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 )是原产我国的九种野生牡丹之一,分化为两个亚种,太白山紫斑牡丹(裂叶亚种)和紫斑牡丹(全缘叶亚种、原亚种),花瓣基部具黑紫色大斑,是其区别于其他牡丹野生种的显著特征。2021年8月7日,紫斑牡丹、卵叶牡丹纳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一级保护,杨山牡丹、矮牡丹、四川牡丹、紫牡丹、黄牡丹、大花黄牡丹、白花芍药等8个种芍药科芍药属野生植物列入国家二级保护。
野生紫斑牡丹主要分布在湖北西部、河南西部、陕西秦岭、甘肃东南部、四川北部,分布点30个以上,但个体数量不足1000株(引自王顺利、卢睿雯,科技导报,2023)。
历史上,洛阳周边山区是野生牡丹的原生地之一,对中原牡丹品种演化起到重要作用,比如:‘魏花’‘寿安红’‘岳山红’均是从洛阳野生牡丹中选育的牡丹品种。因牡丹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现今洛阳地区野生牡丹芳影难觅,仅有少量的矮牡丹、紫斑牡丹、卵叶牡丹。
一、洛宁山区探访野生紫斑牡丹
2005年“五一”节,我听洛宁县当地群众说山里有野生牡丹,在向导带领下,在洛宁县山区找到了野生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 subsp. rockii D.Y.Hong)原亚种,或称全缘叶亚种、洛克牡丹。野生紫斑牡丹生长在阴坡山下,海拔900米左右,株龄15年左右,高1至2米,当时牡丹正开花,仅发现4株,单朵花花瓣10枚,基部有明显紫斑。同时发现,该野生紫斑牡丹伴生有野生的毛芍药。

2005年我第一次登门拜访中国花协牡丹芍药分会副会长、著名资深牡丹专家李嘉珏教授,礼物是三张洛宁山区的野生紫斑牡丹照片和生长环境照片。见到野生紫斑牡丹照片,李嘉珏教授非常高兴,仔细端详,并询问时间、地点、位置、坡向、海拔、周边环境、伴生植物、郁闭度、细部特征等。李嘉珏教授严谨地说:是野生的紫斑牡丹,基本判定是原亚种,这是宝贝啊,要好好保护!该处野生紫斑牡丹开花及生境照片入选李嘉珏教授2011年主编的《中国牡丹》一书,特别注明是洛宁西部山区。其后,我多次听洛宁县当地群众说山区有野生牡丹,每每听到群众采野生牡丹根制成“丹皮”,痛心疾首,但总是无缘探访。
2017年“五一”节,我终于有时间再次去洛宁山区探访野生牡丹。在资深向导的带领下,经过三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并找到野生紫斑牡丹。该野生紫斑牡丹居落海拔1300米左右,阴坡,两侧是石崖,野生牡丹生长在5000平方米之内,共有20株,最大株龄30年左右,高2米,最小的是一年生幼苗,伴生乔木树种有朴、栾树、丝棉木、漆树、白蜡、椴树、省沽油等,伴生灌木有棣棠、栓翅卫矛、三叶木通、南蛇藤、丁香、大花溲疏等,伴生草本植物有鹿药、凤仙、萱草等,林木郁闭度0.7左右,因生长在阴坡乔灌木下,且石头较多,土壤不肥沃,野生牡丹生长不旺盛。遗憾的是,当年气温比常年偏低,5月初野生牡丹没有开花,仅见10余朵花蕾和前一年残存牡丹蓇葖果和种子,说明牡丹正常开花和艰难繁衍后代。

据向导说,上世纪八十年代这片山区方圆100公里野生牡丹较多,都是紫斑牡丹,多数是白色单瓣类型,偶尔可见到红色花瓣类型,基部有明显紫斑。向导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见到过50年至80年株龄的野生紫斑牡丹,开花几十朵。我们在野生紫斑牡丹附近见到了野猪的粪便和野猪咬过的松树,向导说,牡丹分布的这片树林中经常有野猪出没。向导说,牡丹根可入药,由于滥采乱挖,野生紫斑牡丹受到毁灭性破坏,现在很难找到。我和花友约定,不定位,不泄密,不采挖,不私传。

2018年“五一”节,我再次到2017年春季去过的野生紫斑牡丹生长地点,成功找到正在开花的野生紫斑牡丹,共20株,有9朵花,其中2朵已谢,6朵正开放,1朵花蕾。野生紫斑牡丹花单瓣2轮,白色,基部有明显紫斑,花径10-13厘米,花瓣10-13枚;花蕊黄色多数,心皮白色,柱头乳黄色;香气浓郁;二回至三回羽状复叶,小叶15-25枚,卵状椭圆形,全缘偶有裂;长势不旺盛。牡丹花瓣、子房和叶子有明显的甲虫咬食痕迹。当年国庆节,我单独去探访野生紫斑牡丹时,在狭窄石崖间遇到一群野猪,离野猪不到50米,令人心惊胆战。我猜想,也许正是野猪的存在,这片野生紫斑牡丹才得以幸存。

经过仔细观察,发现附近有放牧痕迹和采药人留下的痕迹,非常担心此片野生牡丹被人为破坏。一家牡丹专业公众号偶然看到了我在洛宁山区的紫斑牡丹照片,询问情况,咨询能否使用紫斑牡丹的照片。我说,确保照片真实性,科研免费使用,位置不泄露。

2020年“五一”节,天气晴朗,气温32℃,我和花友相约欣赏开花的野生紫斑牡丹。在洛宁山区,离野生紫斑牡丹30米左右已闻到牡丹独有的香味,然后成功找到开花的野生紫斑牡丹。该处野生紫斑牡丹仅剩余16株,生境没有变化,牡丹生长不旺盛,仅6朵花,其中1朵已谢,3朵正开,2朵花蕾。花单瓣,2轮,白色,基部有明显紫斑,其中1朵斑点泛红;花径10-13厘米,花瓣10-13枚,花蕊黄色多数,花丝白色,其中1朵花丝泛紫;心皮白色,柱头乳黄色;香气浓郁;二回至三回羽状复叶,小叶15-25枚,全缘,偶有缺刻;有前一年残存蓇葖果和种子。仔细观察,野生紫斑牡丹有整株死亡和部分枝条枯死现象。当地“十年九旱”,2020年春季旱象较重,山地有裂缝,干旱应该是牡丹枯死的主要原因。这次,花友终于相信洛宁山区的野生牡丹是紫斑牡丹。

2023年“五一”节,我再次探访洛宁山区野生紫斑牡丹。恰逢花期,我录制了视频资料。痛心,野生紫斑牡丹仅有7株。洛宁山区野生紫斑牡丹离居民区不远,可能有人为采挖,也可能是近些年异常天气较多,导致数量减少。
二、紫斑牡丹为什么叫洛克牡丹
1925年至1926年,美籍奥地利探险家、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Joseph Rock)博士,在我国甘肃省卓尼县卓尼大寺(禅定寺)收集到紫斑牡丹的种子,并寄往世界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当时,受当地土司杨积庆的支持,约瑟夫·洛克借住在卓尼大寺考察,1927年3月离开卓尼大寺。
1928年,就在洛克离开卓尼大寺的第二年,卓尼大寺因马仲英之乱毁于兵燹[xiǎn],卓尼大寺珍贵的紫斑牡丹被毁坏而死亡。
大约1932年,阿诺德树木园成功播种了紫斑牡丹的种子,并在美国、加拿大、瑞典、英国等国家成功地扩散植株。这些紫斑牡丹经阿诺德树木园扩散后,迅速成为西方园林宠儿,命名‘Rock's Variety’(约瑟石),被视为花中珍品。为表彰约瑟夫·洛克发现紫斑牡丹的贡献,根据植物命名规则,紫斑牡丹的拉丁名字命名为(Paeonia rockii ),即洛克牡丹。
1937年,甘肃省卓尼县发生兵变,当年支持洛克的杨积庆土司一家七口被杀害。获悉这些情况后,痛心的洛克几经周折,向卓尼大寺回赠了紫斑牡丹的“美籍”后裔种子。卓尼大寺得以繁衍洛克牡丹。
目前,蕴含着历史传奇故事的紫斑牡丹,已在卓尼遍地开花。英国邱园、美国阿诺德树木园等著名的植物专类园中,以及一些私家庭院里,均保存有洛克牡丹或洛克牡丹的实生后代。
三、洛宁山区的野生紫斑牡丹极具科研和保护价值
据李嘉珏教授分析,野生牡丹致濒的主要原因:一是牡丹独特的生物学特性。①在自然状态下,牡丹居群中开花个体数少,结实率低,种子数量少;②野生牡丹大多呈岛屿式分布,居群中个体数目少,异交率低,种子生活力下降;③种子萌发生根率低,不同居群野生紫斑牡丹约4-12%;④牡丹种子具有上胚轴休眠特性,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种子易失水而失活;⑤甲虫危害。二是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人为活动的不断加强,野生牡丹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如,人为过度采挖、森林的砍伐和垦殖、过度放牧,以及修路、开矿等,破坏了野生牡丹的生存环境,使野生牡丹失去了繁殖的空间(引自李嘉珏 中国牡丹品种图志 2006)。

紫斑牡丹是重要的种质资源,对研究植物进化、牡丹育种有重要意义。鉴于野生紫斑牡丹越来越少,为保护野生紫斑牡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全缘叶亚种紫斑牡丹的基因是极少参与我国紫斑牡丹品种群形成的。目前,我国野生紫斑牡丹资源已达到濒危级别,洛宁山区的野生紫斑牡丹(全缘叶亚种)极具科研和保护价值。可采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采种保护、调查保护等方式,严禁采挖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生紫斑牡丹。
因能力精力有限,我2005年时在洛宁山区见到的野生紫斑牡丹,还没有再找到。目前,也没有系统地对洛宁县的野生牡丹、野生芍药进行调查。
野生紫斑牡丹是大自然的珍贵馈赠,它们的美丽和独特性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虽然它们目前面临着许多挑战,但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希望这些珍贵的植物能够在洛宁山区继续繁衍生息。让我们携手保护野生植物,为我们的地球家园注入更多的色彩和生机。

作者简介:杨留生,河南省洛宁县兴华人,1969年12月生,中共党员,先后任职于洛阳市洛龙区统计局、洛龙区农业农村局,爱家乡,爱牡丹,爱园艺,参编《国花牡丹档案》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