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那些事
吴新海
书写悲欢人生文友会
漫步在车水马龙的街道,路过一所学校门口,看着接送学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有的骑着电摩,有的开着代步车,有的开着国产的,进口的各种牌子的大大小小的汽车,脑海里浮现出自己从完小到高中背馍步行上学的往事。
一九五四年,我考上白水县雷村乡龙山高小。学校离家十里多路。
周日吃过午饭,背着馍出了家门,上了窑背,朝北走五里上漫坡路,翻过东西连绵不断的金粟山东山头,再走五里坑坑洼洼的两边长满酸枣刺的土路,才到了学校。说是学校,其实是一座庙宇。
由于路远,一星期回家背一次馍。夏季馍发霉,三天回家一次背馍。
吃饭时,我们这些背馍生打一碗开水,随便找个地方圪蹴下,围在一起,泡一个馍就是一顿饭。条件好的拿出咸菜,大家共享,边吃边聊,有说有笑。
冬季学校给背馍的学生饦模,但每月交得一块钱。饭时一下课,同学们排着队去取馍。一次我去得迟了,馍被别人拿走了。从此以后,为了节省一元钱,又不想排队挤着取馍,就不去饦模了,开始了开水啃冰馍的生活。
深冬时侯,馍冻成冰咬不动,上课时我把馍装在衣兜里往热地暖,等到吃饭时,冻馍就能软化一层,就能啃了。往往是一面做作业,一面啃。晚上爬在煤油灯下一面自习一面啃。背馍上学也有好处,能节约时间,右手握笔,左手拿馍,吃饭做作业两不误,到上自习的时候就可以搞些阅读了。
第二年春天,由于天旱没有下雨,学校没有水,我们就搬到离学校十里路的王河村的一个大庙里上课。这样离家二十多里远,每个礼拜要往返四十里从家里背馍。
去王河需下一个大坡,坡很陡,人能走。下到坡底,要过河,河上有个小索桥,走在桥上,摇摇晃晃的,过了桥不到半里路,才到了学校。由于是临时学校,没有宿舍,男同学住在戏楼上,女同学住在老乡家里。
临时学校没有操场,我们不用上操,也就不上体育课。附近有个小水霸和水地,课余时间,同学就去水霸上玩,看菜农们种的茄子、辣椒、韭菜、黄瓜,有时也在小河里玩水。
到了初夏,下了透雨,窖里收下水,我们便搬回了学校。
一九五七年秋,我考上西固初中。学校在西固街北面的土堡子的大庙里。有大殿、戏楼,庙旁盖了三座教室。才招收两届学生,第一届两个班,我是第二届,只有一个班。老师学生都住在土堡子里。第二学期,中学部就搬到街南面的新校址——白水县第二初级中学。
学校是新的,教室和宿舍的门窗还没有安玻璃。
课外活动不是平整校园,就是拉砖参加建校劳动。体育课就是平整操场,师生用脚踩压操场。平好操场的第一节体育课是体操课,操场放着一个新的白色的垫子,班主任陈逸老师带语文课,又带体育课。他穿着背心,白裤和白网球鞋。给我们教前滚翻,后滚翻,打车轮(土话)。同学们站着队在看,当示范做第三个车轮时,一个同学小声说:“姿势不优美。”
老师听见了,老师指着这位同学口吃地说:“你你·来个·优美的”。惹的同学们咯咯地笑。“你,你们,们笑笑什么。不不许许笑。”笑声停了。陈老师又继续做示范动作。
这一年,我继续是一顿饭,一个馍,一碗开水。一日两餐。一周要往返七八十里路回家一次去背馍。冬天,离家还有十多里的时候,天就黑了。
一九五八年,由于大搞修水利运动,我休学去高阳修水库。:
一九五九年,我复学后没多长时间,情况就变了,我国遇到了特大的自然灾害。吃的成了问题,馍就不多了,得吃菜团子。一个菜团子,一碗白开水,就是一顿饭,一直持续到毕业。
在背馍上学的路上,不时会遇见从南边华县、朝邑一带的人,一流一串地,三五成群地推着自行车,带着土布衣料,肩膀背着细软,去北面大山里去换粮食。一件好二毛子皮大衣才换一斗粮食。一斗麦卖到九十元,红薯由原来的一毛钱买五斤变成五毛钱一斤,大葱每根八毛钱。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流传的“七级工、八级工,抵不上农民一根葱。”的民谣。
我背着母亲做的菜团子与他们擦肩而过。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窘迫年月里,我考上了白水高中。
我家离白水县近六十多里,每周回家一次背吃的。
去白水有两条路,一条是走金粟山头五龙山的东边,经过瓦庙村,固道村,走到五龙山的北面,朝西北走;另一条是经史家山,上到庙儿山,绕过石沟坝,再经过惠家庄子,过苇村再向西北。东边的路平缓但却远;西边的路近坡陡不好走。我多数情况下去学校时走西路,因为是白天,爬山过沟不用怕。回家是在中午上完自习才离校。冬天走到五龙山的北面天就黑了,摸黑得走十多二十里路,害怕遇到野兽,因此走东路。
去白水从两县庙入蒲白公路是条大路。从方里村过白水河是小路,比大路近七八里,但坡很陡;一般情况下,我是晴天走小路,雪雨天走大路。
白水中学是在原县衙地址扩建的,校门口有“文武官员在此下马”的石碑。高中是六0年办的,我是第五届学生。刚入学时,我们班男生睡在县衙大堂里。由于家境困难,我上学兼做工友,给老师打水生炉子,一月能给五块钱。第二学年搬到窑洞。
上学期间,冬季虽穿棉衣棉裤,但没有衬衣衬裤。没有棉鞋穿着单鞋,没有帽子,也没有枕头。我一直枕一块砖睡觉,以至我的头后面常常被砖磨的没头发。
宿舍不生火,很冷,被窝冰襂。为了御寒,有的同学就拾些柴禾,把砖烧热,放在被窝里,暖热被窝,然后钻进去。
这时候还是一个馍、一碗水、一顿饭、一日变成三餐。
我已经养成了简单生活的习惯,无论是在龙山,西固,还是在白水上学,回家赶不上饭时,就先喝碗水,然后再吃个馍就行了。为啥先喝水,因为一个叫党盼和的同学,在学校饿过头,回家后吃了一碗绿豆面,结果得了肠梗阻,拉倒医院没有抢救过来,所以我回到家里饿过了,先喝水,才啃馍吃饭。
三年困难时期,每次回到家里,母亲已把苜蓿蒸熟晒干,再拿八个馍,就是一周的口粮(高小时一个礼拜最少也得十八个馍)。家里每周只蒸很少的馍,除了两个小妹妹(一个2岁,一个四岁)可以吃外,其他人吃不上,由于我上学,让我拿九个。有一次,蒸下馍母亲让小弟荣吃。弟弟说,不吃不吃,妹妹吃,妹妹吃。
每周前三天,我用开水泡苜蓿吃,后三天吃馍。为了把热量消耗降到最低,学校不上自习,不出操,不上体育课。为了充饥就到校外地里挖野菜红苕根煮着吃。至今,我吃红苕就反胃,就是那时吃冻烂的红苕根留下的毛病。我们班许民忠同学家住在山沟里,是个体户,没有食堂化,他家情况好一些,他到看我常常饥饿弄得头昏眼花,身冒虚汗,腿打哆嗦的窘迫相,就把背的糜面馍给我吃。
饿肚子是经常的事。六零年深冬一个礼拜五,我就把东西吃光了,周六饿着,上完课回家,走到离家还有六七里路的瓦庙村北的时候,饿的实在走不动了,看见一片油菜地,就在菜籽地里抠蔓菁吃,手冻僵了,不听使唤,结果抠了半天也没有抠出来。这时一点气力也没有了,实在不想动,就躺在地上休息。刚躺下一会儿,脑海里忽然想起上周学校北面的一位同学返校时在山沟里遇到了狼,辛亏一位过路的及时赶到才没有被伤害。我要是躺着睡着了,那就可能成为狼们的美味佳肴。想到此,全身打了个冷缠,挣扎着爬起来,继续往回走。
一次,一只狼从我身边跑过。一位骑自行车的从后边追过来对我说:“小伙子,刚才从你身边跑过的是个狼,你没有看见?”
我说:“看见了,我当是条狗。”
高中阶段,走在路上要比在学校学习还紧张。一个人走在大山旷野里,几次遇到了狼,心里紧张地头发都竖起来。当看到狼时,总是尽量放轻脚步,害怕被狼发现。无论是去是回,一股劲要走完几十里,要出几身汗。
在临高考前十个礼拜,国家已渡过了困难时期,农业收成较好,家里自留地打了四石(dan)多麦子,比生产队分的口粮还多。城哥给我送去三斗麦,叫我到灶上吃饭,说礼拜天不要回家背馍。这是我在上完小到高中在学校呆的最长的一段时间。
高考结束后我回到家里,才知城哥送粮回家的路上,被白(暴)雨淋了,还病了一场。
从龙山高小到白水高中,八年时间,我就是这样每周一次,往返于家里龙山;家里王河,王河家里;家里西固,西固家里;家里白水,白水家里背馍上学的。以至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几十年,晚上总是做梦。
梦见我背着馍,上了窑背,向西北山上一望,太阳快要落山了,我还要走六十里路,赶到学校上晚自习,急得赶快走,一急就醒来,又是在做梦。
“学习雷锋好榜样……”放学的歌声打破了我的思绪,望着一队队走出大门的学生,我感慨万千,生长在这个时代的孩子,他们有吃有穿,无忧无虑,不用背馍,上学有接有送,太幸福了,太安逸了,是否将来能过艰难困苦的日子,我不敢想。
背馍上学的经过,刻骨铭心,不能忘怀。
作者简介
吴新海(1942—)陕西蒲城人。北京矿业学院毕业,在基建工程兵某部服役,参加六盘水三线建设,平顶山八矿建设。曾任团组织干事、股长、师副科长、科长、兵种组织干事。1982 年兵改工后,任河南煤炭基本建设公司工程处党委副书记,后任山西煤管局基建局办公室主任、党总支副书记、省煤管局纪委副书记,工程师、高级政工师。著有《岁月记忆》一书。
联系电话13484432072 地址陕西西安碑林区友谊西路华豪丽晶6楼
编辑:叶子 莹心
美编:惜缘
文字审核:惠玲玲
总编 制作: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兴民
图标制作:旭晓霞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中华诗经阁总社简介
荣誉顾问 张文汉 韩春见 熊静中 沈阳 石生 郭仁炳 浬鎏洋 王亚中 秦玉才 周镇添 胡兴民
名誉总社长 王今伟
总社长兼总编 王连社 副总社长 胡乃华 副总编 惠玲玲
总监 蓝天
文化总监 铃龙
中华诗经阁江苏分社社长 泰然 荣誉社长 陈立新
副社长兼总编 辛谷 副总编 汪雯 编审 铃龙
中华诗经阁内蒙古分社社长 夏青海
副社长 刘东华主编兼群管
中华诗经阁陕西分社社长 惠玲玲
副社长 张培良
总编 李广远 副总编 翟英
中华诗经阁山东分社社长 赵芳香
总编 铃龙
宣传部
部长 刘建荣(河北)
副部长 左福启(河北)明雪琴(河北)
宣委
李宗平 张志国 唐生平 刘莹心 王素香 李绍芝 王杰侠 暴金娈 赵富娥 李飞 麻九石 柳艳娥以及所有编辑部成员
诗经部
部长 董杰(河北)
副部长 卢华山(河北)
编委
韩爱华(河北)惠玲玲(陕西)刘书琴(河北)毛恒昌(上海)石富城(重庆)李延军(陕西)杨莹(陕西)彭小毓(陕西)刘德生(陕西)王荣(辽宁)张建民(陕西)(添加中)
楹联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李彦蓉(河北)
编委
泰然(江苏)邱百灵(甘肃)周富成(江苏)王东海(河北)(添加中)
音频部
特邀部长 巧丽(新疆)
部长 于冰(河北)
副部长 骏马(河北)梦露(黑龙江)
编委
香乡(北京) 冬日艳阳(黑龙江) 田浩(天津) 心语心声(山西) 碧海青天(河北) 喜洋洋 英子 张志国(河北)枫叶(宁夏)悠闲(湖北) 山涧红枫 李严 惠玲玲(陕西)冯文静(陕西)刘崇甫(陕西)李民龙(陕西)陈莉(陕西)谢丽(陕西)孙琦(黑龙江)宋淑平(山东)杨海荣(陕西)月儿(黑龙江)李红琴(北京)王秀茹(陕西)杨晓红(陕西)穆涓涓(陕西)默韵(陕西)贾景华(陕西)高晓莉(陕西)凌子(黑龙江)莫莉(陕西)婉清(陕西)张卫静 张颖 孟繁燕(秦皇岛)张晓凤(陕西)谢艳芳(陕西)罗玲珠(陕西)程亚利(陕西)大囡(河北)贞礼(陕西)杨海静(陕西)乔晓莹(陕西)姜雅范(黑龙江)
格律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夏青海(内蒙古)翟英(陕西)刘激扬(河北)
编委
秋禺(江苏)乡音(湖北)孙春梅(河北) 辛谷(江苏)刘淑芬(辽宁) 槐增良(河北)佘正发(湖北)么忠文(北京)白公平(河北) 马到成功(河北)李庆山(河北)李曼秀(河北)郝福生(河北)田永香(广东)孙上舒(黑龙江)娄洪魁(河北)朱建美(江苏)钟家奇(湖南)陈天培(广东)凌远科(广东)冯新民(陕西)(添加中)
词曲赋部
部长 汪雯(江苏)
副部长 文墨冰言 胜利(河北)
编委 周镇添(广东)张永庄 (河北) 李杰猛(湖北)连丙堂(河北)李振汉(辽宁)陈立新(江苏)铃龙(江苏)蒋兴国(江苏)葛君(海南)付胜光(陕西)冯宝哲(陕西)(添加中)
古风部
部长 李元超(河北)
副部长 魏增才(河北)
编委
闫俊山(河北)成俊峰(陕西)唐永恩(上海)李德宛(陕西)槐丙让(河北) 翁新政(河北)(添加中)
新诗部
部长 胡乃华(辽宁)
副部长 张荫成(河北)
编委
杨慧月(湖北) 卢庆学(河北)吴萍(安徽)赵雪梅(吉林)杨永振(北京)邓自然(湖南)赵芳香(陕西)王苍洲(陕西)李耀国(天津)攸春仙(山西)钟家奇(湖南)刘小奇(陕西)许增正(陕西)(添加中)
散文部
部长 莹心(山东)
副部长 李华(河北)
编委
铁裕(云南) 王玉(河南)清风月(河北)王新平(陕西)李东林(陕西)(添加中)冷月(北京)潘远芬(天津)袁占凯(河北)田方芝(山东) 李密林(河北)齐英华(山西)陈新安(陕西)王全峰(陕西)
小说部
部长 贺宝璇(山东)
副部长 张合军(河北)任春铭(山东)
编委
王振伟(吉林)李拴强(陕西)(添加中)
杂文部
部长 熊静中(河北)
副部长 王俊颖(河北)
编委(添加中)
书画部
部长 胡胜利(北京)
副部长 王栓柱(河北) 张守平(河北)
编委
王春阳(河北) 邢富强(河北)仇建庄(陕西)刘进海(陕西)周继业(陕西)支铁锤(陕西)姚万杰(陕西)许炳荣(陕西)雷鸿飞(陕西)计泽潭(河北)雷百计(陕西)乔永胜(陕西)岳七虎(陕西)田小弟(陕西)毛凯(陕西)齐宝田(山东)卢绪高(山东)冯登厚(陕西)张培良(陕西)贺志明(陕西)潘琦(陕西)徒超(陕西)周君明(陕西)王学艺(陕西)雷金霖(陕西)(添加中)
影视部
部长 耿进柱(河北)
副部长 高聪英(河北)
编委
宋闯(黑龙江)许毅斌(陕西)任山泉(陕西)(添加中)
榜书部
部长 胡兴民(陕西)
副部长 郭青凡(陕西)
编委
雨田四郎(陕西) 程引岳(陕西)田德有(陕西)张学印(陕西)赵云斌(陕西)胡玉全(陕西)肖红斌(陕西)陈宏伟(陕西)张培良(陕西)刘进海(陕西)潘琦(陕西)陈兴顺(陕西)齐宝田(山东)
美编部
部长 王彩维(陕西)
副部长 郑翠利(陕西)
编委
婉萍(山东) 王申未(陕西) 梁聪苗(陕西)赵香利(陕西)孟五利(陕西)田保寿(陕西)(添加中)
诗评部
部长 秦本云(湖北)
副部长 宋京平(四川)
评委
刘朝智(陕西)李剑东(黑龙江)刘丰彦(陕西)高润南(陕西)王乃仁(陕西)(添加中)
直播部
部长 李海龙(陕西)
编委 李民龙(陕西) 任隽(陕西)
戏曲部
部长 刘奎芬
副部长 刘冬至 孟凡志 李飞
艺术指导 葛建州 孟凡志
部长助理 王俊茹 王焕生
后勤管理 孟凡成
摄像 王建民
编委
陈瑞发 张庆增 罗淑花 罗淑琴 杨双银 崔文秀 王新玲 陈秀峰 蔡香梅 刘秀清 毕站稳 汤富花 刘永清 邓春兰 刘铁桥 刘香平 孔维华 王福利 李凤霞 张凤霞 方明 裘艳华
中华诗经阁——传播诗经文化,弘扬正能量,以公益为宗旨,以奉献为准绳。诸子因兴趣爱好而志同,因传统文化而道合。期待国内外才子佳人入驻,尽情展示您的风采!
温馨提示:投稿、荐稿、组稿、音频配制、赞赏、点赞、留言、转发、推介等均属友情体现!衷心感谢!
【免责声明】
1、本平台基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发布链接,但并不意味着支持赞同所有诗、文的观点和态度,并不意味着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并不意味着文体文本合格或合乎要求。诗、文是否原创,无法考证,坚持奉行文责自负之原则。
2、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下载、或以其他形式复制、使用本平台链接图片等,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本平台所采用的音频图片等,如有不妥,请及时通知予以删除。如无意中侵犯了某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平台将立即删除。
4、本平台对于涉及政治、文化、权益等一切责任概不承担,均由相关作者或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