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古诗联学院对联资料第十五期
根据网络和相关书籍编辑整理
整理人:溪水 日月
(十五)对联的传统修辞对格(下)

8、交股对。“交股”,是指上下联中的两对词语在不同的语法位置上交错互对。交股修辞法,刻意避开整齐、均衡、雷同的词语形式,使上下联词语别异,形式参差,错落有致,产生活泼多变的优美辞面。
例如,王安石《晚春》诗之首联:
春残叶密花枝少;
睡起茶多酒盏疏。
下联第四个字“多”与上联第七个字“少”,以及下联第七个字“疏”与上联第四个字“密”交错相对。
又如,李群玉《杜丞相宴中赠美人》诗中之句:
裙拖六幅湘江水;
鬟耸巫山一段云。
上联“六幅”、“湘江”分别与下联“一段”、“巫山”,不是依次相对,而是交错相对,达到了词语形式新颖、灵动的效果。

9、转品对。“转品”,即转类,是指凭借上下联语的条件,字词由一种词性转变为另一种词性而用之,其意义也随之变化。转品修辞法也是常用修辞手法之一,其作用在于增加联语的意象,在感觉上有惊人的一新。一句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即为转品修辞之成功范例。“绿”原本是形容颜色,其词性为形容词,诗句中转变作动词使用。据说王安石当时写这句诗时,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寻常意义的动词,最后才在一闪念间,想到这个“绿”字,果然效果非同凡响,成为千古之一绝。运用转品修辞法时要注意合乎情理,符合事物的特性,尽可能地使之具体化、情趣化。
例如,集句联: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上联集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下联集自西汉刘向《说苑·贵德》。上联“解衣”之“衣”、“推食”之“食”均为名词,而“衣我”之“衣”、“食我”之“食”皆转变为动词,其义即“予我穿”、“予我吃”。下联亦然,“春风”之“风”、“夏雨”之“雨”均为名词,而“风人”之“风”、“雨人”之“雨”皆转变为动词,其义即“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通常情况下,由名词转变为动词时,会改变读音,如联语中第二个“衣”、“食”、“风”、“雨”,就都要改读去声。
又如,康有为挽刘光第联:
死得其所,光第真光第也;
生沦异域,有为安有为哉。
刘光第乃“戊戌六君子”之一,变法失败后英勇就义,康有为撰此联挽之。作者将自己的名“有为”和逝者的名“光第”巧嵌联中,进而采用转品修辞手法,衍义成文,构思颇为奇特。上联第一个“光第”指刘光第,第二个“光第”指光耀门第。当刘光第的灵柩运回四川富顺家乡时,沿途百姓结队相送,父老乡亲家家执香祭奠,人人戴孝痛哭。这是史实,是对志士仁人的崇高评价。下联第一个“有为”指作者自己,第二个“有为”指有所作为。“安有为哉”,几多醒世的反思。词性的悄然转变,令联语形式别开生面,感情真挚深沉,给人以回环跌宕之感,确为佳作,大凡成功的联家大多都是善用“转品”的高手。

10、当句对。“当句”,是指在上下联各自的联文中,一些字词或句子与另一些字词或句子各自成对。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有“于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之说。当句修辞法,是古今联家乐于运用的一种格式。它起到了其他文体中所没有的独到作用,突破了对联单纯的上下联对仗的局限,拓宽了对联创作的思路,活跃了对联字少意广的表现形式,加强了联语的渲染力。当句修辞法中也有工对与宽对,尤以宽对更具魅力。从具体的字词或句子自对情况来看,当句修辞法一般可以分成三种,一是联中自对式,即在多分句联中,两个分句以上自对,亦可称语句自对;二是句中自对式,即在一个分句中,两个词语(包括词和词组)以上自对,亦可称词语自对;三是词中自对式,即在一个词语中两个字以上自对,亦可称字词自对。从全联整体对仗工宽的角度来看,当句修辞法一般也可以分成三种,一是兼用相对式,即当句自对,上下联也相对。二是宽松相对式,即当句自对,但上下联之间在词性及词性结构等基本对仗要素上基本不相对,甚或完全不相对。这种形式在多分句联或长联中尤为普遍。三是不相对式,即一些比较特殊的破律式自对。
例如,袁金铠题辽宁辽阳魁星阁联:
时势慨风云,问意态如何,俯槛眼开,应想象一塔凌云,千山拔地;
奎光焕星斗,赖文章不朽,登楼心赏,莫忘怀瑶峰墨宝,衍水诗篇。
联语雄浑绮丽,情景交融,上联描绘壮丽的景色,画意浓郁,下联展现绚丽的文彩,诗情淡荡。此联结尾两个分句采用当句自对修辞手法,上联之“一塔凌云”与“千山拔地”成对;下联之“瑶峰墨宝”与“衍水诗篇”成对。但,上联之“一塔凌云”与“千山拔地”为主谓宾结构;而下联之“瑶峰墨宝”与“衍水诗篇”为偏正结构,完全不相对。所以,这是宽松相对式的联中自对。
又如,张登洲题运城市联:
后土补天,西侯燃火,尧舜禹千年盛赞,自古文明根祖地;
南风策马,武圣扬鞭,农工商一路先行,当今华夏代言人。
联语平淡中见深意,上联浓缩运城历史人文之精萃,下联讴歌运城现实发展之魅力,遣词缀句透着一股气势、豪情。其中,“南风”、“武圣”,似一词双意,引发人们的联想,如“南风”、“武圣”既分别指与运城历史人文相关联的《南风歌》、关羽故里,又指当代运城著名企业、品牌之名称,可谓切地、切景、切事、切情。此联之起句两个分句,既为当句自对,上下联之间也相对,属于兼用相对式的联中自对。
再如,王澄川题岳武穆联: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大丈夫当如此矣;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小朝廷岂求活耶。
岳武穆,即岳飞,南宋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岳飞在奸臣秦桧等所编织的“莫须有”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岳飞以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其精忠报国之业绩为人们所传颂。联语枯劲有力,颇为警切,饶有生勍之气,尤其下联中“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之句,本是秦桧所言,当以变徵之声歌之。此联从表面上看,上联一、二分句“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下联却对之以“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似乎词性、结构、节律不工,还犯了对联格律中不规则重字之忌,但,若以自对视之,它却又非常工整,所以,其实质还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自对格式,是一种运用了当句自对修辞手法的规则重字。显然,这是特殊破律式的联中自对。

11、鼎足对。“鼎足”,是指三个句子排比对举,鼎足而三。严格而言,这一修辞格式并不符合骈偶的基本定义,惟有以一出句两对句来解释。但是,既已习成对格之一,亦别具一格。
例如,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每句都是三种景物,词性及句式结构相同,语义平行并排而叙,对仗工整,形成“鼎”立之势。
又如,马致远《夜行船·秋思》中的“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用鲜明的对比色描写作者隐居尘外的清幽环境,构图别具匠心:绿树青山本来一近一远,层次分明,但一遮屋角,一补墙缺,便象四围遮挡红尘的屏障,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封闭在竹篱茅舍之中,成为隔绝是非名利的小天地。此三句同样采用鼎足修辞手法,收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必须指出的是,在楹联创作实践中,真正三句成独立一章的极少,而往往是以“鼎”对“鼎”用之,即以三个词组属句缀偶、排比自对的形式出现,如世传名联“花好月圆人寿,时和岁乐年丰。”
又如,傅山(青主)联: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似一幅素描风景名画,其意境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思。潇潇竹雨,阵阵松风,人在其中,完全沉醉于琴声、书香之中,沉浸在自然与人共同营造的美妙境界之中,这是一种练达、超脱而又隐逸的人生。鼎足修辞法之艺术魅力可见一斑。

12、流水对。“流水”,是指上下联在语意上有先有后,相承相接。流水修辞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上下联之间语意连贯,语气衔接,不可分割,不能随意颠倒,似水顺流而下,构成承接、递进、转折、选择、条件、因果、假设等关系,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条件关系,更上一层楼才能看得更远,上下联不能颠倒过来;毛泽东《和郭沫若同志》之“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是因果关系,上下联也不能颠倒过来。可见,流水修辞法不求形式上的严格工整,而注重联语一气呵成,语意自然连贯,如行云流水,以达到妙韵天成之艺术化境。
例如,左宗棠题福建福州林则徐祠联: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馀年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联语从国事民心入手,上下二百年,纵横八千里,曲折跌宕,意蕴深沉。上联一针见血地指出,附和林则徐的人不一定全是正派之士,而谗言毁谤者必定是奸邪小人,盛赞祠主“忧国如家”的崇高品德,正是清王朝建立二百馀年来所倡导的直道而行的优良传统。下联说朝廷倚林则徐为重臣支柱,百姓更视他为及时甘霖,可惜出师未捷,征程中竟半途病故。化用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和岳飞“八千里路云和月”之诗词名句,表达作者将祠主视为志士仁人的颂赞和悼念。此联上下联前两句各为流水对而成当句自对,且适当使用虚词,使联语意像流动,习习欲飞,尤为感人。

13、扇面对
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又叫“隔句对”,也就是两联之间相对,非常罕见。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多见于诗赋。
月映茱萸锦,艳起桃花颊;
风发蒲桃绣,香生云母帖。
1、3句相对;2、4相对。
翠苑翠丛外,单蜂拾蕊归;
芳园芳树里,双燕历花飞。
1、3句相对;2、4相对。
《滕王阁序》: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1、3句相对;2、4相对。
14、同类对
白片落梅浮涧水,
黄梢新柳出城墙。
白、黄,颜色相对。梅、柳,植物相对。
嫩柳描眉黛,
夭桃秀脸庞。
柳、桃,植物。眉、脸,人体部位。描写春景,同在一个画面中。
15、异类对
白片落梅浮涧水,
娇翎翔鹤过岩松。
白,颜色;娇,形容一种状态。梅,植物;鹤,飞禽类。都不同类,但梅与鹤都是文人墨客喜爱之物,上下两联描写的同在一个画面中。
嫩柳描眉黛,
黄莺练嗓音。
柳,植物;莺,鸟类。上下两联描写的都是春景,一个画面中。
关于传统对法,大家参考古文献《缥缈对类》《文镜秘府论》《楹联丛话》相关章节。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李新萍
渔夫 野鹤 冰冰 段志军
武汉军 张丽辉 汪凤森
收稿: 成人之美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3.3.5
360个图网:xishui186.360do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