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路上的大小
----《道德经》启示录之三十四
作者:焦仕启
经文诠释:
老子《道德经》上篇--道经。
第34章原文:大道汜(fan:四声)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34章译文:大道广博无际,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靠它生长发展而不推辞,成就了功业而不占有名誉;它养育万物而并不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主人,一直无欲无求,可以称它为“小”;万物向它归附,而并不自认为是主宰,可以称它为“大”;正因为它始终不认为自己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
思绪流萤:
老子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这是说物品的实际大小,与人某些感悟道理的大与小,不是一回事,并且大与小一直处在变化之中;本篇述及的“大小”,是指人思想与物化“大小”的转换关系。
“大小”,本意指物体的计量规格不一样,也常因时间的跨度而产生“大小”的引深比喻,如“大人、小孩”等;“大”,是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所比较的对象,如大厅、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等;有时也指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如事关大局等;与“大”相对的“小”,也是先由计量规格延伸引喻为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等,如小雨、矮小、短小精悍或小事、小节、小题大作、小打小闹、 时间短或年幼小等。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言:"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明代张居正在《遵谕自陈不职疏》里曰:“然臣愚,窃以为官有崇卑,则称有难易;任有大小,则责有重轻”;实际上,现实生活中,人们由实际物品规格的大小,引发出主观臆定的“大小”和比喻,也比较多,诸如小题大做、大材小用、大惊小怪、因小失大、大呼小叫、志大量小、心小志大、积小成大、以小见大、欺大压小等,可谓“大小”一词成了意寓度量生活事物或程度的代名词。
但是,老子所言的“大小”,却是指人因价值观和角度不同,在“谦卑”与“妄形”之间,看待世界时,变幻出相联和相悖的多种现象,意在规劝人们不应盲目“自大”;苏轼《题西林壁》的诗中有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反应了人们因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和立场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暗喻人们只有摆脱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以免随意妄下类似“大小”不规的误判之言。
大与小,亦有哲理性,不单是对立的关系,又是统一、转换的关系;有时,大中有小,小中有大;譬如,一个家庭是小,无数个小家庭组合起来,就构成了14亿人的中国,这就是大;反过来,国不强大、民就难富,这便是老百姓和国家之间的大小关系;再譬如,千里之堤是谓大,溃于蚁穴是谓小,因而不能因小失大;大与小还具有复杂性,同样是人,有大人和小孩之分;古代的皇上虽大,但也是从小孩子长大;当今的国家领导者,职务虽高,却也是从平民百姓一步步走上来,还有那些省部级别的高官,也是大官,可一旦因贪赃枉法成为阶下囚,却连一个小小的普通百姓也不如。
有时,大与小也指人格上的含义;比如“大人”,时常被人誉为君子,令人敬仰;小人,时常被人指责为投机的人,令人痛恨;平凡的人生中,亦蕴含伟大;比如,刘胡兰牺牲时年仅15岁,却被毛泽东主席题词赞颂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大与小,还具有智慧的隐喻,比如“大胸怀才有大智慧”,古语所讲的“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也是此理,是谓称颂一个人的魅力;反之,如一个人鼠目寸光、自私自利,势必心胸狭窄和小肚鸡肠,终究难成大器。
生活中的大与小,需要善于识别和良性把握,否则看似大的事情,也许很快转为小;看似小的东西,也许很快转为大;这种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的互转,囊括了变幻,漠测、奇妙和无穷;比如,大人可以毁在小人之手、做好小事意义大、大事里包含着许多小事、小事集合起来成了大事等;同样,许多人把勤俭节约、不乱花钱,视为“小气”;把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视为“大方”;可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大与小,也具有扩张和萎缩性,比如追风赶时尚、盲目搞扩大化、不顾财力攀比大方,都是由小扩大;而萎缩性,比如有人喜欢小手机、小花草、小工艺品等,甚至越小越好,就是片面地追求“小”。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优点;大有大的长处,小有小的完美;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弊端;大有大的短处,小有小的缺陷;因此,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不能脱离客观实际;当说某个事物大的时候,其实背后会藏着一个衡量的标准,所以认其为“大”或“小”;而有时嘴上说其“大”,心中却已称其“小”;换言之,有些事情的大小,是人们的内心在作衡量,并非都绝对存在于外在的客观表象之中;比如,个别行为不良的领导,人们表面顺从,内心里却在咒骂该人。
通常,人们会因生活中的琐事而烦恼、挂碍心怀,可实际上,却是因格局小而把事情看大了,如把所有事情都与生死比较,可能许多事情都是小事了;国家要求“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而“执政能力”就常体现在把握和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情上,这就需要懂得大小的的辨证关系;因为,领导工作整天都是在与大小的事情打交道,就需具备以下能力:具备“大小相对”的思辨定力;大与小是客观存在的相伴而生,有大必有小,有小必有大;大中有小,小中也有大;大与小界定有条件,也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大与小一直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当条件具备时,大可以变小,小可以变大,大可以变得更大,小可以变得更小;这些评估大小相对的思辨定力,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把握和运用好了“大小”,工作既能增强预见性和规律性,又能体现时代性。
具备增强“以小见大”的管理能力;工作中,一些不起眼和平凡的小事,往往包含和影响着有普遍性、针对性、指导性的大事;古人云:“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小”尽管不起眼,却可窥一斑见全豹,似一滴水可以想到大海;而领导干部做到“以小见大”,就会有独到的眼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想象,也能体现出自己的智慧和胆识。
具备“抓大放小”的工作魄力;抓和放,看似简单,实则体现的是工作本领和魄力;抓大,就是抓主要矛盾、主要问题、重点工作、关键和主导方面的决策,以及事关全局、长远和打基础的事情,且要身体力行、亲自过问、亲自落实和亲自督办;放小,就是责成下属去设计、落实、完成的日常、例行、具体和繁杂事情;当代社会发展迅速、事物复杂、变化加快,一个领导者如处理工作事无巨细,就会出现焦头烂额而顾此失彼的现象,这就要求必须会抓大放小,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抓好全局性、前瞻性、政策性的大事,还要学会“弹钢琴”,进行有轻有重、有缓有急、有高有低,互相配合的协调“演奏”安排。
具备“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方法;大处着眼,就是从重要方面来观察思考问题;小处入手,就是从细小的事情做起;两者的完美统一,形成了领导干部的格局、思路和人格魅力;没有“大处着眼”,就失去了方向和灵魂;没有“小处着手”,就达不到目的;大处着眼,是抓住事物的要领,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看到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社会前进的方向,预测社会行进的大势;小处着手,就是把握细节,狠抓落实,把事情做精、做细和做好。
清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指人应具有前瞻和高屋建瓴的格局,才不至于一叶障目,进而更会有“落木千山天远大”的境界;在此,惟愿人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层楼”,以“胸纳峻岭峰,驭丈天地虹”的姿态,走好人生每一步。
作者简介:
焦仕启:笔名“秋鸿”,辽宁省营口市人,在北京工作近30(京籍),先后毕业于营口教育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MBA专业硕士研究生);曾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当过记者、政府官员、民营大型产业集团总裁和央企高管。因茶余饭后喜好摆弄文字,先后在地方、国家报刊发表和出版了近千万字各种体裁及题材的作品,主要著作有:诗文集《春华秋韵》,纪实散文集《眷恋与希望》,人生启示文集《悟性的境界》,企业实操指导丛书《企业:“经营和管理”意味着什么?》,长篇小说《潮湿的季节》、《那风那草那情》等,多次获国家级奖励。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