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的“小雨”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春雷阵阵,山寺桃花始盛开。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细雨如油,沾衣欲湿杏花雨。
惊蛰过后,大地收到了自然无声的“密语”,春的使者化风行万里,告知春的到来;春雨带着春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唤醒沉睡一冬的万物。人类的基因密码也随春的讯息悄悄苏醒,与风同行,与雨同伴,感知春的存在。
三月里的春天,蒙蒙细雨总有着说不出的好。不说微雨如酥,远山如黛;就说新绿如洗,草木竞香;再着寻春、踏青、追雨,就更使人回味无穷,留连不返。徜徉山水间,不觉会吟起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每到三月,春风裹挟着丝丝细雨,飘飘然的落在发梢眉间时,心里荡漾着的小船载着旋律乘风破浪而来,随着雨丝缠绕在山间柳梢,飘落在清溪里古道旁,没入田间地头,行走七音五线。那优美的和声五重唱飘荡在田间陇畔: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下个不停,
山谷里的小溪,哗啦啦啦啦啦,哗啦啦啦流不停,
小雨为谁飘,小溪为谁流……”
三月里小雨,让我们追寻她的脚步来一趟“飞越中国”,从空中俯瞰她的千变万化。
三月里的小雨,无疑要从广州的“回南天”开始,雨雾重重,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那雨滴就像传说中的龙王在“呼吸吐纳”,随心所欲,凭空而至。勾起了我这个生于黄河之畔,长于黄土之塬,吹着西北干燥缺水的风,唱着高亢激昂的《信天游》的“秦人”的压制不住的好奇心。
南方的三月里的小雨,不像北方的人对小雨那么让人期盼和欣喜。怎么说呢,就像西北汉子刚吃了一顿手抓羊肉,这方刚洗罢手抹干嘴,那边又上了一碗羊肉泡,虽鲜香无比,却无法下咽。

为什么?过犹不及呀,凡事都要有个度。
曾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被“回南天”里的小雨困扰了二次,十多天的小伙子,听到天气预报还有雨时,逃也似的驾车跑了三百公里,当汽车冲进前方灿烂的阳光下时,一时间哇哇啦啦地大声笑喊着:“唉呀,终于看见太阳了……”。看到这里,屏幕外忍不住笑意的一定是像我一样的北方人。如果给视频一个标题,没有比“被雨追着跑的人”更合适、更贴切不过了。
三月里的小雨,一路向北,在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南来湿润空气虽来势汹汹,却也在高耸入云的大秦岭面前败下阵来,跨过时已损兵折将,大势已去,雨量减弱过半。
当飘落在“春雨贵如油”的秦岭以北的北方时,已成绵绵细雨。听到即将有雨的预报时,人们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奔走相告:今天有雨,扬尘天气,干燥缺水会好一点了……。
傍晚,毛毛细雨悄然而至,春雨夹杂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放学路上的孩子兴奋的冲入雨中,大声颂着:“下吧,下吧,我要发芽;下吧,下吧,我要开花;下吧,下吧,我要长大……”,那童声和着细雨犹如天赖之音在空中散射开来,悦耳无比。
在北方,三月的雨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写实;是“谁怕!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路;是“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景象。
经历过北方的冬天都晓得,树木花草干枯凋零,黄土飞扬一派萧瑟。此时的雨是冬与春的交接仪式,是花与草的唤醒密码,是上天赐给北方人历经冬寒的最好的抚慰与暖意。
继续北上,当三月里的小雨到达北方的绿色明珠“塞罕坝”时,雨滴也已娇弱细小的难见真颜,还未落地便已蒸发殆尽,只留“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叹。但我们都知道,“心中若有花千树,天下何处不逢春”,她不远万里之遥,给这片沙地带来了春的信息,春的希望,春的足迹,
三月里的小雨也无数次的见证了,塞罕坝人历经三代,在持之以恒艰苦卓绝的努力下,以往“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如今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如一条绿色长龙横亘于高原沙漠地缘。
至此,三月里的小雨也已走完她的历程,从南到北,从大到小,从有到无。
三月里的小雨,用她手中的画笔描绘着大江南北的春天,倾听着来自山川河流对春的轻语。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下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