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情与乡情同在
作者:李云祥
朗诵:月半弯

1 读舍弟云瑞诗集
耕耘半世做园丁,精选诗文一卷成。
桃李芬芳天下在,书生不屑取浮名。

2 长春别舍弟
君在奉天我在连,春城一别各相牵。
闲亲笔墨愁亲酒,不必劳神取十全。

3 翻看老照片
竹马青梅忆尚真,回眸逝去是青春。
再翻旧照增新叹,已有黄泉路上人。

4 重阳寄舍弟(孤雁格)
流年似水梦难真,洗却铅华是此身。
海雨天风心浴火,春花秋月笔留珍。
家山草老思归客,异地星寒照旅人。
插罢茱萸弹两袖,几多烦扰去无痕。

5 闻舍弟退休有记
谁凭杯酒洗尘襟,百感由来费苦吟。
好为人师宜自戒,能称才子必虚心。
十年笔墨十年果,百里风沙百里林。
一卷诗成双鬓白,个中滋味品淳深。

6云瑞迁沈阳再回故里颇觉踌躇
千寻故地久相违,夏走高车夜北归。
宿旧元知骸骨冷,红颜已觉艳容非。
人羁客旅乡愁重,马恋辽原牧草肥。
伫立街边思去处,谁家喜我扣柴扉?

7 归乡留舍弟
家山取次带征尘,桑梓油然宿草新。
课读八年书旷废,棋疏一子马沉沦。
皇粮仕路名和利,厚土农耕夏复春。
如戏平生临落幕,我今仍是剧中人。

8 舍弟获国家两部证书有诗
名留两部上层楼,百感难能一笔收。
三尺讲台无倦意,数笺诗墨有风流。
执鞭授业耕耘苦,自律传承友爱稠。
一介书生耽国事,华年不悔笑公侯。

9 与舍弟回老屯(新韵)
北进高车动客魂,千寻咫尺载归心。
酒温炕角答亲故,泪洒林头祭老坟。
性比孤松酬玉雪,情同旅雁负红尘。
三杯稻醴村街上,偶遇当年梦里人。

10 癸卯重阳寄弟
千载茱萸老话题,几家兄弟不东西。
雄鹰翼下山形小,相府门前狗眼低。
有胆焉能凭酒意,无才未可远虫鸡。
儿孙怎忍居人后,白首残年苦做梯。

11 与舍弟微信聊及家乡事
喜有童真未老身,流年两度遇壬寅。
眼含壑麓临峰岫,耳饱涛声向海滨。
检点浮华知定数,修平块垒识红尘。
乡关每念生归意,应是相牵梦里人。

12 归乡酒后散记
半世持家未有方,晚来境况费彷徨。
荷迁北水花难久,人慕南槐梦易长。
市井情多因爱恨,江湖利少是文章。
浮生到此知天数,八尺无须一丈量。

13 归乡参加婚礼致辞
故地新村荡玉笙,良辰佳偶喜天成。
三生石定三生路,连理枝结连理情。
濡忍春秋温旧誓,齐眉寒暑了前盟。
人间苦乐今方始,风雨相依执手行。
注意:第二首别字读,四声
第五首白字读簸,四声
第六首骸读二声
第七首读字读度,四声

读云祥诗友《亲情与乡情同在》
点评:独步红尘
诗言志。志者,人内心的精神取向,而真切浓烈的情感,则是人内在精神取向生动而集中的体现。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就作品而言,较之言理诉情,钟情诗作更能引起人内在的共鸣。观古今中外,凡广泛流传经世不衰而影响一代代人的佳作,大多以倾诉人内心珍贵情感者为多。因为这种情感集中体现了人的普世精神内涵。每每在世风日衰人心不古的社会环境中,追求人生高尚情感的作品,则更能使人从中得到内心的共鸣与慰藉。
纵观云祥诗作,大多集中倾吐着浓重的亲情与乡情,而这种情感,正是中国千百年来流脉传承的宝贵的人生情怀。试读此组诗作:
思乡情怀集中体现于《与舍弟回6老屯》中:“北进高车动客魂,千寻咫尺载归心。酒温炕角答亲故,泪酒林头祭老坟。性比孤松酬玉雪,情同旅雁负红尘。三杯稻醴村街上,偶遇当年梦里人。"还有《归乡留舍弟》的"家山取次带征尘,桑梓油然宿草新。"《云瑞迁沈阳再回故里颇感踌躇》中的“人羁客旅乡愁重,马恋辽原牧草肥。伫立街边思去处,谁家喜我扣柴扉。”还有《重阳有寄舍弟》的"家山草老思归客,异地寒星照旅人。”还有《归乡参加婚礼致辞》,通篇流溢着浓浓的乡亲喜庆之情。思亲怀友之情令作者“乡关每念生归意,应是相牵梦里人。”而之所以"千载茱萸老话题”,正是因为“几家兄弟不东西"……
作者是重情之人。生此情怀,是因其晚年客居辽南,远离塞北归屋,每念及远方家山,则总难禁恋乡思亲之情涌起,而此情此思则每每流于诗作之中。
言为心声。至真之言,则为至深之情使然。读罢,小诗以叹。
流转江山路几重,晚来诗酒结新朋。
辽南北望家山远,几度梦中涕泪零。
(作者原系营口市委宣传部官员)
作者介绍

李云祥,网名梦回湘水。五零后,吉人居辽。诗词爱好者之一。
点评介绍

主播介绍

月半弯,中学教师,河北沧州人。爱运动,爱文学,爱生活。喜欢诗词,喜欢涂鸦,喜欢做一个充满爱的朗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