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姑红叶
文/彭杉影
秋意已浓,天高云轻。一辆出租车行驶在通往大悟四姑的乡村公路上。车内后座上是一位老太太和一中年女子,她们是母女俩。
母亲的身旁有一本书,书页已泛黄,那是一本戴望舒的诗集。
母亲双眼望着窗外,像是在欣赏一幅又一幅飞驶而过的画卷。秋天的山林,色彩层次丰富,像是打翻了的五彩调色盘。道路两边,时而可见整齐的房舍和院落。女儿握着母亲的手,也把目光投向了远处的山林。她说,这里真美,空气也新鲜。
母亲说,四姑快到了吧?
女儿说,快到了。
司机说,翻过了前面两座山,再拐一道弯就是四姑镇。
母女俩是从南方一座小城市来的,前一天的中午就出发了,坐城铁到了省城,在省城找了家快捷酒店住了一宿,然后坐高铁到了孝感北站,在孝感北站叫了一辆出租车就往四姑赶。
秋天来临时,在南方那座小城市的一间普通的住宅里,女儿发现了母亲的秘密。母亲多次手捧一本泛黄的诗集坐在窗前的情景吸引了她。母亲退休前是教师,一辈子喜爱诗词,家里的诗集有好多。但这一本诗集像是有些特别。
母亲在客厅时,女儿进了书房,打开了那本诗集,那是一本50年前出版的戴望舒诗集,字迹不够整齐,这是一本年代久远的铅印书。女儿翻开诗集,一片树叶抖落出来,叶片已是黑褐色,早已失去水份和原有的颜色。
那天晚上,母女间有了一次特殊的对话。
女儿说,妈,您说吧。
母亲说,说什么?
女儿说,关于那本诗集,还有那片树叶。
母亲无语,过了会才说,给你讲妈初恋的故事吗?这不是让你妈害臊吗?母亲的脸上闪出一道红韵。
那天晚上,女儿知道了,那片树叶叫红叶,是一种叫乌桕树的叶子;那天晚上,女儿还知道了一个尘封了四十多年的爱情故事。
半个世纪前,在孝感城内的一所中专学校里,同班的一名男孩和一名女孩互生爱慕,却是谁也没有开口表达,那种爱青涩,欲说还休。男孩高大帅气,多才多艺,热爱诗歌,写得一手好行草,篮球场上有他的矫健身姿。女孩却很沉静,她喜欢独自一人看书,在校园高大的梧桐树下捧着一本诗集,读得冿津有味。有一天,女孩在树下读书,男孩穿着球衣拍着篮球奔向操场,篮球滚落在她的脚下,他俩四目相对,相视一笑,这一幕定格在了男孩女孩的脑海里。
男孩让女孩着了迷,女孩让男孩着了迷。
男孩和女孩都是学校诗社的骨干,后来在一次诗歌朗诵会上,两人登台一起朗诵了一首徐志摩的诗,博得雷鸣般的掌声。
从那以后,男孩女孩走近了,像是开始了恋爱的前奏。
可是,过了不久,男孩响应号召投笔从戎,参军入伍了。成为一名军人是他从小的梦想。
就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男孩女孩相聚在梧桐树下,男孩送给女孩一本戴望舒的诗集。女孩翻开书,翻出一片树叶。女孩问,这是什么叶子,好漂亮。男孩说,这是红叶!我家乡的四姑镇漫山遍野都是。
男孩女孩相约,等下次他从部队回来,他们一起去四姑看红叶。
再后来,男孩女孩只能是书信往来,每个星期一封信,从不间断,女孩每天在等着接到来自北方边陲的信那个幸福时刻。信里,男孩说明年四姑的红叶红满山时,他就会回家探亲。
可是,男孩的来信却嘎然而止,女孩寄出的信也如石沉大海。
女孩茶饭不思,在不安、担心和焦虑中等侍了两个多月。
后来,有了他的消息,男孩在一次突如其来的抢险战斗中,献去了宝贵的生命。
消息传到学校,全校师生动容。
女孩那一阵失魂落魄,很久很久缓不过劲来。
很长一段时间内,女孩会捧着那本诗集,在桌前看着那片红叶发呆很长时间。
出租车翻过两个山头,拐了弯。停在了红叶广场,女儿从车上搬下轮椅,然后扶母亲下了车,扶她坐了上轮椅。
女儿推着轮椅说,妈,这就是四姑,这就是四姑的红叶广场。
女儿又说,山上山下都是红叶,好美!像是在画里一样。
母亲已是泪流满面。秋风拂动着她的白发,女儿站在身后,定格为一副意境美仑美奂的人物肖像画。
母亲说,看到了!我都看到了,好美!这就是四姑红叶。
女儿心想,还是来晚了几天。两场秋雨之后,树上的红叶已寥落,游人也稀稀落落。
母亲还在专注地望着远方,她说,我听到了,红叶也会说话,他们在说话。母亲的声音哽咽着。
泪水在女儿眼里滚动,然后溢出,滚落。
母亲双目失明已两年多了。

作者简介:
彭杉影,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孝感市作协副秘书长。中短篇小说散见《北方文学》《长江文艺》《长江丛刊》《作品》《鸭绿江》《武汉文学》等刊物,小小说散见《金山》《文学纵横》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