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谱序
1.《杨氏世系序》(一序)
族之有谱,所以记散乱、载始末、详宗沠(派)以流传於奕禩也。如吾族者,大明以前不可考,仅按嘉靖年间(1522-1567年)所可记者,详志之。
祖传系山西吉州人。自始祖讳继荣,以盐货生理始迁於河南陕州之会兴镇,再迁於永邑之长水镇也,仍以盐货生理。越数十年,居宅被洛水之害,而吾始祖亦没世,即卜葬於本鎮北坡之陽。至三世祖讳興宗,又遷於亢凹村之南嶺而家居焉。历年多,土人即以杨岭为名。诚恐久而失传,仅录世系并原籍始末,俾后之人知其始居何地、迁居何所、终居何处,不至冺冺失传也云尔。
四世孫庠生 东洛沐手謹序
大明萬暦四十三年(1616年)春正月下浣吉旦
2.《杨氏世系重序》(二序)
吾族自大明嘉靖年(1544年)徙永,其先谱所载历历可考。自崇祯十三年(1640年)闯贼寇永,吾族有充壮丁守城殉难者,有逃入寨内为流寇攻伤者,宗族死亡之数十去八九,所存者不过一二。誠恐久而失傅遂於灰燼之餘,按譜重序,以誌不朽。
九世孫開漸沐手重序
大清顺治四年(1648年)正月朔六日吉旦
十世孫 光沐手敬書
康熙五十一年正月望六日吉旦
3.《杨氏世系三序》
吾杨氏宗谱,自大明嘉庆始,凡四百七十余载,曾两次修续,历十五世未间断也。然自清帝逊位,战乱频仍,硝烟弥漫,横世浩劫,社会动荡,江山数殊,血沃荒野,生灵涂炭,先祖命尚难保,何暇续写家谱? 因而搁置至今,形成长期空缺,实为千古憾事。
而今,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港澳回归,祖国大同,山川雀跃,湖海欢庆;盛世修志,鉴古资今,吾族中断二百九十三年宗谱之再续,已时不我待。念我杨氏后裔,绍祖蔭德,栋梁楹柱之材比比皆是,躬耕卧龙之士层出不穷。为正本清源,存史资治,族脉涓涓,不致泯没,上慰先祖英灵,光宗耀祖,下励蓓蕾黄口,惠及子孙,故三修宗谱。
披志索谱,我洛宁始祖讳继荣,盖山西吉州人氏。始迁至陕州之会兴镇,因盐业生理溯洛水而上,至永宁长水镇落脚(1544年)。居数十年,房舍、田园被洛水所毁,始祖殁。二世祖讳珍、珩携三世祖兴宗,旋又迁至景阳镇西南亢凹村之南岭。时人始称杨岭也。
然此地丘峦起伏,沟壑纵横,礓顽土瘠,且无水源。先祖卧草枕块,沐风沥雨,披荆斩棘,击壤而歌。虽倍尝艰辛之苦,筚路蓝缕,窍喜偏安不毛之寓,却也人丁兴旺。次第散迁薛桥、良泉沟、同田沟、张沟、南村、柴窑、洛阳、渑池、灵宝等地,落地生根。想我始祖单根驻宁,于今德蔭众众,繁衍绵绵,高堂耋耄执杖、膝下呱呱嘻戏者,已近千余口矣。
吾族发祥地杨岭,今存祖坟一厝,宗祠一处,人口数百。每逢春风绿野,清明将至,杨姓后裔扶老携幼,簇拥而至,祭拜先祖英灵,共叙宗族亲情,届已俗成杨门盛事。
因后世人丁繁众,支门分立,且分居数村,恐总叙乱而无章,此次重叙,前按原谱照排,珍留先祖遗墨真迹,自六世起,按地域居处分叙。
是为三序
二十世孙 小沪 沐手拜叙
公元二00六年 清明节
(二)碑文
1.杨岭村中清祖碑文:《杨岭 柴窑 南村 同田沟支脉碑文》
长
明杨,配黄氏生子三:长之章,次之书,三之修。之章配郑氏生子四:长栋堂配蔺氏,次栋廷配囗氏,三栋岭,四栋清。之书配柴氏生子四:长殿魁配郑氏,次殿元配孙氏,三殿光,四殿益。之修配氏生子二:长栋梁,次殿士。
次
维杨,配刘氏生子一:登弟。(登弟)配吕氏生子四:长培元配赵氏,次重元配赵氏,三振元配郑氏,四观元配吴氏。
三
殿杨,配路氏生子二:长平章配曲氏生子兴周,继配韦氏生子兴文。兴周配杜氏,兴文配曹氏。次登朝配囗氏生子三:长兴武,次兴 太,三兴山。
四
应杨,配郑氏生子五:长登科,次登堂,三登高,四登学,五登选。登科配刘氏生子二:长兴林配康氏,次超林配毛氏。
登堂配程氏生子一丰林;登学无出;登选配郑氏生子一振林配郑氏。
应杨、殿杨、明杨、维杨给(父)中清字正洁立碑
道光十年(1830年)十二月吉旦
(此碑立于杨岭祖坟处)
2.张沟祖坟碑文:《康熙五十五年开渐公碑文》
此吾祖葬处也。祖居杨家岭,值明末遭流寇,宗祖死亡十存一二。所遗祖兄弟四系被寇伤者三,仅存吾祖一。始迁于薛家桥,至顺治二年又迁于张沟村,家屡夷。考其初,盖山西人也。自始祖继荣,遭凶岁而迁于永邑之长水镇。(继荣)配张氏,生子二,长延珍、次延珩。而始祖即没,卜葬于本镇北坡之阳。而珍、珩二祖及三世祖兴宗,复同迁于亢凹村之南岭,遂家焉。历年多,土人始以杨岭为名。忆尔时始祖所葬之处,实系寄埋孤冢,亦无碑碣,又值前明,盗贼出没无常,人烟断绝,拜扫久阕,坟丘遗冢,今不可考。披阅残谱所记,衍祖一嗣无出。其余诸祖已详家谱,坟不悉敢。弟即珍祖一脉,而伤序之。
延珍配李氏,生子兴宗。(兴宗)配赵氏,生子二,长东洛,次子甫月余,因母病故,寄养于外祖赵氏,讳清波。东洛,万历年入庠,配李氏,生緖祖。緖祖配韦氏,生圣聪。(圣聪)配廉氏,无出,嗣男廉节系清波曾孙回籍。(廉节)天启中入庠,配张氏,生子丛禹。(丛禹)配吴氏,生子四:长开恭,崇祯十三年守城不知所终;三开贤,守城阵亡,觅回死尸葬于杨家岭;四开洛,配贺氏,生子著,(著)配吴氏,生子如璋,无嗣;次即不肖祖开渐也,配麦氏,生子六:长讳光,即不肖父,配曹氏,生子二:(长)不肖(如松)配周氏,生子天徳;次如筠,配张氏,无出。次门寄葬赵氏,讳恩民,姑不载。三讳辉,配王氏,生子三:长如梅,配宋氏,无出;次如兰,配张氏,生子一天禄;三如桂,配杨氏。四讳耀,乏嗣。五讳灿,配周氏,生子如桧,(如桧)配张氏,无出。六讳明,配张氏无出。凡此绵绵如线,恐久而失传,坟勒琐泯以志。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立
十一世孙 如松沐手叙
嘉庆十四年(1809年)照旧碑文式重刻
十三世孙 葆纯 葆伦 葆性等复立
(十九世 人民 抄录)
注:此碑原立在张沟南岭杨家老坟,1958年平坟时十八世发全以做牛槽底为由才得以保存下来,后来因窑洞塌顶埋在窑土之下。附近村民其他碑碣都在修汤沟水库时砌了平化管下水道,其中有数十通碑是当时大书法家十三世杨葆伦书丹(包括在张沟村南小河北、上大路东有杨家自立的两通路碑)。在此给后人存文立照,以待届时发掘。
3.东南村登第祖碑文:《杨公世系序》
公讳登第,字高升,迺中清公之孙、维杨公之子也。公祖居杨家凹,祖莹亦於斯。自公父迁居底后里南村镇,遂卜茔于兹焉。公居心正直,立品端严。公德配吕氏,生子四:公长子培元,配赵氏生子三,长子顺魁娶任氏继娶何氏;次子顺德,配杜氏;三子顺发,娶刘氏。公次子重元,配王氏继配赵氏,生子来印,娶段氏继娶薛氏。公三子振元,配郑氏,生子四:长子顺清娶李氏;次子荣发娶赵氏继娶韦氏;三子成发,娶辛氏;四子德发娶吴氏。公四子观元,配吴氏生子五:长子金发,娶温氏;次子银发娶郭氏;三子长发,娶赵氏;四子恒发娶吴氏;五子合发,娶李氏。公之世系如之第。恐世远年湮,支派失传,故刻石以志。
茔地一段,座落同田沟口,乾山巽向。东至大堰并吴姓;西至沟南至茔地界石;北至大堰。墓外余地四门均种。二门所得之粟,未曾入官; 长门、三门、四门所得之粟,均入官。所积钱禾,又买坟南下堰祭田地一段。
三门经理人:长发 顺发 荣发
咸丰九年(1860年)岁次巳未三月吉旦
(此碑现埋于同田沟口杨家支坟处。振中、云卿供稿)
4.良泉沟致和祖碑文:《杨公德配高氏碑文》
公讳致和,字祥瑞。迺凤公之孙凌雨公之子也。想公幼年失牯,勤俭治家,温惠淑慎,抑公中载失恃,和顺友爱,令德显扬。奈何天不加年,早逝云霄,而归他乡。
公世居薛桥村,始祖之坟亦居其村之南矣。公之祖始置别业,迁移於良泉沟之北,遂家焉。公父祖之坟,皆居其门北,而公之坟始迁其门南。公德配孺人高公振京长女,凤娴姆教,克执妇道。奈胡天不假,不意而早逝也。不惠而乏嗣,无出也。公无嗣,长兄悯怜,请亲族同议,取伯父讳凌云之孙、致中之次子、乳名铜锤承嗣。定亲董公讳一祯之女,未及冠婚实钗,至此不能再述。嘱予为文,予不敏,略叙数句,爰勒诸石之觅者以志,永垂不朽云。
光绪十年(1884年)夹钟月吉旦
(此碑立于良泉沟村西南祖坟上 耀文抄录)

作者简介:杨小沪,男,洛宁县景阳镇人,1947年生,中教一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