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爸》
文/安臣明//朗诵/马秀春
第七章:爸爸建房子
唐山大地震后,村里重新规划安排了房基地,家家户户都要建新房。
大队部分发下来的救灾物资并不充裕,只有几棵松木檩和长长的桦木椽子。我家人口多,分了六间地方的房基地,还住着简易窝棚的爸爸,每天都辛苦地准备着建房所需的物资。
爸爸捡拾起地震倒塌厢房的旧砖头、石块,用菜刀咔嚓掉上面的泥土,要重新利用,可是还是不够。
脱泥坯子是最好的办法,爷爷、爸爸和二叔都光着脚。提前准备的黑色泥土堆上,泼上河边担来的许多桶水,再扬上麦秸秆,爸爸和二叔双脚不停地踩着黑黑的泥土,踩上一会儿,泥土已经匀和,爸爸拿来两个木质框架,递给二叔一个,平整碾好的场地上,爷爷负责用平锹往框架里填充泥巴,爸爸用双手抹平框架里的泥巴,多余的摔在另一个框架里。
二叔也学着爸爸的样子,干了起来,平整的场地上,一排排泥坯子逐渐多了起来……没见过世面的我,拿上小铲子,也帮着铲上泥土,填到框架里面,凑着热闹。
脱好的泥坯子要晾晒上好几天,多半干的时候,一个个戳起来,再晾晒干透,就可以码放起来,苫上草等着建房的时候,替代砖块用。
檩,可以把厢房上用过的旧檩条和国家发的松木檩加在一起,就够了。
椽子不够,就麻烦了很多。爸爸借来木匠用的大锯子,搬来长凳。爸爸和二叔抱来胳膊粗细圆圆的桦木椽子,要用大锯一分为二锯开,这样一棵就当两棵用。
爸爸是上锯,负责找直线,他的大脚蹬踩在长凳子上的椽子上端,二叔是下锯,只管用力拉大锯,他坐在地上,双腿伸直两脚分别蹬着长凳子的腿脚,不粗而结实的胳膊,小小的‘馒头’状的肌肉时隐时现。
哥俩个从前末晌,拉到后末晌,爸爸光着膀子的脊背上,汗珠映着阳光,像撒了一颗颗晶莹的水晶一样。下锯的二叔,棉布裤腰早已经湿透,印记已经到了屁股。一旁锯开的桦木椽子也越来越多。
不懂事故的我,看着热闹,蹦跳着在一旁哼唱着,妈妈教过我的儿歌:“拉大锯,扯打锯,姥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叫女婿……”
放学回家的三叔,抱起我举过头顶,转上好多圈,把我放下的时候,我已经迷糊,站不稳的身子,咧邪着歪坐在地上,三叔笑了。
建房所需的物资,准备了一个多月,就差不多了。这天早上,爸爸和二叔早早起来,提前挖好房基地地槽,请来几个打夯的乡亲。
前末晌八点左右开始打夯,打夯全靠人力,四个年轻人负责砸夯,一个上点年纪的大爷,为了大伙,步调一致负责喊号子。
大爷那粗矿豪迈的嗓音甚是洪亮,只见他一边双上下手挥舞笔画着,一边大声吆喊又像是吼着:“乡亲们呦!嗬咳,大地震那么嗬咳,不怕难呦,嗬咳!人定胜天嗬咳,重建家园嗬咳,一夯一夯密密砸呦嗬咳,中午炖粉条嗬咳……!”
几个负责砸夯的年轻人,铿锵有力且悠长的号子声和‘噔噔’的砸夯响彻了整个院落,好是热闹。
爸爸、二叔,爷爷负责一层一层回填上基土,我在旁边入迷得听着那抑扬顿挫的号子声,看着那气势震慑力超强场面,期盼着新房早早建成,想着中午能吃上豆腐和粉条心里好是兴奋。
房基地打夯弄好之后,爸爸是瓦匠大工负责垒墙,前后房沿表面用红砖,里层和山墙用土坯子。妈妈和二叔是小工,负责和泥搬砖,爷爷挑起扁担从河边去挑水,悠长不宽的街道上从家门口到河边,从水桶溢出的水洒下了一溜滴下的水印记。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爸爸累得每次从脚手架下来的时候,总是不吭声的揉一会儿腰。
看着漂亮的红砖房,一天天长高,爸爸、妈妈憧憬着未来的生活。给二叔说上老婆,是爸爸的心愿。
一个多月以后,六间崭新的红砖照面尖房子,基本落成,爸爸总是卷上旱烟,站在院子里,照亮(抬头端望)着高高房顶。默默等着冬天的到来,因为到了冬季,才能打芦苇,有了芦苇苫子,就可以苫新房的顶子了,才是大功告成。
地震那一年,爸爸二十九岁,我五岁!
作者简介:安臣明,笔名燕赵才子。普通农民,酷爱写作。河北省文学研究会会员,河北省音乐协会会员。
主播简介:马大姐(马秀春)河北唐山人,热爱生活,真诚善良。喜欢读书丶写作,爱好朗诵。希望用文字和声音传递真情和美好。
责任编辑:雪莲
排版制作:流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