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桦树的“瘢痕”想到了“水墨画”
林占东
已经有好些日子没有去水上公园了,不知道锦山湖里的冰川、地上的草皮、园中的树木变得什么样了?昨天是星期六,上午天气阴冷,下午天气晴暖,我的心情也好,就去了一趟水上公园,没到里边去,只在西南角的那片桦林里转了转,尽管身体有点儿倦累,但心情还是比较轻松的。
远望锦山湖,里面的冰层虽然还没有化通,但有的地方颜色已经变深,有的地方颜色已经变浅,东一条西一绺的;近观地上草,虽然还是黄白的,还没有钻出一颗绿芽儿,但已经变得柔软了。
在林中弯曲的小路上走过来走回去,到没有路径的土地上草皮里踩一踩压一压,用手拍打着一棵棵碗口粗细的桦树,仿佛在拍打行人的脊背肩膀。好像来到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有这一动作,不然在这一高度的树干上怎么都留下了一块块巴掌大小的痕迹?
众所周知桦树的皮是白色的,像卷起的一筒宣纸。本身自然生长的瘢痕和人为留下的手迹,如同悬挂的一幅水墨画,上面绘有山水、花鸟、人物,绘有房屋、街道、家禽……有往来的车马,有过往的船只,还有大人小孩的奔走……
桦树的林子虽然不大,但我逗留的时间较长。看到桦树干上的一块块天然的人工的瘢痕,由此我想起了水墨画。
水墨画是中国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它由水和墨经过浓度调配所画出。它以生宣为载体,以水墨为颜料。其特点是重意不重实且大量留白,作画过程称“写”而不称“画”。水墨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相续有发展。
水墨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燃性。水墨画,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绘画讲究构图、用笔、用墨。水墨画以描绘对象分为三类:人物、山水、花鸟。但它们侧重点不同——山水画重意境,花鸟画重意趣,人物画重情境。水墨画按体例来划分,可分为长卷、立轴。
水墨画是我最喜欢的画类之一,它不像油画那么色彩浓艳厚重,也不像水粉画那么颜色丰富艳丽,它所用的颜色虽然单一,构图简练,笔法简单,但却意境深远、趣味盎然,不失典雅和高贵。 郑板桥画的竹,徐悲鸿画的马,齐白石画的虾……都达到了简练明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意境是现实生活重压下可以让人们的心灵暂时得到抚慰的一剂良药。人们旅游,或寄情于山水,或驻足于风雪,或醉心于赏花,或痴迷于赏月……为的就是要远离人际关系如葛藤一般纠缠在一起的现实生活,那是一种精神休息,又是一种心灵抚慰。因为精神永远不会匍匐于现实的脚下,而是高飞于理想的天空。画家作画如同诗人作诗、音乐家作曲、舞蹈家编排舞蹈一样,寄托了他们某种的情致与理想。
王维的诗《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苏轼评价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特点。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吴迈)“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这些诗都能入画。
旅游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能使人增加阅历,豁达心胸。学习欣赏水墨画,能使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能使人寄情山水,心性放达。
2024.03.23
作者简介:林占东,内蒙赤峰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对文学历史哲学及国学经典稍有偏爱,不时写一点文字,来抒发内心感受。先后在《文苑》《田园》《山河》等纸质报刊和《中国诗歌文学精品》《作家美文》《锡伯河文学》《凤凰城文学》《作家》《红豆原创文学》《世界文学传媒》等公众号平台以及深圳头条、广州头条、北京头条上发表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