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卫华
三十多年前,还不算老的老孙,从一线的执法部门作为“人才引进”交流到了局机关,被分配到天下第一难办事的信访部门。
信访虽是清水衙门,但每二到三年一次的市级信访先进个人的评选还是让不少人羡慕和向往。羡慕的倒不是“先进”本身,而是它的含金量,这在同行的眼中均心知肚明。因为是市委、市政府下文表彰,除了落款有醒目的印章,就是文件的末尾,有一行诱人的括弧,上面注明是“享受市劳模待遇”。
可不能小看这份享受,其待遇还算“丰厚”,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市级劳模退休后,其退休工资可以少打折5%;单位还应该出资,为其购买一份带有福利性的劳动保险,到退休后方可每月增加60到100元的退休工资;而在职时还能时不时的,享受外出旅游和疗养的好事。
当然,想享受劳模待遇并非易事,不下点功夫,只能是镜中采花,井中捞月。于是,老孙自打调到信访部门后,全力发挥他的文字特长,处里处外尽心尽力,为部门的争先进位,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两年后,机会终于来了。当老孙从局办公室,拿来信访局要求上报先进个人的文件,并将其交给处长时,到让领导为难了好几天。上报本人吧,前任处长连续四年为自己弄了两个信访先进个人的先例,以及事后被全处人,埋怨数落之声,始终在耳际回荡;推选其他人吧,还真有点不甘,因为两年一次,毕竟机会难得。就在处长犹豫不定,考虑再三之时,不知是谁透露了风声。结果处长室的门槛,被信访处的同事,处长的老领导、老朋友、老同学等踏了个“破”。而此时的老孙,则望着处长室的门庭若市,想到自己是信访处的“晚辈”,也曾想捯上一块“菜”的欲望和梦想,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到底还是处长大气无私,经过权衡利弊,专门召开了选举会议,并首先做了表态:“今年市里的信访先进个人我弃权,因处里的工作是大家干的,就由大家选吧。”话一出口,本来还叽叽喳喳的议论声,顿时变得鸦雀无语,僵持了十多分钟后,竟没有一个带头发言提出人选,因为大家的心里都有着同样的心思。
“我看还是处长定夺吧。”在这沉闷的气氛中,坐在边角上的老孙有点弊不住了。“不可,要吸取以前咱处里的教训,在评先进的问题上我不搞独断专行,如不行就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法,如何?”处长的提议一说,竟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
接下来的印票、发票、写票、记票,最后的唱票,结果又一次让人感到意外。除了处长的零票,其他人都是一票外,唯有老孙以两票“高票当选”,获得了该年度市里的信访先进个人。那天,只听老孙在选举会上,说着语无伦次感谢处长,感谢大家的话语,对从天而降的好事,还真有点受宠若惊,措手不及。
两个月后,老孙终于拿到了市委、市政府表彰信访先进个人的红头文件,接下来就是准备高高兴兴的享受待遇了。可当他拿着表彰文件到局政治部想申请时,竟遭到了回绝。“享受劳模待遇,有规定的具体文件吗?”政治部接待同志,不屑一顾的如是说,让老孙有点懵圈:“还要啥文件,我到哪里弄啊。” 郁闷之余的老孙有点不解,同时还有点释然:“也是啊,毕竟是带括弧的劳模。人家搞政工的同志,难道还不知有关的规定和政策。”看来,是自己邀功心切,将信访先进个人看得太重。想到此,老孙揣上信访局的文件,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就这样一晃半年过去,由于表彰文件锁进了抽屉,这享受劳模待遇的梦,也淡出了老孙的思维。可有一次,老孙在出席一个朋友孩子婚礼的餐桌上,竟邂逅了在市总工会办公室工作的老同学。闲聊之余不知怎的,竟提到了享受劳模待遇的话题。这时的老同学在肯定的同时,竟为老孙鸣起了不平:“市里下发享受劳模待遇的文件,具体的要求我那里有,明天复印寄给你。”有了同学提供的尚方宝剑,这老孙享受劳模待遇的想法,又重新点亮。
这回老孙没有找上回拒绝的小政工,而是直接找到政治部的分管领导。那位领导还算不错,在询问了相关情况后,收下了老孙提供的各种材料,并心平气和的说:“你的申请我们会认真研究和考虑。你回去等信吧。”到底是领导,这说话办事的水平,让老孙的心里舒服多了。
可这舒服后的等待确如此的漫长,开始每隔十天半月,老孙还会打个电话询问申请的进展情况。而每次的回话总是千篇一律:“全局像你这样享受待遇的情况太多,我们要统计和研究。”这一统计二研究又将近一年,老孙有点熬不住,等不急了。 于是,他又直接找到那位政治部的分管领导,予以当面问明。该领导还是第一次接待他时的,那种心平气和的态度,不过这次终于说出了真相:“因为你们这种享受待遇的情况,全局有数十人之多,如果都买保险,或安排疗养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几次局党委研究也没通过。”
“既然是研究没有通过,何不早点告之,害的我们煞费苦心的等待,死了多少梦想的脑细胞。”听着老孙的数落和牢骚,此时政治部的分管领导,也只有不断打招呼,连连陪不是了。
冬去春来,老孙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一晃就是两年。两年后,市信访局又下文了,这次下文的范围有所扩大,那享受劳模待遇的信访先进个人由一个增加到两个。就在信访处的同志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跃跃欲试时,两个名额其实早已内定:一是分管信访的局领导,一是局领导指定的一位快退休的老同志。这就是现实,你不服气,不甘心,也只能搬石头去砸天了。不过此时的老孙,还是为那位老同事,获得退休前难得的荣誉而高兴。
可那位老同事,在获得信访先进个人后的时间里,有点神神秘秘,好像总有事避着他。终于有一天,让老孙发现了端倪。原来一份单位,为其(劳模)办理购买劳动保险的表格,在处里签字盖章同意时,竟让老孙看到了。于是,他毫不客气的找到老同事,问起了事情的原委,而那位老同事倒也老实,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得如实相告。
就这样,老孙终于在两年之后,和分管局长,与即将退休的老同事一起,真正享受了一回劳动模范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