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石山礼赞
文/史梅花

华石山位于湟源县正南,离省会西宁市100公里左右。华石山起伏绵延12公里,海拔最高处4289米,与日月山相连,说起日月山,自然会想起文成公主那段美丽而酸心的传说,与日月山相提并论,不免给我梦中的华石山平添了几分神话般的色彩。

华石山,据湟源县志载:“气势雄伟,景色秀美连延至日月山,苍翠可爱,秋时,上有红叶,从县城远眺,一字横锁,连峰插天,清奇秀丽,有纤月笔架之形,共十二峰,皆耸峭挺立,春、秋、冬三季,积雪不消……”

《山海经》里名曰“翠山”,有着一字横锁,连峰插天的壮观四十多条瀑布和三大石林,集群今人神往,无数动物生灵,在岩源间涌动奔跑,华石山是沉睡于高原闺中的一片净土。

向往华石山的风景已久,苦于没有机会去一睹芳容,而唏嘘不已。人间四月,正是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时节我们一行四人,沿109国道驱车行,去神往已久的华石山浏览一番。

汽车前行了20多分钟,经过白水河,突觉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宽不过丈余的小河泛着磷光,河底的鹅卵石清澈见底,形态各异,小河从远方奔涌而来,一路欢歌注入滔滔湟水河,两岸杨柳泛青,小麦才露尖尖角一派绿意盎然。

到静房湾山根时,已是艳阳高照,群山掩隐在深山峡谷里。簇簇翠绿的青草,点点嫩绿煞是喜人,杨树林披着青绿油亮的外衣,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桦树泛出嫩枝条,迎风起舞,妖娆极了,峡谷车来车往,山沟里坐落着几户人家,屋顶的炊烟袅袅升起,几只鹅悠闲的在草地上渡步,几声狗吠响彻在空旷的山谷中。

去华石山的路陡峭,小径的两侧横七竖八有许多大石头,形状怪异,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其间,蓝莹莹的清新脱俗,在微风里颤颤的抖动着,鞭麻花还没有盛开,夹杂在其间的冬青已是枝繁叶茂,别有一番情趣。

两边的山如刀削斧凿一般,山势挺拔俊秀,灌木茂盛,怪石嶙峋,水清山静,静幽深远,从远处看,古松参天,大片的常绿乔木布满山间,似一道绿色屏障。

经过曲曲折折,约莫一小时的艰难爬行,来到华石山腹地,谷底,一条银色的小溪汇聚了几道沟中的泉水,若隐若现,潺潺流淌,流经的轨迹像一个大写的s,又像是太极的阴阳八卦图,流向远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神仙也许云游四海了,庙宇楼阁是没有踪迹,时不时在半山腰间,看见很多个像张着巨口的山洞,也许是蝙蝠的栖息地,还是得道成仙的高僧修炼是保留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岩洞,时不时在一声声惊叹声中发现。

青灰色,褐色的巨岩或是横、或是立、静静的卧在大山的怀抱里,有的石头就像一鸣天下亮的金鸡,正沐浴在金色的光芒里亮开嗓子,一展歌喉;有的像极了OK的手势,惟妙惟肖;有一块岩石最有趣,远看就像是不倒翁,而走近了看,像戴着头盔,身披战袍,手握宝剑,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英姿飒爽的将军,在将军石的前方,有大约不低于几十个钟乳状的巨石,好像两军对垒,战马嘶鸣。将军石的下方有一块巨大的石块,像极了一头睡眼惺忪的狮子,伸着懒腰匍匐在将军的脚下。这里怪石嶙峋,奇形怪状,有一块岩石,就像一对母子,母亲亲昵的搂住儿子的肩膀,慈爱的目光望向远方,蛇头状的巨岩也毫不逊色,那眉眼酷似沉睡了千年的大蛇。

休息了一会,我们向山的深处进发,一只雄鹰在山顶盘旋许久,也许它看到了午餐,或者连晚餐也一并解决了的食物,羊群悠悠的在山腰流动,恍惚间,分不清是云还是羊。对着幽深的峡谷喊上几声,那回声反弹回来,四周都回荡着响亮的声音,峡谷的风吹过,发出呜呜的声音,如深闺少妇的幽怨如泣如诉。

尽管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许多,一点也不影响小花的绽放,石缝间、在其它植被的掩映下,大大咧咧的展示它独特的魅力,真是惊叹生命的旺盛。

如果说巍巍高山,以它雄伟博大的身姿,陶冶了我的情操,那么,涓涓细流则以细腻奔放的柔情浸染了我的诗心。

我震撼自然的伟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作了气势磅礴的作品,无一不让你感慨日月精华的神来之笔。

山是精神的寄托,在它面前,一切渺小的如同一粒尘埃,正如一首诗所云:“青山不改旧时妆,尘满征衣鬓染霜。村桥明月今犹在,不见当年少儿郎”。

我没有王勃的才,写不出惊艳时光的鸿篇大作,我只是把内心的感慨剪辑成那么一小段、时光易逝,时过境迁,那只翱翔的雄鹰也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而久久的留恋在天地间!


(登高望远,留下美好回忆)

(仙女下凡华石山)




