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 得 相 聚
作者:山佳
离开家乡四十多年了。对家乡虽有留恋,但迫于生计,平时很少回家。即使是回家,只顾陪伴老人说话聊天,吃罢饭就急于回县城,很少和乡亲们见面交流。
父母已去世多年。回家的次数更少了。这次因为我三哥去世,回家遇到很多乡亲,看到曾经的发小满脸沧桑,头发花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谈话间,得知有两位发小同学在县城居住,我很激动,当即约二位回县城明天小聚。
我的两位同学,一位是我69岁的哥哥河,中等身材,稍长的国字脸透露着慈祥,漆黑的染发自自然然的散开。他平时在家种地。另一位是我68岁的侄子林,身材比较瘦小,头发花白,小小的圆脸布满了皱纹,看上去比哥哥河还年长。他平时在县城打工。我今年67岁,公务员退休。
回城后的当晚,我想到发小同学,思绪万千,难以入眠。想到了儿时在故乡的诸多往事,特别是河与林的故事居多。
哥哥河属于比较传统的人,老实听话,但孩童的本性使然,也曾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坏事”。那时他家叔叔在生产队看菜园,我俩看到菜园里碧绿黄花的黄瓜垂涎三尺,但叔叔是不让吃的。于是哥哥河伤尽脑汁想出了一个能吃到黄瓜的诡计。在他中午给叔叔送饭的时候,吸引叔叔的注意力,我则负责去偷黄瓜。于是满足了我们俩的馋欲。如今,哥哥河的女儿出嫁,儿子在天津打工。他和爱人陪孙子在县城读书。
侄子林是很有个性的人。他比较顽皮,用他父亲的话说叫“屡教不改”的“四类分子”。林虽然学习稍微逊色,但干活确实了得。割草拾柴眼尖手快,每次收获最多。在我们七位同学中他永远是第一。我和林还有一层特殊关系,那就是因为我的父亲与林的父亲一块给生产队喂牲口,所以我们俩同在一个炕上睡过几年觉,真可谓知己知彼了。如今他的孩子都在县城打工买了房子。如今他还在工地打工。
次日,我们三人在一十字路口聚齐,不顾寒冷,徒步千余米到达饭馆。
我没有征求哥哥河与侄子林的意见,安排在很有特色的“青阳炖鸡店”,我认为那儿的炖鸡特别好吃。待到就餐时,我发现犯了一个大忌,那就是我们都是老年人,牙口不好,吃鸡有些困难。可他们二人并无埋怨,欣然接受,情绪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令我心感温暖。
我们举杯庆祝,祝我们今天相聚,祝我们如今都有好身体。
开始,我询问其他发小同学的情况。
哥哥河说:“咱们七位光屁股长大的男同学,刘同学已经去世多年,其他三位都还身体健康,都在家安享晚年。”
刘同学是我最要好的同学,我心中不免有些沉重,但其他同学安好,也是我希望听到的。
我们边喝边聊。聊到家乡的变化。村中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房子逐渐破败,只剩下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听后令我黯然神伤。聊到家乡老人的生存情况。八十岁老人所剩无几。侄子林的父亲接近百岁,是我们村历史以来最长寿的男人。
侄子林抓住我的手,仔细端详:“还是七叔好啊!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你看现在差距多大啊!”那眼神充满了敬佩。
我看着侄子林的手,青筋暴露,好似鸡爪似的,心中好一阵心酸。我镇定了下来轻描淡写地说:“没你说的那么严重,现在不都是生活的好好的吗?现在的好生活是我们小时候绝对没有想到的。”
侄子林极度认真地说:“那说什么?你是国家干部,我们是老农民。”
“你这孩子说什么呢?我才从农村出来几天,身上还有高粱花的味道,鞋底上还有老家的泥土。我会永远心系家乡,不会忘记每一位乡亲们的。”
“是啊!七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即使是地位、贫富有差别,我们的心是永远相通的。”哥哥河眼中浸满了泪水。
我们三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一杯酒(二两)说话间已经见底。
我说:“如今我们年龄都不小了,保证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
哥哥河指着侄子林:“这小子认钱不认命,如今还在工地上不要命的干活。”
侄子林“嘿嘿”一笑:“其实我并不在乎钱多小,只是如今在工地上干得包工活,干起活来什么都忘了。小青年都不是我的对手。”
“你就是个财迷鬼。”哥哥河说完,我们三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两杯酒过后,我们三人红光满面。特别是侄子林两眼开始眨巴。
我们谈天说地,鸡毛蒜皮。当谈到我们小时候的一些糙事时,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
哥哥河指着侄子林说:“那次我们去坑塘偷摘莲蓬,被队长发现,我们爬上岸拿起衣服就跑,你小子没拿衣服光着屁股跑。队长拿着衣服追到你家。”
侄子林声高八度:“还说我呢,因为这事你家爷爷拿树枝撵的你满街跑。”
“哈哈哈······”
我们三个花甲老人无所顾忌的说话,引得邻桌的顾客开心地笑了起来。
我们三人满脸通红,是兴奋?还是羞涩?
侄子林的眼睛眨巴的更欢了,笑成了一条缝。“叔叔,你们年龄大了,喝多了对身体不好!你们别喝了,我再喝一杯。”
我很高兴,但又怕侄子林喝高:“好啊!能者多劳嘛!你自己掌握着吧!千万不能喝高。”
“真是酒鬼。”哥哥河嘲弄。
侄子林反讥:“河叔叔,你有本事再喝一杯好吗?”
我笑到:“你这孩子,你河叔叔比你大300多天啊,能比吗?”
传菜的服务生经过我们桌时,微笑着:“三位爷爷真逗!”
酒足饭饱,我们三人互相安慰,道别。
我感叹!
岁月无情,如今我们都老了,再也看不到顽皮儿童的身影。但我们要保持一颗童心,人老心不老。
人老了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无所谓对错。但无论如何要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照顾好孙子,尽量给儿女减轻负担,或者力所能及的干点事,既增加了收入,又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相聚必然有分离,我不伤心。希望下次聚会早日到来。
2024.02.03
【作者简介】
崔同禹,网名山佳,男,山东省东阿县人,退休警官,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