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滴血》故事村一一韩城杏花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韩城报》,《韩城日报》,《都市头条》,《今日头条》,《中国诗歌网》等报刊网站都登载过韩城杏花村。典型文章如:《杏花村一个品牌的沉浮》,《<三滴血>故事发生地陕西韩城杏花村》,《韩城杏花村十大奇景》,《杏花村有个石头坡》等。
(见下图)
现对杏花村有故事的主要地名统一用字约定:
1、葫芦峪。宋朝指从滩子串河进入杏花村沟河统称葫芦峪(形似)。传杨家将抗辽曾在此处作战,东为金沙滩。
2、白水河。村南边沟里的河流,早村民因洗白棉子布不用皂角就能洗白故叫白水河。白水河故事多,正在整治河道(省立项)。
3、潦水(又称雷家河渠堰)。县志记康熙年间称村前河从巍山经南西庄到“雷家河堰渠”。
4、小套沟。下河最东边南边第一沟。沟里套沟小套沟。两沟景各异。清末时候沟口西曾断案后搭帐篷过事埋人。
5、窑院。小套沟对岸,明清朝樊家油房之地(五行之学)。
6、送娃沟(转音叫死娃沟)。窑院子上略西小沟。解放前幼小生命早亡扔此处,这是对旧社会的控诉。
7、野鹤沟。小套沟西边。传说八仙坐骑放养之地。
8、等郎沟。野鹤沟西边,原菜地上边。传说潇湘二夫人等舜帝之地。
9、仙女洞。等郎沟下东南,此洞通野鹤沟。事如其名。
10、文脉砠。沟南桥东边砠。曾有道庵。桥西岸有道观。
11、桥沟。通嵬东的大路下。沟西有黄河碑。填沟反映了村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12、象牙沟。桥沟西。梁砠像珍贵的象牙。向阳崖不长树草,背阴树草茂盛。1948年解放军游击队从象牙沟畔小路过村解放县城。
13、赌博窑。上河水库南崖上。三不管赌博之地。对旧时代的血泪控诉。
14、五亩沟。上河水库北边。第一回打豹子的地方。
15、石头坡。不只是交通道水道,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干劲见证。
16、马王坡。底下巷马王庙到河一段坡。原为石头所铺,从场边下通河道。
17、观音坡(又名拐坷捞坡)。原土坡。
18、南洼。东边观音庙,土塔之处。佛教文化。
19、胡洞口。出村西边。胡洞一段历史。
20、双碑楼。紧挨胡洞口。传双碑不同人不同结局的故事。
21、一盘龙(又名老巷)。东至南洼塔西尾村口柏树梁。二百七十年前的四合院。血红碾子。雨水西流等。
22、喜崖(旧读nal)。老巷东头到西头齐棱崖。自古人从喜崖摔落不伤人。
23、寿崖(又名三千米绿色长廊)。喜崖对岸沟南北边崖。

作者侯印来,韩城杏花村人,曾教小学初中高中语文。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语文学会会员。中语会教研教改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届理事。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中教育信息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南徐特立教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发现》杂志社记者、副理事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等。
热心研究,在《语文教学通讯》《德育报》等二十多种报刊发文约百篇,省级以上论文二十多篇,十多篇入选书集,如《中学生作文成功途径十韵》发陕师大《写作导报》,95年入陕师大《初中作文系列训练三年级上供九年义务教育使用》。参编出版书十余部,文章获奖三十余种,《新课程作文导航》一书,2003年获中语会"十五”课题专著一等奖,07年获教育部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基金会科研论著三等奖。
在《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等网台发文千余篇,传略入编《中国专家学者辞典》《世界名人录》等。部分简介见《百度》《今日头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