出过远门的我,像是“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幸亏有站内漂亮义工姐妹的帮助,否则,在发达城市的地下交通网络里真的是会让我晕头转向,由此不得不感叹国人的建筑智慧所在。
经过地铁十二个站点的停靠,终于来到大海边。未见大海,已闻其声。呼吸里早已是满满的海的味道,清新的,独特的,那是一股深深的咸和一股清新的海风交织在一起的味道。随着海风扑面而来,我也张开双臂奔向我向往已久的大海,大海,我来啦!
迫不及待的跑向岸边,惊起一群觅食的白色精灵,它们“嘎嘎嘎”的叫着从我脚下忽地飞起,飞过我头顶又落在不远处的礁石上。我不禁想起李清照的《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女儿也在我后边高兴的追赶着“哇,海鸥,好多海鸥哎,妈妈,我终于看到海鸥啦!”,说完也张开双臂追赶着时起时落的海鸥群。那些个白色的精灵们,似乎也很喜欢女儿这个远方的来客,“嘎嘎嘎”的唱着欢迎的歌。
它们飞翔在蔚蓝的天空之下,点缀着整个城市的美景,伴随着游客的欢声笑语,成为这座海滨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幸亏出门时随手给女儿放在背包里一大块烤面包,让我更有机会与这些精灵们如此亲近。
我学着其他游人的样子,把面包撕成玉米粒大小放在掌心,站在一块礁石上,伸出手臂,等待它们来我掌心觅食。那些个精灵们试探着飞到我身边,并“嘎嘎嘎”的叫嚷着。它们似乎在相互交流着,到底要不要吃掉我手里的美食。
它们飞来又飞走,几次来回的试探着。白色羽翼不断挥舞着,红红尖尖的小嘴巴,可爱的圆圆小眼睛望向我手里的面包粒。我始终一动不动的伸着手臂,就在这时,一只胆大点的白色沙鸥轻轻飞到我手掌边,匆匆叼起一口面包接着飞走了。我继续原地不动,甚至都不敢呼吸,生怕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又有几只飞过来,它们你一口我一口的叼走我手里的面包。女儿也在一边观望着它们,安静的用手捂着嘴巴不说话。直到它们衘走最后一块,我才收回有点发麻的手臂。
它们吃完后在我头顶上空盘旋着,“嘎嘎嘎”的相互交流着,似乎在向我这位远方的来客道谢。
我忽然有种感动涌上心头,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你对它的好它们都懂得与知道,只是不会像人一样用语言来表达而已。但是它们会用自己的行为与方式向你表示感恩与道谢。
“问一问那海鸥,你飞来飞去有何求”?它们无所欲亦无所求,只想在潮起潮落的时候,随着海浪伴着彩云奏响一曲————彩云伴海鸥。

我的村庄潘家沟
——刘锦佃乡土散文集
刘锦佃,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乡土散文在《山东文学》、《北方文学》、《当代小说》、《时代文学》、《青岛文学》、《齐鲁文学作品年展》发表多篇。
连载十二
咸 菜
咸菜。
两个字,很煞口。
比咸菜还要煞口的,是咬嚼咸菜的日子。
一碟咸菜,棱角分明的咸菜条,搭压着,罗叠着,透着幽幽的咸菜绿。
咬一口咸菜,嘎嘣脆,味蕾黏附咸菜的畅快,从口唇里瞬间下沉到心底。
整几个小炒,拌一碟咸菜。菜肴无拘多少,咸菜不可少。萝卜条,疙瘩块,腌黄瓜,腌辣椒,韭花酱,春芽咸菜……一碟咸菜,把胃口吊得高高。
我们似乎太需要咸菜的味道了,城市和乡村的餐桌上,我们都会将一碟咸菜吃得精光。现实的名利场里,奔波得久了,连口唇间都会觉得淡而无味,周身的感官总是在渴求一种重口味的滋润,我们的舌头仿佛只有在咸辣之间才会找到存在感。
我们吃咸菜的神态,曝露着我们和咸菜的以往。别说你是谁,不用说你来自何方,看你大口咬嚼咸菜的嘴型,我们就能读出你对咸菜的一往情深。咸菜一定陪你走了很远的路,被咸菜洇透了的躯体,映着别样的深沉和凝重。咸菜,能瞬间拉拽出我们的质朴。
咸菜打开了我们的胃口,咸菜也打开了我们的思想。吃咸菜不是忆苦思甜,沿着一碟咸菜,我们就能登堂入室,迅疾进入我们思想的深处。吃着咸菜,我们会真正找到自己。咸菜就是做豆腐的卤水,会把我们张扬的表情和内心,瞬间点回到从前。在咸菜面前,我们藏不住自己,我们骨子里对那种咸滋味的追逐,像咳嗽一样,根本无法掩饰。
我的咸菜很单一,我的咸菜很朴拙。
我的咸菜,是一缸芥菜疙瘩。芥菜疙瘩,村里管它叫辣菜疙瘩。叫什么都无所谓,芥菜疙瘩、辣菜疙瘩,都成为清一色的咸菜疙瘩。
我和母亲从桃口的自留地里收芥菜疙瘩。我的咸菜来自那块土地,那些芥菜疙瘩就是我的咸菜的最初。我常常感念那些土地,那些冰冷的泥土,滋长了我赖以丰厚自己的酸甜苦辣咸。我们种几垄芥菜就足够一年的食用。母亲削去芥菜的菜缨子,精心剔除疙瘩头上的泥土和根须,再蹲坐在小溪边把芥菜疙瘩洗净。母亲拿放的姿势郑重其事,母亲拿捏的是她熟悉的平淡的日月。她历经的那些日子不能缺了咸菜,连白菜萝卜都接济不上的时候,她手里的芥菜疙瘩就是生活的底气。我把芥菜疙瘩装进荆条花筐里,我漫不经心的少年表情里,还看不懂一个芥菜疙瘩对我的意义。
咸菜腌渍在一个小瓷缸里,瓷缸放置在东屋里,瓷缸上压着铁盖,铁盖上压着一截木头。我从瓷缸里捞出一个咸菜疙瘩,一如我小心翼翼地捞起我的旧时光。多年后我才明白,那种谨慎小心,是我对一缸咸菜的敬畏和感激。咸菜有灵魂,咸菜的灵魂不在盐里,咸菜掌控着我们最低的生活需求,咸菜最清楚我们的现实状况。咸菜缄默不语,咸菜无须言语,往餐桌上一放,盘子里浓缩的就是生活的模样。
我的村庄里,咸菜不仅是调味品,咸菜更是实实在在的一种辅助营养。咸菜的颜色,或许才是生活真正的本色;咸菜的味道,或许才是简单至朴的感觉。自幼时起,咸菜几乎从未离开唇边半步,咸菜齁得我咳嗽不止,咸菜煞得我嘴唇干裂,我依然把一块咸菜咬嚼得咯嘣脆。我吃咸菜,像羊吃干豆秸,脆脆的响声里,再厚重的盐滋味,我也能把脸上吃出甜甜的纹路。
苹果花开的时候,我跟着爷爷去滑石峪看果园。午饭时分,石桌上摆着一碗咸菜块,一摞煎饼,两碗开水。爷爷从泉边菜地里拔了几根葱,就着溪水洗了,夹在煎饼里。不用筷子,我和爷爷各自捏着一块咸菜块,边吃边看苹果花间的蜂蝶。我能就着咸菜吃好几个煎饼,我吃得心满意足。我的幼年,嗅不到山外边珍馐肴馔的味道,咸菜和煎饼撑起我的小肚皮,我惬意地在苹果花间奔跑。
我去三平山挖草药,篮子底上的油纸袋里放着馒头和咸菜。饿了,我和卫东坐在落鹰石上就咸菜啃馒头,渴了就喝山泉水。我们迎风啃嚼,咸菜和馒头在口腔里几个翻滚便落下肚去。馒头甜,咸菜咸,山风舒爽,草药香。踩着夕阳从山尖下来,我的额头脸颊上冒出一层盐碱,我吃下的盐分,经过汗水一遍遍的析出,在我的脸上还原出了它本来的颜色。其实,我并不怎么记得青 春年少的饭食,我过着村庄里所有人共同的日子,咸菜之外的富足和殷实,我体会得不多,一如既往的村庄生活,从没有过多的奢望。日子,咸菜般平淡有味。
方伯,我的一个堂伯,没有咸菜的饭局,他从来都是难以下咽。即便满桌的菜肴,也要摆放下他的咸菜碗。高血压,依然嗜咸如命,吃多了咸菜的脸膛黛黑如煤,像陈年腌制的咸菜色。咸菜,每一个村人生命起始的滋味,是骨子里无法抗拒的需求。
我的父亲顶着夜色从榆树窑推一车地瓜干回来,他等不及我的母亲把菜炖熟,从菜橱里端出一碟咸菜,再倒一碗小酒,自行饮酌。有咸菜就好,再丰盛的菜肴也不如咸菜来得快捷便利。一碟咸菜就足以刷去仆仆的风尘,一点盐滋味就把劳苦的腿脚,瞬间点化得轻松舒缓。
常见邻舍友伯就着咸菜喝酒,一茶碗散酒,几片咸菜片,喝得面颊酡红,情志微醺。呷一口酒,砸吧一点咸菜,不论多么难捱的日头,都会在一碟咸菜面前变得平静平常。咸菜能把时光煞出水来,咸菜能挤压出我们躯体内里藏掖的浮华和繁琐。消化过大量咸菜的肚肠最清醒透彻,简单质朴的情调,才是至味清欢。
宴席上,我喜欢用煎饼卷咸菜丝。我很熟练地把咸菜丝匀散在煎饼上,把柔软的煎饼细细地卷起,双齿咬合切断,静静地咀嚼。我从齿缝间吮吸舔舐着咸滋味带来的舒爽,我咀嚼时的神情,像极了一头老牛,牙齿磨合,眼神专注,倏忽之间,记忆的胶片已是几番切换。
十三岁,我上初中,开启了我的一段咸菜人生。从潘家沟去大槐树中学,二十五里路。我背起我的咸菜和煎饼去上学,我吃完我的咸菜和煎饼返回我的村庄,我用煎饼和咸菜给予的营养,一点点啃啮了三年寒窗。每个人盛放咸菜的玻璃瓶,一溜摆开在教室的窗台上,花样各异,色泽不一,释放着浓郁的咸菜味。吃着煎饼卷咸菜,我很少向往和憧憬。虽说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可我就是不敢去过多编织我的未来。不是咸菜限制了我的想象,是咸菜输与了我脚踏实地的冷静。抱守着一罐咸菜,我的书本里糅合了咸菜味,我的青春路径里浸入了咸菜绿。行至中年,我也无法褪去我浑身的咸菜色,不用丝毫的掩饰,我黝黑的面庞,咸菜色的肌肤,丢入人群,转眼不见。
吃多了咸菜,立事就早。吃咸菜的生活,就是最为直白的日常,没有修饰,不加措辞,无须包装,更不用在乎拿什么来遮掩美化。在最为本质的日月里,吃咸菜久了,能一目洞穿生活的真实。咸菜煞出了我脂肪间所有浮华的水分,咸菜煞去了我肌肤里仅存的虚荣,几番努力,我更是明白,即使守住我的咸菜,我也须付出青春的筹码。在后来的路上,我极易满足,我觉得都是我吃了很多咸菜的缘故。以咸菜起底的人生,自能接纳世间所有的滋味。
是哪一个先人,最先把盐和芥菜疙瘩组合在了一起,这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发明,这是一种荫及子孙后代的再创造,更是一种普度众生的饮食文明。这是古老的文明,有很多人终生用不上指南针和火药,但要说没吃过咸菜,可能身体不会说谎。咸菜,以不变的模样,抚慰着每一个时代。时代变迁,物质的文明,似乎改变了咸菜的本意,我们也早就摆脱了靠咸菜补充盐分的时代。咸菜还在,餐桌上的咸菜,花样翻新,或许为的仅仅就是刺激一下我们的味蕾。
吃了几缸咸菜疙瘩,记不清,陈年的咸菜还没有吃完,就接着腌渍新的咸菜。我的身体消化过多少咸菜,我的肠胃容纳过多少盐分,从来没有点数。至今我的血压还没有升高,我的血脂还没有变得黏稠,我吃得应该不是很多。
虽说很少再腌渍芥菜疙瘩咸菜,每一个过来人的心里却留存着咸菜的位置。我几次搬家,早年一个腌渍咸菜的小瓷缸,我都没有舍得丢弃,我的母亲更是百般挽留,许多年里,那个小瓷缸不是闲置在我的阁楼上,就是沉默在储藏室。
我的几个孩子都不喜欢吃咸菜。一碟咸菜,不论我是小葱拌咸菜,香炒咸菜丝,还是油炸咸菜片,我的咸菜,在餐桌上摆很久,几乎无人动筷。他们无法理解一碟咸菜的意义,他们和咸菜隔了很远的距离,他们的身体里不缺盐分,也从来没有饥饿时大啖咸菜的快意。看似疏远了一碟咸菜,其实他们和咸菜根本就没有亲近过。咸菜是一道分水岭,吃惯了甜食的消化道,一旦触及厚重的口味,便会立马防范性收缩抵触。莫非,我们喜欢的,真的只是吃咸菜的感觉。
我依然喜欢炒咸菜。
圆形砧板上,我切一个咸菜疙瘩。我的刀法很熟练,刀行如梭,把整块的咸菜以细丝的形式排开在砧板上。在一块咸菜面前,我把一份耐心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个麻溜劲,足以读出我与咸菜长期的相依相守。每切一块咸菜,都是搭理一截岁月,细细的咸菜丝,彰显着我对一块咸菜的虔诚。
我趴伏在灶台前,我浑身的咸菜味。我把咸菜焯水滤掉部分盐分,我再用蒸锅把咸菜蒸熟。将炒锅烧热,沥油,葱花大料爆香,我的咸菜,在嗞嗞的油烟中翻炒。倒点味极鲜,沥几滴香油,我的炒咸菜,鲜亮诱人。
宋代朱敦儒在他的《朝中措》中写到“自种畦中白菜,腌成饔里黄薤”“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宋代刘学箕在《行香子·雪白肥鰜》中也说“金刀批脔,鲜活甘甜。或时熬,或时煮,或时腌。……滴儿醯,呷儿酒,撮儿盐。”朱敦儒说的是腌白菜,刘学箕说的是腌鱼肉。不论腌白菜还是腌鱼肉,在那些休闲居士的舌尖上,都已经超然了味觉的境界,和我曾经的腌芥菜疙瘩,更是云泥之别。闲情逸致之人,才会腌制出超脱世俗的咸菜,当吃咸菜成了一种情趣,成了一种格调,人和咸菜都已是般若莲心。
在一碟咸菜面前,我们不经意地会评判当下和过往的不同,我们艳羡于现世的优越,我们念叨慨叹早年的苦涩。别抱怨咸菜,咸菜不是苦涩的标识。当我们诅咒一块咸菜,可能还是因为我们吃的太少,我们还没有吃出咸菜的精髓。从潘家沟出来,我更没有资格诅咒一块咸菜疙瘩,吃了这么多年的咸菜,我还是没有透彻地理解一块咸菜。我和咸菜,谁在眷念谁,谁在垂爱谁?只 是,我记得咸菜,咸菜不一定记得我。
不论我们喜欢与否,吃咸菜的时光不会就此打住。我们一直都在吃咸菜,咸菜的味道没变,只是我们舌尖之外的感觉早已悄然向暖。
生活油腻了,吃点咸菜,挺好。
小葱拌咸菜,滴儿醯,呷儿酒,撮儿盐。

出刊日期:2024年3月28日(农历二月十九)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