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底之蛙
文/舟自横渡
独霸这一方天地
全力做世袭美梦
梦外的世界
被井口锁住
井内的空气
由腐败统治
一口枯井
一个王国
我听到蛙声阵阵
仿佛国王又在作精彩绝伦的演讲
仿佛蓝图已经绘就
我不由自主拍起双手
吴仲友读诗:
一首关于权力异化的现代寓言
舟自横渡的《井底之蛙》以简洁而锋利的语言,构建了一个极具批判性和寓言性的诗歌空间。这首诗不仅是对传统寓言的现代重写,更是一则关于权力、封闭与自我欺骗的深刻隐喻。
诗歌开篇即以“独霸这一方天地 / 全力做世袭美梦”点明主题——井底之蛙并非无知,而是主动选择了一种封闭的权力结构。“世袭”二字尤为关键,暗示这种统治并非偶然,而是刻意维持的秩序。蛙的“独霸”与“美梦”形成讽刺,它陶醉于虚假的权威,却不知自己只是困在枯井中的囚徒。
“梦外的世界 / 被井口锁住”——井口不仅是物理的边界,更是认知的牢笼。蛙的世界被严格限定,而“井内的空气 / 由腐败统治”则进一步深化了封闭系统的窒息感。这里的“腐败”不仅是物质的腐烂,更是精神上的堕落,暗示权力在封闭环境中的必然异化。
“一口枯井 / 一个王国”的并置极具张力——枯井象征资源的匮乏与生机的丧失,而“王国”则赋予它虚假的庄严。这种对比揭示了权力如何在贫瘠的土壤中虚构合法性,使荒诞成为常态。
诗歌后半段转向声音的描写:“蛙声阵阵 / 仿佛国王又在作精彩绝伦的演讲”。蛙鸣被异化为统治者的演说,暗示权力如何通过语言和仪式维持其权威。“蓝图已经绘就”更是讽刺——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所谓的宏大叙事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幻象。
最耐人寻味的是结尾:“我不由自主拍起双手”。这里的“我”是谁?可能是井底之蛙的同类,也可能是外部的观察者。无论是哪一种,都指向一种被迫或盲从的共谋——权力不仅需要独裁者,也需要鼓掌的观众。这种“不由自主”的服从,揭示了群体如何在无意识中成为暴政的帮凶。
这首诗的深刻之处在于,它超越了传统寓言的道德训诫(如“坐井观天”的讽刺),而直指现代社会的权力结构。今天的“井”可能是信息茧房、算法牢笼、体制化思维,或是任何让人丧失批判能力的封闭系统。蛙的“世袭美梦”对应着当代人对稳定幻象的依赖,而“腐败的空气”则让人联想到极权社会中的精神污染。
全诗仅十行,却层层递进,从静态的权力结构(独霸、世袭)到动态的权力表演(演讲、鼓掌),从空间禁锢(井口、枯井)到精神控制(腐败、蓝图),形成严密的逻辑链条。短促的句式增强了压迫感,而反讽的语调则让批判更为锋利。
《井底之蛙》不仅是对传统寓言的解构,更是一则关于权力如何塑造认知、封闭如何滋生腐败的深刻寓言。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囚禁不是物理的边界,而是对权力幻象的沉迷;最可怕的不是井的存在,而是井中之人甘愿为囚徒,甚至为暴政鼓掌。
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它用极简的语言揭示了极复杂的社会机制,让读者在短暂的阅读中经历一场关于权力、自由与自我欺骗的思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