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的力量》
作者:张国俭
策划编辑:刘志玲
合诵:河南阅读学会朗诵艺术团
致远方导读:
——1958年11月,毛主席视察河南时专门接见时任县委书记杨贵,曾语重心长地说:“要知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把农业搞上去,必须大兴水利。”
1. 杨爱珍
当你伫立于高山之巅,
俯瞰红旗渠的时候,
你会重新认识这个民族,
世界上从来没有那一个民族如此刚毅、倔强。
2. 清兰之音
从共工治水到愚公移山,
历经战乱又毅然崛起。
从南泥湾到红旗渠,
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
自古就从骨子里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1. 杨爱珍
正是这种精神,
才支撑起我们伟大的民族生生不息。
正是这种力量,
才凝聚了战天斗地向大山宣战的思想!
2. 清兰之音
太行山是他们的根!
林县人民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引漳入林开凿人工天河,
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足以让后人世世代代敬仰!
3. 紫气东升
削平1250个山头,
凿通211个隧洞,
架设152个渡槽,
绵延1525公里,
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
挖砌土石1515万立方米。
若砌成高宽一米,
可绕地球7周半。
7万之众苦战5年,
打烂4000多把8磅铁锤,
消耗12吨六棱钢钎。
冰冷的数字,
泪目的温度。
民族奋斗史 奏响了一曲激昂悲壮的乐章!
4. 郭德栋
太行山是他们的命!
1960年正是严峻的三年自然灾害,
为改变生存条件造福子孙后代,
林县人民拉开了修建红旗渠的序幕。
一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老百姓向贫穷发出困龙出渊般的怒吼,
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
每人每天仅靠6两粮食支撑强大的体力劳动,
食不果腹,拿树皮、野菜充饥。
战天斗地战饥荒。
5. 冰清玉洁
时任县委书记的杨贵曾说:
我们是被贫穷逼着走进太行山的。
不等不靠不向国家伸手要,
一颗红心两只手
自力更生样样有。
从红旗渠绘就蓝图到施工建成,
共有81 名英雄永远长眠在了这块土地,
他们的名字也永远镌刻在了巍巍太行。
他们的英雄事迹,
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奋发向上。
6. 醉清风
太行山是他们的家!
铁匠炉火红,
钢钎助英雄。
工具打出来了,
自制水泥,
自制炸药,
自编抬筐,
烧制石灰。
为了节约成本,
他们苦干加巧干,创新排万难;
他们处处敢争先,人人树榜样。
7. 行云流水
多少个不眠之夜啊!
天当被子地当床,
他们起得比太阳早 睡得比月亮晚。
他们举蝼蚁之力,
攻坚战打了一场又一场。
8. 歌 漫
太行山是他们的魂!
团结协作 密切合作,
把各种力量拧成一股绳。
无私奉献,
把各种智慧装进发动机。
全县一盘棋,
劲向一处使,
心往一处想。
9. 荷塘月色
城关公社的 “开山能手”来了,
合涧公社的 “常胜军”来了,
东岗公社的“扒山虎”来了,
采桑公社的 “半边天”铁姑娘突击队来了。
除险队长 任羊成,
阎王殿里报了名。
各路大军齐聚战太行!
10. 鲁人
人桃车推送物资。
粮食部门在工地成立了临时粮管所,
工商部门在工地开设商店,
供应日用品,为社员理发;
工业部门成立工具修理组、缝纫组为社员排忧解难。
交通门部把废弃轮胎拉到工地为社员做鞋底,
俭省节约同心合力汇聚成一股庞大的力量
11. 颖儿
文化下乡,
电影队巡回演出,
新华书店送书到工地。
邮电系统架起了通信线。
县直机关、厂矿干部,
每月供应的29斤粮食减为27斤,每人每月节约2斤送往工地。
他们把自己床上的炕席也送往工地。
千人千双手,万众一条心。
节衣缩食,迎着困难也要上。
12. 丁香叶
周恩来总理曾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
“新中国有两大奇迹,
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
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
所不同的是南京长江大桥是集全国之力修建,
而红旗渠完全是凭林县一己之力。
1968 年周恩来总理又说:
“第三世界国家的朋友来访,
要让他们多看看红旗渠
是如何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13. 东方红
太行有着根深蒂固革命光荣传统。
刘伯承、陈赓、秦基伟转战太行山,
皮定均指挥大小战役战斗100多次,
平原游击队原型“李向阳”,
荣获“太行山特级战斗英雄”;
石门店虎崖龙潭英勇激战的八壮士。
全国县委书记的模范代表:郑永和、焦裕禄、杨贵,
他们并称“三杰县委书记”。
14. 绿
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以劳模精神为标杆,
打赢一个又一个脱贫攻坚战。
孟电速度创造奇迹,
蒿地掌村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
他们建起了全球最好的车用电机弹簧厂。
农业龙头企业米多奇食品,
河南广瑞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汽车铸件生产基地。
家家是股东,年年有分红。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林州这艘航母已在改革的大潮中勇往向前 乘风破浪。
15. 志玲
太行山留给我们不仅仅是红旗渠精神,
林县人民 “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
他们的事迹已经广为流传 耳熟能详。
16. 海棠
有人说: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在了河南。
我说:是林州人民改变了生态环境,
是愚公精神造福了林县人民。
是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造就了今天的林州。
是林县人民上下齐心奏响了一台民族大合唱!
17. 张玉阁
如今的林州旅游资源大放光彩,
四面八方的游客涌向这里,
尽情地享受绿水清山的奇妙。
人们带着满满的崇敬和向往,
带着无尽的敬畏和思考。
18. 燕儿
太行山把一个个英雄的名字串连起来,吴太祖、任羊成、高凤月、张荣锁、张买江……
正是这无数个人的无私奉献,
才撑起我们伟大民族的脊梁!
19. 致远方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道:
“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 精神谱系中的闪亮坐标,
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永远震撼人心。”
全体合:
永远 震撼人心……
作者简介
张国俭: 号官渡渔夫、渔夫、一同,
郑州中牟人。
洛阳市书法协会会员;
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协会会员。
合诵者简介


















🌹敬请关注【河南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