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李淑华
谈起俺那嘎达,就是享誉全国的大豆、玉米之乡——吉林。现在,在白山黑水无垠的沃野和广袤的森林里,也很少能看到狼的影子和踪迹了。然而在我小的时候,在吉林九台苇子沟靠山一带,就经常能看见狼出没的影子和踪迹。在故乡上河湾红朵沟山区,甚至大白天就可以常常看到狼群的出没。
在东北,过去人们习惯把狼叫张三。张三这个名字我从小就听惯了。我还在悠车子里嗷嗷待哺的时候,妈妈就唱着:熊来了、虎来了,张三背着鼓来了,正在门口等你哪,我的宝宝快睡吧!那个时期东北的孩子多半是被这种摇篮曲儿吓睡的。

狼就是狼,为什么还叫张三啊?小时候我问过奶奶,奶奶笑着给我讲了一段故事。奶奶说:听老辈讲,从前,有一个人叫张三。有一次邻村有人办喜事,张三去做客随礼。走到一个十字路口,遇到了一个白胡子老头,老头问张三干啥去,张三说上礼去。老头说上礼有肉吃吗?张三说肯定有。老头又说:肉好吃吗?张三说当然好吃。老头说.:你到了席上如果有四喜丸子给我带回来一个 。我保证你以后天天有肉吃。小伙子想,你连四喜丸子都吃不起,还保证我天天有肉吃呢,就没有把老头的话当回事儿。
到了席上,主人备的是七个碟子八个碗,外加一盘四喜丸子。张三想起老头的事,就把老头要四喜丸子的话对同桌的人说了。大家都说老头那么大岁数了,张一回儿嘴不容易,咱们就别吃了,都给他带回去吧。吃完饭,张三找了个菜叶子一包,就把四个四喜丸子带走了。走到了 十字路口,白胡子老头在哪里等他呢。老头说:带来啦?张三说:别提了,满桌子人都同情你,我们一口都没吃,都给你带来啦。白胡子老头毫不客气,接过来就吃 。吃完了还直吧嗒嘴。张三问老头香不香?老头说:嗯哪,真香! 张三说:你是香了,俺们可连一口都没吃着。白胡子老头拿出来一条方手巾,对张三说;孩子我没什么报答你的, 给你一条方巾,今后你如果想吃肉就把它戴在头上,你就有肉吃了,想吃多少就有多少。但是你要保密.不能和任何人说。说完老头身子一晃儿就不见了。张三还以为遇到了神仙。
从此,张三真的有肉吃了,每当他馋了,到外边把方巾一戴,就会看到一堆堆香喷喷的肉,随他尽情地吃。有一天,张三的姐姐回娘家看爹娘,下午要回婆家,让张三送一程。姐俩来到村外一棵树下,姐姐说:兄弟我听说你会变狼,你给姐姐变一个呗。张三说变什么变,快走。姐姐说你不变,我就不走。
张三没办法,就把方巾载到头上了,他低头一看,脚下是一堆香喷喷的肉,张三张口就吃,突然他想应该给姐姐留点,就不吃了。摘下方巾一看,身怀六甲的姐姐就剩下一条腿了,原来姐姐让戴方巾的他给吃了。刚好这一幕被同村的人看见了。人们喊,张三是狼,张三是狼。张三知道无法跟父母交代,索性带上方巾奔向了草原,从此成了真正的狼。所以,人们把狼叫张三,说他连自己的姐姐都吃,真是吃红肉拉白屎转脸儿无情。


听奶奶讲,他们年轻的时候狼很多。狼经常在夜里进屯伤害牲畜。有一年春天的一个晚上,爷爷奶奶被一阵猪叫狗咬声惊醒,爷爷说了一声:不好,可能是狼来啦!抄起猎枪就出去了、月光下,爷爷看到,大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大敞四开,一只灰黑色的老狼,不知道怎么把一只二百多斤的母猪从猪圈里弄出来了。老狼用嘴咬着母猪的左耳,用尾巴抽打着猪的屁股。猪就吭哧吭哧的跟着狼走。任凭家里的小狗左一口右一口的撕咬,狼就是不撒口。爷爷怕伤了猪和狗,就冲天上开了一枪。枪声响过,老狼撒腿就跑了。母猪捡了一条命,奶奶给这条猪起名叫“狼剩儿”。
我爸爸十四岁的那年春天,自己一个人到北山铲地,将近中午的时候,他发现有两只狼从东山向他跑来,当时想跑已经来不及了,幸亏当时地里有几座坟,坟旁有几棵大树,爸爸立即爬到树上,骑在树卡巴儿上,不敢下来。狼来到树下,呜呜叫着围着大树转圈儿,一只狼把前腿立起来扒树,爸爸吓得一动也不敢动。两只狼不甘心,就在树下趴着,不时看看树上的爸爸,就这样,人不敢下来。狼也不肯走。后来,爷爷奶奶看晌午过了爸爸还没回来,知道可能出事了。就领了几个人上山来找,人们一边走一边喊,狼看见来了很多人,才极不情愿地跑了。奶奶说当时爸爸都吓得裤子都尿透了,到了家昏睡了几天几夜。
我小的时候,也有过两次和狼的遭遇。第一次是我五岁的时候,当时,我们住在九台市苇子沟靠山四队,那是春天山花烂漫,山菜遍地的季节。恰逢我的婶娘生小孩,她娘家人要来下奶。客人还没到,奶奶就张罗着用什么菜招待。那时候哪有什么鱼呀肉的,生小孩最好的营养品就是鸡蛋了。来了客人.,大春天的地里的黄瓜豆角都没下来,地里就有点韭菜,用鸡蛋炒韭菜就是最好的菜了。再就是头年剩下的干菜土豆干、角瓜条什么的。奶奶怕菜不够,要到山上采野菜。我像个跟脚星似的缠着奶奶要去。奶奶也就答应了。我们家离东沟山上不足二里地。我们刚进沟口,就有一个本屯的社员对奶奶说,你们别上山了,沟里有狼。奶奶不以为然的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怕个狼!我们就继续往沟里走。拐进一个东南沟,沟里山花满目,野菜也不少 。我被野花吸引住了,就东一朵西一朵的采山花。奶奶开始采猴爪子野菜。我采了一大捧花,跑着让奶奶看。忽然.我发现奶奶身后不远处的山上下来一只从没见过的大灰狗,它头上的毛很长,肩膀很宽,黄灰色的眼睛,黑嘴唇。我就喊:奶奶、奶奶有狗!奶奶顺着我指的方向一看,立即跑到我身边,把我骑在两腿间,冲着那个狗挥舞着菜刀,嘴里拼命的喊着凑呕凑呕!嗓子都喊变了声。哪东西在距我们不到十米的地方蹲下来,张嘴露出两排獠牙,抬着头低声的叫了两声。然后直勾勾儿看着我们。奶奶一直不住声的喊着,约过了五分钟,哪东西才走了。奶奶看它走远了。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一只胳膊夹着我,一只手拎着菜蓝子就往沟口跑,出了沟口,奶奶一屁股坐在地上,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说:傻孙子,哪那是狗哇,那是狼。后来听大人讲,那天的狼可能是刚吃饱不饿,要不然我们可就危险了。
1967年初夏,我和父亲去吉林九台上河湾红朵沟五姨家帮着做木工活。红朵沟四面环山,有山有水,狼狐成群。每到晚上半夜里,狼和狐狸都要在四周山上嚎叫一个多小时。吓得我晚上都不敢出去撒尿儿。五姨告诉我,嚎的声音难听的是狼叫,像小狗崽叫的是狐狸,每年发情期都这样。五姨还告诉我,别看我们这里狼多,但他们从来不伤害屯里的人畜。当地人也从不招惹狼。有时夏天下冰雹,狼没处躲了,就跑到农户的家里自己拱开房门,在住户堂屋里趴着,天晴了自己就走了。任你人在屋里,鸡鸭鹅狗在院里,他们全都不伤害,用现在的话讲叫相处和谐。到是几十里外的村屯,经常发生放牧的牛马猪羊及家禽被狼和狐狸拖走,或咬伤的事。兔子不吃窝边草这句东北熟语可能就由此而来。
我五姨当妇女队长的时候,秋天领着一帮妇女到生产队的苞米地里掰苞米。到了地边,就听到地里咔咔的响。大家往地里一看,七八只狼各占着一条垄,见到苞米就学着人扒苞米的样子,立起身子用前爪往下扒苞米,把苞米扒拉掉地上了他们连闻都不闻,再去扒下一棵。妇女们一起乱喊一阵,它们就慢悠悠的走了,一点都没有怕人的神色。
小时候那次遇狼.我印象不深,还以为是狗。这次到红朵的第三天,我才清清楚楚的近距离的观赏了狼。那是一个上午,我正和爸爸在我五姨家院里干木工活,我五姨家的大门口右侧有一个大土堆,一帮小鸡在哪里刨土觅食。忽然我们听到一阵儿小鸡炸窝声,抬眼往外一看,小鸡都往院里跑。是什么东西让他们害怕了哪?是爸爸发现了目标。爸爸喊了一声狼,我顺着爸爸指的方向一看,两只灰色的大狼一前一后,从我五姨家大门右侧黄豆地里往我姨家这边走来,随着两只狼越走越近,我们也就看得越清楚。这两只狼比家里养的大狗要大许多,头大脸长,头部的毛很长,肩膀也比家狗宽,腿细细的,尾巴长长的。两只耳朵立着。走路不慌不忙,好像根本就没看见我们似的。我和爸爸停止了干活,爸爸手里攥着一把木工斧子,我手里拿了一根硬木方子,两只狼淡然的从我们跟前走过去,跳过门前的小河,往对面山上去了。一会就无影无踪了。
那时候在农村,茶余饭后没有什么娱乐的项目,人们常在一起讲故事,几乎每个人都能讲几段关于狼的故事。现在,狼已经基本上从白山黑水的这片土地上消声灭迹了。前不久 ,我又到上河湾红朵沟看望了我五姨,耄耋之年的姨姨告诉我。在山区狼也已消失二十多年了,现在听不到狼的叫声了。唠到这里,我不知为什么感到空落落的。没有狼的日子让生活缺少了很多内容,话题少了,故事也少了.,这使生活和自然都缺少了一种生机,想来真是不可思议。我非常怀念那段生活里有狼,热闹而富有传奇的美好时光……

作者简介/姚树学 男 71岁 中共党员 现定居长春市九台区 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海南省诗词协会会员,五指山市诗词楹联协会副秘书长,王蒙学院签约诗人,长春市九台区作家协会,楹联协会,群文协会,新诗协会会员。曾有二百余篇诗歌散文 在吉林工人报. 吉林政工探讨 黑龙江林业报 新九台报 长春晚报 中华诗词 中华诗选 暮雪诗刊 海南老干部 参花 柳风 细鳞文学 九台群文 琼苑诗刊 长春纪检发表并数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