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的草原沙漠之旅
—鄂尔多斯夏令营后记
文/菩提树
2021年7月,顺着心的方向,我第一次来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大草原。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风吹动着白桦林和我的歌声,此唱彼响,交相呼应。我的那支蒙古舞跃跃欲试,大美的鄂尔多斯草原,我要在你温暖的怀抱里载歌载舞。
第一个夜晚,我们享受着最尊贵的蒙古人的礼节——美酒和哈达。围绕篝火放歌起舞,陪着孩子们一起望星空、数星星,共同在大美落日圆的塞外明珠上感受天人合一的美妙。
第二天早上,万里无云。我和我的孩子们在广阔天地上,有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敢,响沙湾里骑骆驼、滑沙、赛车和直升机挑战;飞天草原上的滑草、骑马、射箭;观看那达慕实景马术剧《英雄》,感受马背上的蒙古人在重建家园路上敬天地、泣鬼神的威猛、勇敢与顽强。这群带着成吉思汗血统的套马汉子,以其野性和对长天的敬畏,驰骋在沙漠疆场,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所要弘扬的肝胆相照、勇于担当,具有中华血性的民族精神。
十天后,那个美丽的夜,让我永生难忘。红霞燃遍鄂尔多斯蒙古包与红月亮遥相呼映时,我也就真的醉倒在这个没有边界的海洋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当那个蒙古人邀我对舞时,我那性情中的野性也就真的被带动出来了,他还不时地用大姆指夸赞我是蒙古大草原上真正的"雄鹰"。篝火伴着歌舞划向夜空。好一个草原之夜,渐渐地、渐渐地融入了我和我的灵魂深处。我已经没有理由走进刚刚搭起的帐篷里了,熊熊燃烧着的篝火,温暖着我的身心。这样的夜让我浮想联翩,我想起半个世纪的跋涉,真的很幸福很幸运,感谢天地万物给予我的所有遇见和发生。
夜色下的蒙古包和那搭起的100多个帐篷在微风中似乎懂得了我的心思,它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望着我静静地发出天籁般的“妙语连珠”。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心头上的喜悦和满足无以言表,只望篝火能再慢些燃烧,带着我的思绪似脱缰的野马,驰骋在那美丽的世界。
黎明前,当草原上的红日半明半昧、若隐若无、羞答答地出来之时,草原的安静瞬间被等待日出的家长和孩子们打破。人悦草欢,以舞奉天,我的蒙古舞终于有了一次在蒙古大草原上的绽放。一个一生热爱舞蹈的教书女人,在有限的几分钟里,将那支带着自己体温的蒙古舞,从冰城哈尔滨带到了塞北鄂尔多斯大草原,这是怎样的一份虔诚的厚礼!
都说黄河在转弯的地方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而我在人生转弯的地方刚好遇见。一路上,等也成风走也成风,就这样一程一程任性着、从容着、感动着我自己。其实,人生就是借世间之境修心、养德、提升灵魂的过程。人这辈子最大的自我教育就是积德行善。每一个人走时比来时灵魂更高一层,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我在转弯处如期找到入口,在知行中渴望不带面具,破除假象和边界,找到真正的那个有思考、有觉知的本我真我。认清自己,勇敢地做自己,用文化的敲门砖在高端处感知真快乐,让生命走在觉醒的路上,及时给身体注入灵动的种子,让每一秒都能迸发出有价值的音符,让那个简单、善良、努力、勇敢的我,随着时代的脉搏重新起航。
十天夏令营的课程,唤醒了孩子们真善美的心,也收获到了家长们心中的芬芳。我的课堂我做主,当家长们第一次面对面听到了我们中班孩子的真心话;当孩子们也听到了来自家长们诚恳道歉与真心表白;我们的孩子也就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家长的良苦用心。一切都在一个良性的草长莺飞的环境里循环往复着。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是我说出的话你能听懂,我做的事你能领悟。这就是大道至简。
十天夏令营的课程,我深感人与人之间要在融合中求中庸、致中和,在合作中求大同、存小异的重要。其实,这就是生活的艺术。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每个人向目标运行的路径却大不一样,而不同思维所带来的不一样,反映出的就是每个人的家庭教化模式的不同,以及所形成的不同习惯和固化思维的差异。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面对同一件事解决的方法也不同。改变思维模式,善于灵活变通,或过犹不及,或矫往过正,这都是学问,也是生命路上不断调整的方向。
生命需要行走,不在书中,就在脚下。而我的生命状态正处于一个最好的时段,与天地万物对话,观人间千姿百态。从家乡哈尔滨绕行到内蒙古草原——呼和浩特、包头至鄂尔多斯。这样的出征路径,注定会有一个完美的教育梦走进我的视野。美好与挑战同在,它需要勇气,更需要耐力。归零后的再出发,我的自然本性正在大自然里生长、开花、结果。
难忘的鄂尔多斯夏令营! 难忘的草原沙漠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